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紧凑型转向和悬架的可挂接的道路机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811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26
可挂接道路机动车辆(1),包括两个前轮(3)、具有前部(7)和后部(8)的底盘、铰接装置(9)、前挂接件(5)和后挂接件(11)。轮缸(15)被定义为当两个前轮(3)未转向时包围所述两个前轮的圆柱形几何形状。底盘的前部(7)包括设置在前轮(3)后面的在轮缸(15)外侧的底盘梁(12)。前挂接件(5)在两个前轮(3)之间包括安装在底盘梁(12)上的刚性偏转联接模块(18)。对于每个前轮(3),车辆(1)包括:悬架臂,其安装在底盘梁(12)上并从上方绕过轮缸(15);和用于转向装置的控制连杆,其位于轮缸(15)上方。

Articulated road vehicles with compact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紧凑型转向和悬架的可挂接的道路机动车辆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挂接的道路机动车辆。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由这些车辆中的若干车辆组成的道路机动车队。已知铰接的道路机动车辆能够在没有偏转的自由度的情况下通过挂接件彼此附接,用于形成具有单轨轨迹的机动道路车队。这样的车队能够由单个驾驶员驾驶。文献EP2964512描述了用于城市移动系统的这种车辆的示例。这些车辆通常包括:·包括两个车轮的前轮系和包括至少一个车轮的后轮系;·底盘,包括前部和后部,前部上安装有前轮系,后部上装有后轮系;·铰接装置,介于底盘的前部和后部之间,并使得前部能够绕垂直于车辆行驶平面的铰接轴相对于后部枢转;·能够改变前轮系的两个车轮的转向角的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能够独立于铰接装置来致动;·前后挂接件,其分别位于车辆的前部和后部;前挂接件在以下位置之间可交替移动:-挂接位置,在该位置中,该前挂接件和与该车辆的后挂接件相同的且位于另一辆车辆上的后挂接件配合,以在没有偏转自由度的情况下将这些车辆彼此机械地附接,并且将该车辆的前部与另一车辆的后部对齐,和-脱离位置,在该位置中,这些车辆彼此分离,后挂接件在以下位置之间可交替移动:-挂接位置,在该位置中,该后挂接件和与该车辆的前挂接件相同的且位于另一车辆上的前挂接件配合,以在没有偏转自由度的情况下将这些车辆彼此机械地附接,并且将该车辆的后部与另一车辆的前部对齐,和-脱离位置,在该位置中,这些车辆彼此分离。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前”和“后”是指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术语“纵向”是指车辆的行驶方向,术语“横向”是指垂直于车辆的行驶方向并平行于地面的方向。紧凑性是这种类型的城市车辆的所期望的特征,这是因为车辆越紧凑,无论是单独还是挂接使用,该车辆在城市环境中的可操纵性就越强。然而,当这样的车辆在前部设置有两个车轮时,这对于其道路保持性是有利的,但是难以获得挂接期间的紧凑性。在本说明书中,“铰接车辆”是包括铰接装置的机动车辆。偏转是指仅绕垂直于车辆行驶平面的轴线的转动运动。车辆的行驶平面被定义为穿过车辆的车轮与该车辆在其上行驶的道路之间的接触表面的平面。如果当两个前后挂接件相互挂接时,由于机械间隙导致这些挂接件相对于彼此的最大偏转角小于10°或5°或3°或2°,则认为挂接件没有自由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进现有技术的可挂接车辆。为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上所述的可挂接的道路机动车辆,其中轮缸被定义为当两个前轮未转向时包围两个前轮并在两个前轮之间横向延伸的圆柱形几何形状,并且其中:·底盘的前部包括底盘梁,该底盘梁平行于轮缸的轴线延伸,并位于前轮的后方,在轮缸外部;·前挂接件两个前轮之间包括安装在底盘梁上的刚性偏转联接模块,该模块具有与轮缸基本同轴的联接轴线;·对于每个前轮,车辆包括:-悬架臂,其安装在底盘梁上并从上方绕过所述轮缸;-用于转向装置的控制连杆(31),其控制车轮的枢转以改变车轮的转向角,该连杆位于轮缸上方。