一种冰水机组,由压缩机(12)、蒸发器(13)、冷凝器(14)、贮液集管(15)组成,其特征在于:压缩机(12)的排气端与内埋焊接管壳管式冷凝器(14)的进气端连接,冷凝器的排液端与贮液集管(15)的进液端连接,贮液集管的排液端经过节流装置与内埋焊接管壳管干式蒸发器(13)的进液端连接,蒸发器的排气端与压缩机(12)的回气端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制冷循环系统;蒸发凝器由冷却箱(11)、换热器组成,冷却箱壳体两端焊接法兰(7),并配制相对应的端盖(10),冷却箱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媒水出口(6)和冷媒水入口(3);换热器装入冷却箱内,并由法兰及导流盘(8)定位;换热器两端分别与制冷剂进液总管(2)、制冷剂回气总管(4)连通;冷媒水由入口进入并充满冷却箱,并由冷却箱的出口流出;制冷剂在换热器管(9)内流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机组。二、技术背景目前使用的冷水机组提供的冷水只能大于+5℃,若水温不于+5℃,蒸发器内会结冰而损坏设备,而且由于结构的原因,通用的机组是压力容器,安全保障系数较低。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供温度≥0℃的低温水,保证蒸发器内不会结冰,安全保障系数高的冰机组。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冰水机组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贮液集管组成,压缩机的排气端与冷凝器的进气端连接,冷凝器的排液端与贮液集管的进液端连接,贮液集管的排液端经过节流装置与蒸发器的进液端连接,蒸发器的排气端与压缩机的回气端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制冷循环系统;蒸发凝器由冷却箱、换热器组成,冷却箱壳体两端焊接法兰,并配制相对应的端盖,冷却箱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媒水出口和冷媒水入口;换热器装入冷却箱内,并由法兰及导流盘定位;换热器两端分别与制冷剂进液总管、制冷剂回气总管连通,冷媒水由入口进入冷却箱,并由冷却箱的出口排出冷水,用于制冷,而后形成循环再送回冷媒水入口。这种冰水机组为非压力容器,可提供温度≥0℃的低温水,提高了热效率,提高了机组的安全系数。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蒸发器的结构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图3所示的冰水机组由压缩机12、蒸发器13、冷凝器14、贮液集管15组成,压缩机12的排气端与内埋焊接管壳管式冷凝器14的进气端连接,冷凝器的排液端与贮液集管15的进液端连接,贮液集管的排液端经过节流装置与内埋焊接管壳管干式蒸发器13的进液端连接,蒸发器的排气端与压缩机12的回气端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制冷循环系统;蒸发凝器由冷却箱11、换热器组成,冷却箱壳体两端焊接法兰7,并配制相对应的端盖10,冷却箱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媒水出口6和冷媒水入口3;换热器装入冷却箱内,并由法兰及导流盘8定位;换热器两端分别与制冷剂进液总管2、制冷剂回气总管4连通;冷媒水由入口进入并充满冷却箱,并由冷却箱的出口流出;制冷剂在换热器管9内流动;换热器的管式换热管9以蛇型排列焊接成排,各排并列焊接成组,各排以相同长度的支管与分液器1的顶端连接,进液总管2与分液器底端连接,均流器5的顶端与换热管9连通,均液器的底通向制冷剂回气出口4。权利要求1.一种冰水机组,由压缩机(12)、蒸发器(13)、冷凝器(14)、贮液集管(15)组成,其特征在于压缩机(12)的排气端与内埋焊接管壳管式冷凝器(14)的进气端连接,冷凝器的排液端与贮液集管(15)的进液端连接,贮液集管的排液端经过节流装置与内埋焊接管壳管干式蒸发器(13)的进液端连接,蒸发器的排气端与压缩机(12)的回气端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制冷循环系统;蒸发凝器由冷却箱(11)、换热器组成,冷却箱壳体两端焊接法兰(7),并配制相对应的端盖(10),冷却箱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媒水出口(6)和冷媒水入口(3);换热器装入冷却箱内,并由法兰及导流盘(8)定位;换热器两端分别与制冷剂进液总管(2)、制冷剂回气总管(4)连通;冷媒水由入口进入并充满冷却箱,并由冷却箱的出口流出;制冷剂在换热器管(9)内流动。2.要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换热器的管式换热管以蛇型排列焊接成排,各排并列焊接成组,各排以相同长度的支管与分液器(1)的顶端连接,进液总管(2)与分液器底端连接,均流器(5)的顶端与换热管(9)连通,均液器(5)的底通向制冷剂回气出口(4)。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冰水机组,它由压缩机12、蒸发器13、冷凝器14、贮液集管15组成,压缩机12的排气端与内埋焊接管壳管式冷凝器14的进气端连接,冷凝器的排液端与贮液集管15的进液端连接,贮液集管的排液端经过节流装置与内埋焊接管壳管干式蒸发器13的进液端连接,蒸发器的排气端与压缩机12的回气端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制冷循环系统;这种冰水机组为非压力容器,可提供温度≥0℃的低温水,提高了热效率,提高了机组的安全系数。文档编号F24F13/30GK2572262SQ0225718公开日2003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张凤岭 申请人:张凤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岭,
申请(专利权)人:张凤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