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系统及放电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7481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4:13
一种放电系统及放电方法,该系统包括电池和负载,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检测负载与电池之间连接状态的负载检测单元和用于控制电池工作模式的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可自动检测负载是否接入,可方便根据负载的连接状况而控制电池的工作模式:负载未接入时电池处于低功耗状态,负载接入时电池处于放电状态,从而满足电池的低功耗要求。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放电系统和放电方法还设有验证过程,其需基于负载的用电请求进行放电,若负载的用电请求通过认证,电池才进入放电状态,否则,电池处于低功耗状态。另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放电系统在放电时,先进入预放电模式,其后通过检测预放电时的电流大小而进入低功耗模式或正常放电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电系统及放电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与负载之间通过识别和验证进行放电的放电系统和放电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共享电动汽车、共享电池等共享设备越来越普及。对于需使用电池才能进行工作的共享设备,为减少共享设备的充电等待时间,通常会采用更换电池的方式实现共享设备的电能补充,换言之,对于此类共享设备,其电池和需用电的负载之间可以相互替换,使用时可以选择有电的电池与负载进行搭配使用;当共享设备的电池电量需补充时,可取下电量耗尽的电池进行充电,然后换上另一具有电量较多的电池进行使用。这样,既可满足负载的用电需求,又可合理化调配闲余的电池。电池作为储能设备,若其一直处于放电状态,无疑会增加电池的电量损耗,不利于保证负载的续航使用时间,因此,电池应尽量满足低功耗要求,在不需放电时保持低功耗,在需要放电时才放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电池与负载之间通过相互识别和验证后才进行放电的放电系统和放电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电系统,包括电池(1)和负载(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负载检测单元(3),用于检测所述负载(2)与所述电池(1)之间的连接状态;所述负载检测单元(3)设有检测端P1和正极端P2,所述检测端P1和所述正极端P2用于与所述负载(2)的正极连接,所述负载检测单元(3)通过检测所述检测端P1与所述正极端P2是否相连而判断所述负载(2)与所述电池(1)的连接状态;/n控制器(4),与所述负载检测单元(3)连接,所述控制器(4)被配置成基于所述负载检测单元(3)的检测结果而控制所述电池(1)的工作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系统,包括电池(1)和负载(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负载检测单元(3),用于检测所述负载(2)与所述电池(1)之间的连接状态;所述负载检测单元(3)设有检测端P1和正极端P2,所述检测端P1和所述正极端P2用于与所述负载(2)的正极连接,所述负载检测单元(3)通过检测所述检测端P1与所述正极端P2是否相连而判断所述负载(2)与所述电池(1)的连接状态;
控制器(4),与所述负载检测单元(3)连接,所述控制器(4)被配置成基于所述负载检测单元(3)的检测结果而控制所述电池(1)的工作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1)至少设有低功耗模式和放电模式,当所述负载检测单元(3)检测出所述负载(2)与所述电池(1)处于连接状态,所述控制器(4)则控制所述电池(1)处于所述放电模式;当所述负载检测单元(3)检测出所述负载(2)与所述电池(1)处于未连接状态,所述控制器(4)则控制所述电池(1)处于所述低功耗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检测单元(3)包括:
负载检测电路(31),其设有所述检测端P1和所述正极端P2,其用于与所述负载(2)的正极连接;
第一通信模块(32),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端P1和所述正极端P2的电压差而向所述控制器(4)输出逻辑电平;当所述负载(2)与所述电池(1)处于未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32)输出第一逻辑电平;当所述负载(2)与所述电池(1)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32)输出第二逻辑电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检测电路(31)设有三极管Q1,所述检测端P1设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一端,所述正极端P2设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一端,在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一端设有供给电压Vcc。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端P1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设有稳压二极管D1与偏置电阻,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检测端P1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偏置电阻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分压电阻R1与所述供给电压Vcc连接,所述正极端P2设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分压电阻R1的公共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检测电路(31)设有耦合电容C1,该耦合电容C1设于所述正极端P2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服务器(7),所述负载(2)设有第二通信模块(21),其中,
所述服务器(7),用于接收从所述负载(2)发送的包含有认证信息的用电请求,并用于对该认证信息进行认证,以及用于将认证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1);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1),用于向所述服务器(7)发送所述用电请求,并接收由所述服务器(7)反馈的认证结果信息,并用于将所述认证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模块(32);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32),还用于将所述认证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器(4);
所述控制器(4),还用于基于所述认证结果信息而控制所述电池(1)的工作模式,当所述负载(2)与所述电池(1)处于连接状态时,且所述认证信息通过认证时,所述控制器(4)则控制所述电池(1)进入放电模式,否则,维持或进入低功耗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7)设有与所述电池(1)相关联的电池标识、用户密钥及超级密钥信息的数据库,所述认证信息中包含有当前电池(1)的电池标识和用户密钥信息,当所述服务器(7)接收到所述用电请求时,所述服务器(7)将接收到的电池标识和用户密钥信息与服务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宋蒙曾兵宋光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