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户用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764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户用空调机,属于空调机技术领域。该空调机包括机箱、外联换热器、送风机和回排风机,机箱分为彼此相贯通的回排风段、混合段和送风段,回排风机安置于回排风段内,送风机安置于送风段内,回排风段侧壁设有回风口和排风口,混合段侧壁设有新风口,送风段侧壁设有送风口;回排风段、混合段和送风段是由机箱被设于其内的隔板依次分隔而成,外联换热器安置于送风段内。该空调机不仅适于配套单户用住房的辐射空调装置,而且通过封闭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处理及有效补新风,达到节能、高效、清洁和安装使用方便的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机,特别是一种用于对封闭型单户室内进行 空气处理的机组,属于空调机
技术背景为了节能及提高住宅房屋内环境的舒适性,目前的住宅房屋建设逐渐 趋向于全封闭型。该型房屋通过将房屋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进行深度的封 闭隔离,减少房屋内环境与房屋外环境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以达到降低 房屋使用时的能耗和保持房屋内环境的稳定性。基于上述要求,现有的全封闭型住宅房屋已越来越多地采用辐射空调装置来供给房屋内所需的冷、热量。但辐射空调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存在 1.露点温度的限制,即当辐射空调装置内的冷媒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其 外表面会有大量结露,从而影响其正常使用并污染环境;2.当辐射空调装 置表面温度太低或太高时,容易直接影响人体的舒适感,因此辐射空调装 置的供冷或供热能力受到限制。为解决现有辐射空调装置供冷、热能力的 不足及同时解决室内换气问题,通常是另外设置专门的空调机对室内空气 进行处理。但据申请人了解,目前为辐射空调装置配套设置的空调机多是采用集 中式空调机组,该集中式机组由于管道多而长、加之又难以分户控制,因 此机组使用效率低、能耗大;而目前尚未出现适合单户住宅房屋使用的为 辐射空调装置配套的空调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为辐射空调装置配套设置的集中式 空调机组的缺陷,提出一种专用于单户住宅房屋使用的单户用空调机,该空调机通过对单户住宅封闭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处理并对循环空气进行适 当换气处理,因此不仅能够有效补充封闭室内所需的冷、热量和新风量, 从而保持封闭室内的空气质量,还具有节能、使用效率高和方便分户控制 的伊C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户用空调 机,包括机箱、外联换热器、送风机和回排风机,所述机箱分为彼此相贯 通的回排风段、混合段和送风段,所述回排风机安置于所述回排风段内, 所述送风机安置于所述送风段内,回排风段侧壁设有回风口和排风口 ,混 合段侧壁设有新风口,送风段侧壁设有送风口;方案之改进是,所述回排 风段、混合段和送风段是由所述机箱被设于其内的隔板依次分隔而成,所 述外联换热器安置于送风段内。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回排风段与送风段由隔板分成相 互平行的两层,所述混合段与回排风段、送风段相垂直,其两端分别与回 排风段、送风段连通。这样,当将本技术单户用空调机的送风口和回风口通过管路与单 户住房封闭室内连通后,开动回排风机和送风机即可对封闭室内的空气进 行循环处理。在循环处理的同时,利用两台风机的压差在回排风段和混合 段所分别形成的正压气场和负压气场,实现排出部分室内气体并补充室外 新风的。尤其是循环的室内气体与补充的室外新风混合后还经过过滤及换 热处理,因此能够达到补充封闭室内辐射空调装置供冷、热量的不足,并 保持室内气体洁净度。此外采用回排风段与送风段分层布置的机箱更紧 凑,更适于单户住宅房屋的安装。总之,与现有空调机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单户用空调 机,该机不仅适于配套单户住房的辐射空调装置,而且通过封闭室内空气 进行循环处理及有效补新风,既保证了封闭室内空气质量,又达到节能、 高效、和安装使用方便的效果。