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转换电路及其方法,该电力转换电路包括一第一市电接口、一第二市电接口、一取电模块以及一切相模块,该第一市电接口以及该第二市电接口耦接至一交流电,该取电模块耦接至该第一市电接口且包括一第一二极管以及一耦接至该第一二极管的第一充电电容,该取电模块从该第一市电接口接收该交流电而输出一输出电压,该切相模块包括一驱动模块以及一受该驱动模块控制的开关组件,该驱动模块耦接至该取电模块并取得一采样电压,并根据该采样电压使得该开关组件的一导通时间的至少一部份位于该交流电的正半周期。
A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and its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转换电路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电力转换电路及其方法,尤指一种用于控制面板的电力转换电路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墙壁开关(In-wallswitch),又称控制面板,广泛且大量地存在于各种领域和装置。随着电器用品的需求发展以及居家智能化的趋势,智能控制面板已渐渐取代传统控制面板。以智能控制面板来说,需要在面板中设置智能模块,以提供智能控制的功能。智能模块所需的电力则涉及了从市电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技术。习知电力转换电路例如美国专利公告第US7,375,994号、第US7,710,748号以及第US7,990,127号等。虽然以上应用的电力转换电路已有不少商用产品上,但目前仍存在电力转换电路复杂,待机功耗大等问题,因此,传统技术存在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电力转换电路复杂,待机功耗大等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市电接口和一第二市电接口,耦接至一交流电;一取电模块,耦接至该第一市电接口,该取电模块包括一第一二极管以及一耦接至该第一二极管的第一充电电容,该取电模块从该第一市电接口接收该交流电而输出一输出电压;以及一切相模块,包括一驱动模块以及一受该驱动模块控制的开关组件,该驱动模块耦接至该取电模块并取得一采样电压,并根据该采样电压使得该开关组件的一导通时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交流电的正半周期。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市电接口耦接至该交流电的零线。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耦接于该切相模块与该取电模块之间的采样模块,该采样模块在该切换模块与该取电模块之间取得该采样电压,该采样电压与一第一基准值比较后输出一第一比较信号。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采样模块包括一比较单元以及一和该比较单元耦接的第一逻辑单元。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比较单元包括一第一比较器,该第一比较器对该采样电压以及该第一基准值进行比较而输出该第一比较信号。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比较单元还包括一第二比较器,该第二比较器对该采样电压以及一第二基准值进行比较而输出一交流电电压零点检测信号。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基准值高于该第二基准值。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驱动模块控制该开关组件在其中一个该交流电周期的导通时间长于该开关组件在另一个该交流电周期的导通时间。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驱动模块控制该开关组件在其中一个该交流电周期的负半周期的导通时间长于该开关组件在另一个该交流电周期的负半周期的导通时间,以减少该负半周期的导通时间。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驱动模块控制该开关组件的导通时间超过该交流电的一个周期。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复位模块,包括一耦接该输出电压的第三比较器以及一耦接该第三比较器的第二逻辑单元,该第三比较器对该输出电压以及一第三基准值进行比较而输出一复位信号。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力转换控制方法,应用于一电力转换电路,该电力转换电路包括一取电模块以及一切相模块,该取电模块接收一交流电而输出一输出电压,该切相模块耦接至该取电模块且包括一驱动模块以及一受该驱动模块控制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该切换模块与该取电模块之间取得一采样电压;该采样电压和一第一基准值比较后输出一第一比较信号;以及该驱动模块接收该第一比较信号,使得该开关组件的一导通时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交流电的正半个周期。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驱动模块控制该开关组件在其中一个该交流电周期的负半周期的导通时间长于该开关组件在另一个该交流电周期的负半周期的导通时间,以减少该负半周期的导通时间。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对该采样电压以及一第二基准值进行比较而输出一交流电电压零点检测信号。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基准值高于该第二基准值。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对该输出电压以及一第三基准值进行比较而输出一复位信号。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驱动模块控制该开关组件的导通时间超过该交流电的一个周期。