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670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其提高过滤效率,提高实用性;包括过滤室,过滤室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连接柱,四组连接柱的底端均设置有底块,过滤室的内部设置有腔室,腔室的左端上侧连通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左部输入端与制冷设备的冷却循环装置的输出端连通,腔室的右端下侧连通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的右部输出端与制冷设备的冷却循环装置的输入端连通,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四组弹簧、四组第三连接板、动力电机和减速机,第一连接板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制冷设备防堵结构是一种防止制冷设备冷却循环系统堵塞的辅助装置,其在制冷设备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制冷设备防堵结构包括过滤室,过滤室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连接柱,四组连接柱的底端均设置有底块,过滤室的内部设置有腔室,腔室的左端上侧连通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左部输入端与制冷设备的冷却循环装置的输出端连通,腔室的右端下侧连通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的右部输出端与制冷设备的冷却循环装置的输入端连通,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过滤室腔室的顶端右侧设置有上开口,并且上开口与腔室相通,腔室的底端设置有下开口,并且下开口与腔室相通,腔室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料斗,出料斗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现有的制冷设备防堵结构使用时,首先关闭第一控制阀和出料管,然后通过进液管将制冷液输送至过滤室的腔室内部,之后通过过滤室的上开口向过滤室的腔室内投入絮凝剂,之后制冷液中的杂质通过与絮凝剂结合形成沉淀,之后打开第一控制阀,上层经过过滤后的制冷液通过出液管被送入至冷却循环装置,最后打开第二控制阀,将沉淀物通过出料斗和出料管排出;现有的制冷设备防堵结构使用中发现,絮凝剂吸附制冷液中的杂质速度较慢,过滤效率较低,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过滤效率,提高实用性的制冷设备防堵结构。本技术的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包括过滤室,过滤室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连接柱,四组连接柱的底端均设置有底块,过滤室的内部设置有腔室,腔室的左端上侧连通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左部输入端与制冷设备的冷却循环装置的输出端连通,腔室的右端下侧连通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的右部输出端与制冷设备的冷却循环装置的输入端连通,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过滤室腔室的顶端右侧设置有上开口,并且上开口与腔室相通,腔室的底端设置有下开口,并且下开口与腔室相通,腔室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料斗,出料斗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四组弹簧、四组第三连接板、动力电机和减速机,第一连接板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板,四组弹簧的顶端分别与四组第二连接板的底端连接,四组弹簧的底端分别与四组第三连接板的顶端连接,四组第三连接板的底端均与过滤室的顶端连接,动力电机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板的顶端左侧连接,动力电机的右部输出端与减速机的左部输入端连接,减速机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板的顶端右侧连接,减速机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搅拌杆,并且搅拌杆位于过滤室的腔室内部。本技术的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还包括四组伸缩杆,四组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四组第二连接板的底端连接,四组伸缩杆的底端分别与四组第三连接板的顶端连接,并且四组伸缩杆分别位于四组弹簧的内部。本技术的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还包括螺丝,过滤室上开口的顶端设置有盖板,盖板通过螺丝与过滤室的顶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盖板的顶端设置有把手。本技术的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过滤室的左端设置有刻度观察板。本技术的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还包括收纳桶,收纳桶置于出料管的底端下侧。本技术的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收纳桶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滚轮。本技术的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还包括四组螺纹杆,收纳桶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螺纹管,四组螺纹杆的顶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四组螺纹管的底端内部,四组螺纹杆的底端均设置有托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打开动力电机,动力电机通过减速机带动转轴和搅拌杆转动,将过滤室腔室内的制冷液和絮凝剂充分搅拌,加速絮凝剂对制冷液中的杂质的吸附,提高过滤效率,提高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盖板与螺丝等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过滤室;2、连接柱;3、底块;4、进液管;5、出液管;6、第一控制阀;7、出料斗;8、出料管;9、第二控制阀;10、第一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12、弹簧;13、第三连接板;14、动力电机;15、减速机;16、转轴;17、搅拌杆;18、伸缩杆;19、盖板;20、螺丝;21、把手;22、刻度观察板;23、收纳桶;24、滚轮;25、螺纹管;26、螺纹杆;27、托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