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轮缸”被定义为当两个前轮不转向时包围所述两个前轮的几何形状。因此,轮缸是一个缸,其两个底座是圆盘,每个圆盘均与未转向的前轮的外侧面相切。轮缸的引导曲线是未转向的前轮轮廓在垂直于连接前轮的转动轴线的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因此,根据前轮的安装,轮缸可以具有不同的构造。例如,在最常见的情况下:-当前轮平行时,也就是说当没有车轮外倾时,轮缸是直圆柱体,其每个底座是一个界定了前轮的外侧面的圆盘,且直径相同与车轮相同,其引导曲线是与车轮直径相同的圆,并且其母线在两个车轮之间沿横向方向延伸;-当前轮具有外倾角时,则轮缸为具有椭圆形引导曲线的圆柱体,其每个底面是一个圆盘,界定了前轮的外侧面,其直径与前轮的直径相同,其引导曲线是椭圆(未转向前轮的轮廓在垂直于连接前轮转动轴线的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并且其母线在两个轮之间沿横向方向延伸。作为一种变型,轮缸的底座与每个前轮的侧面间隔5厘米。对于每个悬架臂,绕过轮缸的事实意味着悬架臂将底盘梁连接到位于车轮上方的区域,而不进入轮缸。对于转向连杆来说,从上方经过轮缸的事实意味着所述连杆要经过位于以下各项的区域:-在平行于车辆行驶平面并穿过轮缸的轴线的平面上方;-轮缸外。尽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在前部配备有两个车轮,但是该车辆具有增加的紧凑性。当这些车辆中的两个挂接时,前车的后轮插入中间并且平行于后车的前轮。本专利技术使得能够保持该组件尽可能地接近底盘,同时使得即使前轮挂接时,所述前轮能够枢转以确保后车的转向装置的功能。根据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机动道路车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至少两个附接的道路机动车辆,这些车辆通过这些车辆各自的前挂接件和后挂接件两两附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可以单独或组合地包括以下其它特征:-底盘梁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的尺寸大于刚性偏转联接模块沿该横向方向的尺寸;-底盘梁在刚性偏转联接模块的两侧上沿横向方向延伸直至与每个前轮的胎面相对;-每个悬架臂布置成与相应的前轮的胎面相对;-对于每个前轮,转向装置包括与车轮枢转地固定并且通过球窝接头连接到控制连杆的转向杆,所述球窝接头位于轮缸的外侧,并位于轮缸的上方;-每个悬架臂在其与底盘梁相对的端部包括两个颚状凸缘,转向装置的枢转件在两个凸缘之间延伸,转向杆布置在所述两个凸缘之间;-每个转向杆布置成与相应的前轮的胎面相对;-刚性偏转联接模块包括两个联接点,所述两个联接点限定与底盘梁平行的联接轴线;-联接轴线被容纳在直径为30厘米的圆柱体内,该圆柱体与轮缸同轴;-车辆包括稳定杆,所述稳定杆连接两个悬架臂并且平行于底盘梁延伸;-悬架臂弯曲以从上方绕过轮缸;-每个悬架臂沿着平行于轮缸的轴线的轴线转动地安装在底盘梁上;-通过使相应的前轮的侧面沿着车轮枢转方向伸展,每个悬架臂包括从轮缸上方朝相应的前轮的轮毂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每个悬架臂被固定地安装在底盘梁上。上面列出的其他特征具有以下优点:-底盘梁和刚性偏转联接模块沿横向方向的相对尺寸允许最紧凑的配置;-底盘梁与每个前轮的胎面相对的事实使得能够设置悬架装置和转向装置,以在多辆车辆之间挂接时释放空间来套接前车的后轮,例如当悬架臂和/或转向装置的元件与相应的车轮的胎面相对布置时,和/或在轮缸上方,在轮缸外侧;-悬挂臂的颚状凸缘允许可靠、精确地引导元件,以确保方向,并增强元件以确保悬挂,同时确保最小的体积;-当刚性偏转联接模块具有两个联接点时,该刚性偏转联接模块允许前轮系与另一车辆的后轮系紧凑地套接;-通过在前悬架之间建立连接,稳定杆具有传统的稳定功能,并且其平行于底盘梁的路径释放了轮缸的空间;-弯曲的悬架臂使得能够从上方简单有效地实现绕过轮缸;-将每个悬架臂转动地安装在底盘梁上的配置使得通过在这些元件之间插入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挂接道路机动车辆(1),包括:/n·具有两个车轮(3)的前轮系和具有至少一个车轮(4)的后轮系;/n·底盘,其包括前部(7)和后部(8),其中在所述前部上安装有前轮系,在所述后部上安装有后轮系;/n·铰接装置(9),其位于底盘的前部(7)和后部(