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防击穿微波波导短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7487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防击穿微波波导短路装置,包括波导壳体和短路活塞,波导壳体内形成由传输信道,短路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活塞杆、弹性连接件和前连接件,活塞本体为方体结构,活塞本体沿传输信道的长度方向移动设置于传输信道内,活塞杆设置于活塞本体上,弹性连接件设置于活塞本体的四周外表面上且其与波导壳体的内壁弹性接触,前连接件套设于活塞本体的四周外表面上且位于弹性连接件的远离波导壳体输出端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弹性连接件与与波导壳体的内壁弹性接触,前连接件设置于弹性连接件的前侧,防止活塞本体与波导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减少击穿放电,不容易发生打火现象。

High power anti breakdown microwave waveguide short circui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功率防击穿微波波导短路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波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防击穿微波波导短路装置。
技术介绍
微波是指在300MHz~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波导是微波系统特有的传输器件。取代了原有的双芯或是电缆、电容、电感等,传统的电缆等只适用于300MHz频率以下电磁波的传输。波导管是一种空心的、内壁十分光洁的金属导管或内敷金属的管子;波导管用来传送超高频电磁波,通过它脉冲信号可以以极小的损耗被传送到目的地。现有的波导管中设有短路活塞,将电磁波能量全部反射回去,形成可以移动的短路面,理想情况下驻波比为无穷中。由于短路活塞与波导管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容易造成击穿放电效应,使得波导管温度升高,导致微波能量损失。因此,亟需一种大功率防击穿微波波导短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功率防击穿微波波导短路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功率防击穿微波波导短路装置,包括波导壳体和短路活塞,波导壳体内形成由传输信道,短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功率防击穿微波波导短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导壳体和短路活塞,波导壳体内形成由传输信道,短路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活塞杆、弹性连接件和前连接件,活塞本体为方体结构,活塞本体沿传输信道的长度方向移动设置于传输信道内,活塞杆设置于活塞本体上,弹性连接件设置于活塞本体的四周外表面上且其与波导壳体的内壁弹性接触,前连接件套设于活塞本体的四周外表面上且位于弹性连接件的远离波导壳体输出端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功率防击穿微波波导短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导壳体和短路活塞,波导壳体内形成由传输信道,短路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活塞杆、弹性连接件和前连接件,活塞本体为方体结构,活塞本体沿传输信道的长度方向移动设置于传输信道内,活塞杆设置于活塞本体上,弹性连接件设置于活塞本体的四周外表面上且其与波导壳体的内壁弹性接触,前连接件套设于活塞本体的四周外表面上且位于弹性连接件的远离波导壳体输出端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防击穿微波波导短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连接件包括安装座和弹簧帽,安装座包括一体设置的竖向块和横向块,竖向块的底部设置于活塞本体的四周外表面上,横向块水平设置于竖向块的顶部,弹簧帽套设于横向块上且与波导壳体的内壁弹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功率防击穿微波波导短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连接件为方块结构,前连接件设置于活塞本体的四周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