本专利技术将该开关组件控制在导通时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交流电的正半周期,实现低功耗切相(phase-cutting)供电,且可进一步地控制该开关组件在其中一个该交流电周期的负半周期的导通时间长于该开关组件在另一个该交流电周期的负半周期的导通时间,如此一来,将更加地减少该相位限制单元在该负半周期的导通时间,以降低该相位限制单元的电力耗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路架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路操作时的电压-时间波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路架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电路操作时的电压-时间波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的电压-时间波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电路架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电路架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电力转换电路,请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路架构示意图,应用在一控制面板中,该控制面板中包括一继电器90,该电力转换电路通过该继电器90导通而与一交流电连接,该继电器90和一负载91串联。该电力转换电路包括一第一市电接口10a、一第二市电接口10b、一取电模块20、一切换模块30、一采样模块40以及一驱动模块50。本实施例中,该电力转换电路更包括一线性稳压器6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控制面板为一单火线控制面板,进一步地,该电力转换电路适合用在单火线智能控制面板,如图1所示,该第一市电接口10a电性连接至该交流电的零线N,该第二市电接口10b电性连接至该交流电的火线L,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一单零线控制面板,即该第一市电接口10a电性连接至该交流电的火线L,该第二市电接口10b电性连接至该交流电的零线N。本文中所述两个或多个组件的耦接可以为组件和组件之间的直接电性连接,或者为组件和组件之间还有其他组件而形成的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该取电模块20包括一第一二极管21以及一第一充电电容22,该取电模块20接收该交流电而输出一输出电压Vout,该切换模块30包括一第一端31、一第二端32、一相位限制组件33以及一开关组件34,该开关组件34为一功率开关,例如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该相位限制组件33为一二极管,例如为一续流二极管(Flybackdiode),该开关组件34和该相位限制组件33并联于该第一端31和该第二端32。具体来说,该开关组件34一漏极端D、一源极端S以及一栅极端G,该漏极端D和该源极端S分别耦接至该第一端31和该第二端32,该栅极端G耦接至该驱动模块50。此外,该切换模块30中的该开关组件34和该驱动模块50构成了一切相模块。在一实施例中,该采样模块40包括一第一比较器41和一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市电接口和一第二市电接口,耦接至一交流电;/n一取电模块,耦接至该第一市电接口,该取电模块包括一第一二极管以及一耦接至该第一二极管的第一充电电容,该取电模块从该第一市电接口接收该交流电而输出一输出电压;以及/n一切相模块,包括一驱动模块以及一受该驱动模块控制的开关组件,该驱动模块耦接至该取电模块并取得一采样电压,并根据该采样电压使得该开关组件的一导通时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交流电的正半周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市电接口和一第二市电接口,耦接至一交流电;
一取电模块,耦接至该第一市电接口,该取电模块包括一第一二极管以及一耦接至该第一二极管的第一充电电容,该取电模块从该第一市电接口接收该交流电而输出一输出电压;以及
一切相模块,包括一驱动模块以及一受该驱动模块控制的开关组件,该驱动模块耦接至该取电模块并取得一采样电压,并根据该采样电压使得该开关组件的一导通时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交流电的正半周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市电接口耦接至该交流电的零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耦接于该切相模块与该取电模块之间的采样模块,该采样模块在该切换模块与该取电模块之间取得该采样电压,该采样电压与一第一基准值比较后输出一第一比较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采样模块包括一比较单元以及一和该比较单元耦接的第一逻辑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比较单元包括一第一比较器,该第一比较器对该采样电压以及该第一基准值进行比较而输出该第一比较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比较单元还包括一第二比较器,该第二比较器对该采样电压以及一第二基准值进行比较而输出一交流电电压零点检测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准值高于该第二基准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模块控制该开关组件在其中一个该交流电周期的导通时间长于该开关组件在另一个该交流电周期的导通时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模块控制该开关组件在其中一个该交流电周期的负半周期的导通时间长于该开关组件在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顺根,郁炜嘉,吴生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