8)之间,并使得前部(7)能够相对于后部(8)绕垂直于车辆(1)的行驶平面的铰接轴线枢转;/n·能够改变所述前轮系的两个车轮(3)的转向角的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能够独立于所述铰接装置(9)进行致动;/n·前挂接件(5)和后挂接件(11),其分别位于所述车辆(1)的前部和后部;/n所述前挂接件(5)在以下位置之间可交替移动:/n-挂接位置,在该挂接位置中,所述前挂接件和与该车辆(1)的后挂接件(11)相同的且位于另一车辆上的后挂接件配合,以在没有偏转自由度的情况下将这些车辆彼此机械地附接,并且将该车辆的前部与另一车辆的后部对齐,和/n-脱离位置,在该脱离位置中,这些车辆彼此分离,所述后挂接件(11)在以下位置之间可交替移动:/n-挂接位置,在该挂接位置中,该后挂接件和与该车辆(1)的前挂接件(5)相同的且位于另一车辆上的前挂接件配合,以在没有偏转自由度的情况下将这些车辆彼此机械地附接,并且将该车辆的后部与另一车辆的前部对齐,和/n-脱离位置,在该脱离位置中,这些车辆彼此分离,/n其特征在于,轮缸(15)被定义为当所述两个前轮(3)未转向时包围所述两个前轮并在所述两个前轮(3)之间横向延伸的圆柱形几何形状,并在于:/n·底盘的前部(7)包括底盘梁(12),该底盘梁平行于所述轮缸(15)的轴线(16)延伸,并设置在所述前轮(3)的后方,在所述轮缸(15)外部;/n·所述前挂接件(5)在所述两个前轮(3)之间包括安装在底盘梁(12)上的刚性偏转联接模块(18),该模块(18)具有与所述轮缸(15)基本同轴的联接轴线(21);/n·对于每个前轮(3),所述车辆(1)包括:/n-悬架臂(22),其安装在所述底盘梁(12)上并从上方绕过轮缸(15);/n-用于所述转向装置的控制连杆(31),其控制所述车轮的枢转以改变车轮的转向角,该连杆(31)位于所述轮缸(15)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03 FR 17592361.一种可挂接道路机动车辆(1),包括:
·具有两个车轮(3)的前轮系和具有至少一个车轮(4)的后轮系;
·底盘,其包括前部(7)和后部(8),其中在所述前部上安装有前轮系,在所述后部上安装有后轮系;
·铰接装置(9),其位于底盘的前部(7)和后部(8)之间,并使得前部(7)能够相对于后部(8)绕垂直于车辆(1)的行驶平面的铰接轴线枢转;
·能够改变所述前轮系的两个车轮(3)的转向角的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能够独立于所述铰接装置(9)进行致动;
·前挂接件(5)和后挂接件(11),其分别位于所述车辆(1)的前部和后部;
所述前挂接件(5)在以下位置之间可交替移动:
-挂接位置,在该挂接位置中,所述前挂接件和与该车辆(1)的后挂接件(11)相同的且位于另一车辆上的后挂接件配合,以在没有偏转自由度的情况下将这些车辆彼此机械地附接,并且将该车辆的前部与另一车辆的后部对齐,和
-脱离位置,在该脱离位置中,这些车辆彼此分离,所述后挂接件(11)在以下位置之间可交替移动:
-挂接位置,在该挂接位置中,该后挂接件和与该车辆(1)的前挂接件(5)相同的且位于另一车辆上的前挂接件配合,以在没有偏转自由度的情况下将这些车辆彼此机械地附接,并且将该车辆的后部与另一车辆的前部对齐,和
-脱离位置,在该脱离位置中,这些车辆彼此分离,
其特征在于,轮缸(15)被定义为当所述两个前轮(3)未转向时包围所述两个前轮并在所述两个前轮(3)之间横向延伸的圆柱形几何形状,并在于:
·底盘的前部(7)包括底盘梁(12),该底盘梁平行于所述轮缸(15)的轴线(16)延伸,并设置在所述前轮(3)的后方,在所述轮缸(15)外部;
·所述前挂接件(5)在所述两个前轮(3)之间包括安装在底盘梁(12)上的刚性偏转联接模块(18),该模块(18)具有与所述轮缸(15)基本同轴的联接轴线(21);
·对于每个前轮(3),所述车辆(1)包括:
-悬架臂(22),其安装在所述底盘梁(12)上并从上方绕过轮缸(15);
-用于所述转向装置的控制连杆(31),其控制所述车轮的枢转以改变车轮的转向角,该连杆(31)位于所述轮缸(15)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梁(12)沿车辆(1)的横向方向(52)的尺寸大于刚性偏转联接模块(18)沿该横向方向(52)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瓦莱丽·塞万提斯格扎维埃·埃马纽埃尔·勒布朗
申请(专利权)人: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