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转子及汽车
本申请涉及电机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及具有该电机转子的汽车。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运行效率高、调速范围广等优点,从而在新能源汽车等工业应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对驱动电机高功率密度和高转速的不断追求,电机绕组铜损密度和定转子铁芯的铁损密度较大,过高的电机温度会导致绕组烧毁,转子磁钢退磁等问题。所以,需要对电机的转子进行降温散热,具体的,可以通过转子转轴内壁面与冷却液的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对转子进行降温散热。由于转子热点区域通常位于其轴向中心部分,因而需要冷却液被优先输送至转子转轴内对应的特定区域。传统的技术方案中,为了实现转子转轴腔内特定区域冷却液的输送以及向转子两端的稳定流量分配,在转轴内腔进冷却液侧的内壁增加悬臂中空轴,将转子转轴的冷却液入口通道向转轴内腔延伸至特定位置,并在悬臂中空轴端部设置沿转子径向通孔,以实现向转轴内壁特定区域投送冷却液。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冷却液通道狭长,冷却液不易进入转轴内腔。转轴加工需要采用分段焊接,工艺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轴(101);/n流量分配装置(102),为空心结构,位于所述转轴(101)的内部,所述流量分配装置(102)的外壁两端设置有固定组件(108),并通过所述固定组件(108)与所述转轴(101)内壁两端连接,所述流量分配装置(10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10),所述流量分配装置(102)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10)之间构成第一流道(106),所述流量分配装置(102)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10)和与所述第一流道(106)相对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挡板(107),所述流量分配装置(102)的外壁与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101);
流量分配装置(102),为空心结构,位于所述转轴(101)的内部,所述流量分配装置(102)的外壁两端设置有固定组件(108),并通过所述固定组件(108)与所述转轴(101)内壁两端连接,所述流量分配装置(10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10),所述流量分配装置(102)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10)之间构成第一流道(106),所述流量分配装置(102)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10)和与所述第一流道(106)相对的一端之间设置有挡板(107),所述流量分配装置(102)的外壁与所述转轴(10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流道(109),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10)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06)和所述第二流道(1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08)为环形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08)上还包括密封圈(11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分配装置(102)的外壁设置有加强组件(112),所述加强组件(112)用于连接所述流量分配装置上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10)两侧的外壁(1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112)为长条形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分配装置(102)的外壁上还设有扰流组件(1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组件(114)为球形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组件(114)为螺旋转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07)位于所述流量分配装置(102)中与所述第一流道(106)相对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固定组件(108)的高度,使得所述流量分配装置(102)与所述第二流道(109)之间的距离改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0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出液口(116),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出液口(116)与所述第二流道(109)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二流道(109)中的冷却液排出到至少一个第三流道(118)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还包括:
第一端板(103),设置在所述转轴(101)的外壁上,与所述转轴(101)垂直,所述第一端板(10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流道(118)的入口(119),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流道(118)的入口(119)分别与所述转轴(101)的至少一个第一出液口(116)连通;
第二端板(104),设置在所述转轴(101)的外壁上,与所述转轴(101)垂直,所述第二端板(104)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流道(118)的出口(121),用于将所述第三流道(118)中的冷却液排出,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转轴(101)上的所述第一出液口(116)进入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流道(118),并经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流道(118)的出口(121)排出;
多个叠片(105),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103)和所述第二端板(104)之间,所述多个叠片(105)的每个叠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20),所述每个叠片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20)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流道(118)。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流道(118)中的冷却液经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流道(118)的出口(121)排出后又流入所述转轴(101)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叠片(105)的每个叠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124),所述每个叠片上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通孔(124)构成至少一个第四流道(122);
技术研发人员:陈君,卞斐,李全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