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回油及排油功能的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7667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回油及排油功能的制冷系统,包括低压循环桶、回油装置及压缩机,低压循环桶用于储存工作液体,工作液体包括位于上层的油液混合物以及位于下层的制冷剂液体,低压循环桶设有放油口和排气管道,放油口用于排出油液混合物,回油装置设有进油管道和回油管道,进油管道连接于放油口,用于输送油液混合物至回油装置,排气管道及回油管道均连接于压缩机,排气管道用于将低压循环桶内的制冷剂气体输送至压缩机,回油管道用于输送油液混合物至压缩机。采用这样的方式,通过在低压循环桶及压缩机之间设置回油装置,以将带有润滑油的油液混合物输送回压缩机进行重复使用,以提高润滑油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回油及排油功能的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回油及排油功能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根据压力可分为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在制冷压缩机运行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向系统中排出冷冻油,冷冻油最终会积聚在低压系统中。若不及时排出低压系统中的冷冻油,当冷冻油积聚到一定液面时,将会严重影响到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回油及排油功能的制冷系统,具有将低压循环桶内带有润滑油的油液混合物输送回压缩机进行重复使用及将油液混合物分离成润滑油排出的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回油及排油功能的制冷系统,包括:低压循环桶,用于储存工作液体,所述工作液体包括位于上层的油液混合物以及位于下层的制冷剂液体,所述低压循环桶设有放油口和排气管道,所述放油口用于排出所述油液混合物;回油装置,设有进油管道和回油管道,所述进油管道连接于所述放油口,用于输送所述油液混合物至所述回油装置;以及压缩机,所述排气管道及所述回油管道均连接于所述压缩机,所述排气管道用于将所述低压循环桶内的制冷剂气体输送至所述压缩机,所述回油管道用于输送所述油液混合物至所述压缩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油液混合物包括相互混合的制冷剂液体及润滑油。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供液容器,所述供液容器管道连接至所述低压循环桶,且所述供液容器与所述低压循环桶连接的管道上设有控制阀,所述低压循环桶设有电连接于所述控制阀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工作液体的液位并在所述工作液体的液位低于所述放油口时发送第一电信号至所述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时控制所述供液容器为所述低压循环桶供液。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放油口为多个放油口,所述多个放油口在所述低压循环桶的设置位置为由上至下间隔设置。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放油口设于所述低压循环桶的下部,所述回油装置位于所述低压循环桶的下方,所述进油管道设于所述回油装置的顶部并向上延伸至所述放油口。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低压循环桶的上方,所述排气管道设于所述低压循环桶的顶部并向上延伸至所述压缩机,所述回油管道设于所述回油装置的底部并向上延伸至所述压缩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管道设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用于控制所述回油管道内的所述油液混合物的流量。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油液混合物包括相互混合的制冷剂及润滑油,所述回油装置还设有抽气管道,所述抽气管道连接于所述低压循环桶,所述回油装置内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回油装置内的所述油液混合物以使所述制冷剂蒸发形成制冷剂气体,所述抽气管道用于输送所述回油装置内的所述制冷剂气体至所述低压循环桶内。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回油装置还设有排油管道,所述排油管道用于排出所述润滑油;以及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通过加压管道连接于所述回油装置,用于增加所述回油装置内的压力,以使所述润滑油从所述排油管道排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管道设于所述回油装置的一侧,所述排油管道设于所述回油装置的底部,所述进油管道、回油管道、抽气管道、排油管道及所述加压管道均设有控制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回油及排油功能的制冷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回油及排油功能的制冷系统,包括低压循环桶、回油装置及压缩机,低压循环桶内的油液混合物由放油口排出,进油管道将放油口排出的油液混合物输送至回油装置,回油管道将回油装置内的油液混合物输送至压缩机。采用这样的方式,通过在低压循环桶及压缩机之间设置回油装置,以将带有润滑油的油液混合物输送回压缩机进行重复使用,以提高润滑油的利用率。此外,油液混合物还能在回油装置内分离成形成制冷剂气体和润滑油,将制冷剂气体输送回低压循环桶内重复使用,可防止润滑油在排出时带走制冷剂,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回油及排油功能的制冷系统,具有将低压循环桶内带有润滑油的油液混合物输送回压缩机进行重复使用及将油液混合物分离成润滑油排出的功能。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回油及排油功能的制冷系统,包括低压循环桶1、回油装置2及压缩机3,低压循环桶1用于储存工作液体,工作液体包括位于上层的油液混合物以及位于下层的制冷剂液体,低压循环桶1设有放油口11和排气管道12,放油口11用于排出油液混合物,回油装置2设有进油管道21和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回油及排油功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低压循环桶,用于储存工作液体,所述工作液体包括位于上层的油液混合物以及位于下层的制冷剂液体,所述低压循环桶设有放油口和排气管道,所述放油口用于排出所述油液混合物;/n回油装置,设有进油管道和回油管道,所述进油管道连接于所述放油口,用于输送所述油液混合物至所述回油装置;以及/n压缩机,所述排气管道及所述回油管道均连接于所述压缩机,所述排气管道用于将所述低压循环桶内的制冷剂气体输送至所述压缩机,所述回油管道用于输送所述油液混合物至所述压缩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回油及排油功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低压循环桶,用于储存工作液体,所述工作液体包括位于上层的油液混合物以及位于下层的制冷剂液体,所述低压循环桶设有放油口和排气管道,所述放油口用于排出所述油液混合物;
回油装置,设有进油管道和回油管道,所述进油管道连接于所述放油口,用于输送所述油液混合物至所述回油装置;以及
压缩机,所述排气管道及所述回油管道均连接于所述压缩机,所述排气管道用于将所述低压循环桶内的制冷剂气体输送至所述压缩机,所述回油管道用于输送所述油液混合物至所述压缩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混合物包括相互混合的制冷剂液体及润滑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供液容器,所述供液容器管道连接至所述低压循环桶,且所述供液容器与所述低压循环桶连接的管道上设有控制阀,所述低压循环桶设有电连接于所述控制阀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工作液体的液位并在所述工作液体的液位低于所述放油口时发送第一电信号至所述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时控制所述供液容器为所述低压循环桶供液。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油口为多个放油口,所述多个放油口在所述低压循环桶的设置位置为由上至下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油口设于所述低压循环桶的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耀吴少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粤联水产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