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767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过冷的气液分离装置,包外筒,内筒,进气管、出气管、端头板、折流板、制冷剂液体进口管、制冷剂液体出口管等制成的气液分离装置,内筒与外筒分别是两种不同状态的制冷剂介质循环,内筒是接吸气总管,吸气总管接至单冻机,内筒内为低温低压气制冷剂气体,内筒上接有吸气支管,分别与压缩机相连;外筒与内筒的隔层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循环,分别接有制冷剂液体进口与制冷剂液本出口,并且在外筒与内筒的隔层内装的等间距的折流板,以增强液体扰动,强化换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外形小巧,结构简单,适用于多机头并联机组,充注制冷剂及冷冻油量少,系统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冷压缩循环领域,特别是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用于制冷压缩循环领域的气液分离装置是一种立式桶状的气液分离装置,这种装置是在立式桶内部加装液体过冷管道,这种装置占地面积大,不适合于多机头并联的制冷压缩机组,并且这种制冷剂及冷冻油充注量大,整个系统成本升高,就提高了成本较高,且制冷量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能有效的防止压缩机液压缩,保护了压缩机;并且将液体制冷剂进行过冷,提高了制冷量的气液分离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通过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和第四套管分隔开来,在所述外筒的端头上焊有环形封板,在所述内筒的端头焊有圆形封板,在所述外筒上安装有制冷剂液体进口和制冷剂液出口,在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加装有多只下折流板和上折流板;在所述内筒上接有进气管道、第一出气管道第二出气管道和第三出气管道。内筒:制冷剂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该装置内筒内部,制冷剂气体通过第一出气管道、第二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和内筒(2),所述外筒(1)与内筒(2)之间通过第一套管(6-1)、第二套管(6-2)、第三套管(6-3)和第四套管(10)分隔开来,在所述外筒(1)的端头上焊有环形封板(3),在所述内筒(2)的端头焊有圆形封板(4),在所述外筒(1)上安装有制冷剂液体进口(12)和制冷剂液出口(11),在所述外筒(1)与内筒(2)之间加装有多只下折流板(7)和上折流板(8);在所述内筒(2)上接有进气管道(9)、第一出气管道(5-1)第二出气管道(5-2)和第三出气管道(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和内筒(2),所述外筒(1)与内筒(2)之间通过第一套管(6-1)、第二套管(6-2)、第三套管(6-3)和第四套管(10)分隔开来,在所述外筒(1)的端头上焊有环形封板(3),在所述内筒(2)的端头焊有圆形封板(4),在所述外筒(1)上安装有制冷剂液体进口(12)和制冷剂液出口(11),在所述外筒(1)与内筒(2)之间加装有多只下折流板(7)和上折流板(8);在所述内筒(2)上接有进气管道(9)、第一出气管道(5-1)第二出气管道(5-2)和第三出气管道(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制冷剂液体进口(12)的第一道折流板为下折流板(7),然后下折流板(7)与上折流板(8)交替上下排布,直至制冷剂液出口(11)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德云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