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典型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单户用空调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单户用空调机如图1所示,包括;f几箱1、外联换热器2、 送风机3和回排风机4。机箱1被设于其内的隔板5依次分隔成彼此相贯 通的回排风段6、混合段7和送风段8。机箱1的回排风段6的側壁设有 回风口 9和排风口 10;机箱1的混合段7的侧壁设有新风口 11;机箱1 的送风段8的一端侧壁设有送风口 12。外联换热器2安置于机箱1的送风 段8内。回排风机4安置于机箱1的回排风段6内的回风口 9与排风口 10 之间,回排风机4的进风口邻近回风口 9。送风机3安置于机箱1的送风 段8内的外联换热器2与送风口 12之间,送风机3的出风口邻近送风口 12。上述回排风段6与送风段8由隔板5分成相互平行的上、下两层;而 混合段7呈竖立状态并与回排风段6、送风段8相互垂直,混合段7的两 端分别与回排风段6、送风段8连通。上述新风口 11位于混合段7靠近送 风段8的一端,上述外联换热器2位于送风段8靠近混合段7的一端。位于上述新风口 11与外联换热器2之间的混合^殳7与送风段8的连 通交界处设有过滤器13,本实施例的过滤器13优选设置于所述连通交界 处一侧紧靠外联换热器2的送风段8内。过滤器13可采用初效空气过滤 器、中效空气过滤器或高效空气过滤器。在上述回排风口 10和新风口 11处分别设有第一调节风门14-1和第 二调节风门l4-2;在上述回排风段6与混合段7连通交界处还设有第三调 节风门14-3。上述外联换热器2的一側设有穿过机箱1的送风段8侧壁的进水管阀15、出水管阀16和冷凝水管阀17。具体使用本实施例的单户用空调机时,先将送风口 12和回风口 9通 过回风管、送风管与单户住房的封闭室内连通,并将外联换热器2的进水 管阀15和出水管阀16通过水管与冷、热水源连通。使用中,开动回排风 机4和送风机3,回排风机4将封闭室内的空气通过回风管从回风口 9抽 入后,到达机箱1的回排风段6内,由于回排风段6内空间距离回排风机 4出风口较近,因此在回排风段6内的空气场压强相对大气压强为正值, 即为正压气场,此时部分空气可经第一调节风门14-1回排出^L箱1,通过 第一调节风门14-1可调节排出空气量。接着,经过回排风,殳6内的其余 空气进入机箱1的混合段内,通过第三调节风门14-3可调节由回排风段6 内进入混合段内的空气量;由于混合段内空间距离回排风机4出风口较远 且位于送风机3的进风口之前,所以此时混合段内空气为负压气场,部分 机箱1外的新鲜空气可经第二调节风门14-2进入机箱1的混合段内,并 与混合段内的已有空气混合。混合后的空气再经过过滤器13的过滤后到 达外联换热器2,在通过外联换热器2的外表面时与外联:换热器2内的冷、 热水进行热量交换。经热交换后的空气进入送风段,最后经送风机3由送 风口排出并通过送风管送入单户住房的封闭室内。如此反复,即可实现对 单户住房的封闭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处理。总结上述本实施例单户用空调机的结构及使用过程可以看出,由于是 对单户封闭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处理,因而管路短且外联换热器2内的冷、 热量不需要很大即可满足室内辐射空调装置所供冷、热量的不足;同时通 过双风机产生的压差实现在室内空气循环中排旧气补新风;从而既降低能 耗又能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此外当外联换热器2内通冷水时,还可起到 对循环风及新风进行除湿的作用。再有本实施例单户用空调机结构紧凑, 方便单户住房安装使用。可谓一举多得。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实施例中71)回排风段6与送风段8也可以是相互平行的水平间隔(如左、右间隔 或前、后间隔)的两层,混合段7则呈水平状态并与回排风段6、送风段 8相互垂直;2)回排风段6、混合段7和送风段8也可以是"一"字顺序 排列的一层结构;3 )新风口 11也可以位于混合段稍远离送风段的一端;4 ) 外联换热器2也可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户用空调机,包括机箱、外联换热器、送风机和回排风机,所述机箱分为彼此相贯通的回排风段、混合段和送风段,所述回排风机安置于所述回排风段内,所述送风机安置于所述送风段内,回排风段侧壁设有回风口和排风口,混合段侧壁设有新风口,送风段侧壁设有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排风段、混合段和送风段是由所述机箱被设于其内的隔板依次分隔而成,所述外联换热器安置于送风段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朗诗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