包括过滤室1,过滤室1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连接柱2,四组连接柱2的底端均设置有底块3,过滤室1的内部设置有腔室,腔室的左端上侧连通设置有进液管4,进液管4的左部输入端与制冷设备的冷却循环装置的输出端连通,腔室的右端下侧连通设置有出液管5,出液管5的右部输出端与制冷设备的冷却循环装置的输入端连通,出液管5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6,过滤室1腔室的顶端右侧设置有上开口,并且上开口与腔室相通,腔室的底端设置有下开口,并且下开口与腔室相通,腔室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料斗7,出料斗7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料管8,出料管8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9;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0、四组弹簧12、四组第三连接板13、动力电机14和减速机15,第一连接板10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1,四组弹簧12的顶端分别与四组第二连接板11的底端连接,四组弹簧12的底端分别与四组第三连接板13的顶端连接,四组第三连接板13的底端均与过滤室1的顶端连接,动力电机14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板10的顶端左侧连接,动力电机14的右部输出端与减速机15的左部输入端连接,减速机15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板10的顶端右侧连接,减速机15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有转轴16,转轴16上设置有搅拌杆17,并且搅拌杆17位于过滤室1的腔室内部;打开动力电机,动力电机通过减速机带动转轴和搅拌杆转动,将过滤室腔室内的制冷液和絮凝剂充分搅拌,加速絮凝剂对制冷液中的杂质的吸附,提高过滤效率,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还包括四组伸缩杆18,四组伸缩杆18的顶端分别与四组第二连接板11的底端连接,四组伸缩杆18的底端分别与四组第三连接板13的顶端连接,并且四组伸缩杆18分别位于四组弹簧12的内部;通过设置四组伸缩杆,防止四组弹簧发生横向偏移,提高使用稳定性。本技术的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还包括螺丝20,过滤室1上开口的顶端设置有盖板19,盖板19通过螺丝20与过滤室1的顶端连接;通过设置盖板和螺丝,防止过滤室腔室内转动的制冷液自上开口溅出,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包括过滤室(1),过滤室(1)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连接柱(2),四组连接柱(2)的底端均设置有底块(3),过滤室(1)的内部设置有腔室,腔室的左端上侧连通设置有进液管(4),进液管(4)的左部输入端与制冷设备的冷却循环装置的输出端连通,腔室的右端下侧连通设置有出液管(5),出液管(5)的右部输出端与制冷设备的冷却循环装置的输入端连通,出液管(5)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6),过滤室(1)腔室的顶端右侧设置有上开口,并且上开口与腔室相通,腔室的底端设置有下开口,并且下开口与腔室相通,腔室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料斗(7),出料斗(7)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料管(8),出料管(8)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0)、四组弹簧(12)、四组第三连接板(13)、动力电机(14)和减速机(15),第一连接板(10)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1),四组弹簧(12)的顶端分别与四组第二连接板(11)的底端连接,四组弹簧(12)的底端分别与四组第三连接板(13)的顶端连接,四组第三连接板(13)的底端均与过滤室(1)的顶端连接,动力电机(14)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板(10)的顶端左侧连接,动力电机(14)的右部输出端与减速机(15)的左部输入端连接,减速机(15)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板(10)的顶端右侧连接,减速机(15)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有转轴(16),转轴(16)上设置有搅拌杆(17),并且搅拌杆(17)位于过滤室(1)的腔室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设备防堵结构,包括过滤室(1),过滤室(1)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连接柱(2),四组连接柱(2)的底端均设置有底块(3),过滤室(1)的内部设置有腔室,腔室的左端上侧连通设置有进液管(4),进液管(4)的左部输入端与制冷设备的冷却循环装置的输出端连通,腔室的右端下侧连通设置有出液管(5),出液管(5)的右部输出端与制冷设备的冷却循环装置的输入端连通,出液管(5)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6),过滤室(1)腔室的顶端右侧设置有上开口,并且上开口与腔室相通,腔室的底端设置有下开口,并且下开口与腔室相通,腔室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料斗(7),出料斗(7)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料管(8),出料管(8)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0)、四组弹簧(12)、四组第三连接板(13)、动力电机(14)和减速机(15),第一连接板(10)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1),四组弹簧(12)的顶端分别与四组第二连接板(11)的底端连接,四组弹簧(12)的底端分别与四组第三连接板(13)的顶端连接,四组第三连接板(13)的底端均与过滤室(1)的顶端连接,动力电机(14)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板(10)的顶端左侧连接,动力电机(14)的右部输出端与减速机(15)的左部输入端连接,减速机(15)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板(10)的顶端右侧连接,减速机(15)的底部输出端设置有转轴(16),转轴(16)上设置有搅拌杆(17),并且搅拌杆(17)位于过滤室(1)的腔室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正明赵成山陈士龙刘家栋吕贝贝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亿顺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