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组合油环上的衬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31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钢带组合油环上的衬环结构,由沿衬环的圆周方向进行排布的多个衬环基体连接而成,所述衬环基体的截面为波形,所述衬环基体的波峰沿其宽度方向分依次包括衬环耳部、衬环回油部以及衬环支撑部,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截面为波形、且衬环回油部的波谷和所述衬环基体的波峰处于同一垂直面上,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波谷向所述衬环耳部延伸且与所述衬环耳部的内弧空间进行连通,所述衬环耳部一端设置为与竖直轴线之间具有12~16°夹角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上氮化一层氮化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衬环基体中衬环回油部进行设计,使整个衬环回油部形成波形,且衬环回油部的波谷与所述衬环基体的波峰处于同一垂直面上,以此加快机油回流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带组合油环上的衬环结构
本技术属于活塞环
,具体涉及一种钢带组合油环上的衬环结构。
技术介绍
钢带组合油环由上下两片刮片和中间的衬环组成,以其重量轻,面压大,追随性好被广泛使用,随着环保法律法规对发动机油耗及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活塞环,必须提高其加工精度及轮廓形状来适应新的需求。随着发动机排量和功率的不断加大,对扭矩和热负荷的不断要求,机油温度高造成机油劣化形成积炭,积炭过多油环被卡死,油环卡死后失去弹力刮油效果降低,随着活塞环高度的不断短小化,活塞的振运动的愈加激烈,活塞环对缸套的追随性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对活塞环的机油回流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衬环耳部与刮片之间接触力比较大,如此极易使衬环耳部被磨损,导致活塞环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带组合油环上的衬环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或者其他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钢带组合油环上的衬环结构,由沿衬环的圆周方向进行排布的多个衬环基体连接而成,所述衬环基体的截面为波形,所述衬环基体的波峰沿其宽度方向分依次包括衬环耳部、衬环回油部以及衬环支撑部,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截面为波形、且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波谷和所述衬环基体的波峰处于同一垂直面上,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波谷沿衬环回油部的宽度方向向所述衬环耳部延伸且与所述衬环耳部的内弧空间进行连通,所述衬环耳部靠近于所述衬环回油部的一端设置为与竖直轴线之间具有12~16°夹角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上氮化一层氮化层。进一步地,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波谷与波峰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0.5mm。进一步地,所述衬环耳部的宽度L1、衬环回油部的宽度L2以及衬环支撑部的宽度L3具有L1:L2:L3为2~3:5~6:1的关系。进一步地,所述氮化层的厚度为0.02~0.05mm。进一步地,所述衬环基体为不锈钢材质。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对衬环基体中衬环回油部进行设计,使衬环回油部沿其宽度方向向下凹陷使整个衬环回油部形成波形,且衬环回油部的波谷与所述衬环基体的波峰处于同一垂直面上,以此加快机油回流速度;2、本技术通过对衬环耳部中靠近于衬环回油部的一端进行倾斜设计,并在倾斜设计的基础上,在倾斜面上氮化一层氮化层,这部分氮化层与刮片相接触,由此提高耐磨程度;3、本技术通过衬环耳部、衬环支撑部以及衬环回油部三个部件的宽度进行设计,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同时,以此最大化减少衬环与刮片的接触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衬环基体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衬环回油部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衬环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衬环耳部;2、衬环回油部;3、衬环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如图3所示,所述的一种钢带组合油环上的衬环结构,由沿衬环的圆周方向进行排布的多个衬环基体连接而成,所述衬环选用热稳定性好、抗腐蚀能力强的不锈钢材质加工而成,如图1所示,每个所述的衬环基体的截面为波形,如图3所示,每个所述衬环基体的波峰沿其宽度方向分依次包括有衬环耳部、衬环回油部以及衬环支撑部,所述衬环耳部的宽度L1、衬环回油部的宽度L2以及衬环支撑部的宽度L3具有L1:L2:L3为2~3:5~6:1的关系;如图2所示,所述的衬环回油部的截面亦为波形、且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波谷和所述衬环基体的波峰设于同一垂直面上,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波谷与波峰之间的垂直距离H优选为0.3~0.5mm,同时需将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波谷沿衬环回油部的宽度方向向所述衬环耳部延伸且与所述衬环耳部的内弧空间进行连通,由此在使用过程中,活塞刮片刮下的机油可从衬环基体波峰直接滴落在衬环回油部的波谷内,并沿波谷向衬环耳部的内弧空间流动,最终回流至曲轴箱中,以此最大化降低机油的消耗。同时,如图3所述,所述衬环耳部靠近于所述衬环回油部的一端设置为与竖直轴线之间具有12~16°夹角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上氮化一层氮化层,所述氮化层的厚度优选为0.02~0.05mm,以此减少衬环耳部与刮片的接触面积,同时在接触位置氮化一层氮化层,提高衬环的耐磨性。对上述结构设计的衬环的机油流速和积炭推积厚度进行检测,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表1对比例1为常规设计,衬环回油部为平面设计。由此表1可知,本技术所此采用的结构能大大减小积炭厚度,提高机油流速,减低机油耗,提高耐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技术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带组合油环上的衬环结构,由沿衬环的圆周方向进行排布的多个衬环基体连接而成,所述衬环基体的截面为波形,所述衬环基体的波峰沿其宽度方向分依次包括衬环耳部(1)、衬环回油部(2)以及衬环支撑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截面为波形、且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波谷和所述衬环基体的波峰处于同一垂直面上,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波谷沿衬环回油部的宽度方向向所述衬环耳部延伸且与所述衬环耳部的内弧空间进行连通,所述衬环耳部靠近于所述衬环回油部的一端设置为与竖直轴线之间具有12~16°夹角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上氮化一层氮化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带组合油环上的衬环结构,由沿衬环的圆周方向进行排布的多个衬环基体连接而成,所述衬环基体的截面为波形,所述衬环基体的波峰沿其宽度方向分依次包括衬环耳部(1)、衬环回油部(2)以及衬环支撑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截面为波形、且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波谷和所述衬环基体的波峰处于同一垂直面上,所述衬环回油部的波谷沿衬环回油部的宽度方向向所述衬环耳部延伸且与所述衬环耳部的内弧空间进行连通,所述衬环耳部靠近于所述衬环回油部的一端设置为与竖直轴线之间具有12~16°夹角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上氮化一层氮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从宝严满生陶道明殷小飞陆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