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包括高层建筑,所述高层建筑的两侧均浇筑有排水挡墙,所述排水挡墙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管,所述高层建筑的地基底部开设有与排水管连通的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一侧连通有可将雨水过滤处理的雨水处理池,所述雨水处理池的一侧连通有净水池,所述净水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上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抽水管的出水端与市政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能够实现与雨水的收集、处理及再利用。
A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circulation system of sponge garden on the roof of high-ris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雨水回收利用
,特别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暴雨漫灌、水资源匮乏等共性问题日益严重,为从源头缓解城市内涝、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国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海绵城市中常在高层建筑屋顶建造园林,从而可以汇集部分雨水,缓解城市排水压力;但是目前所应用的高层建筑的海绵园林仅能够利用部分雨水,但是难以将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为此,亟需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能够实现与雨水的收集、处理及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能够实现与雨水的收集、处理及再利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包括高层建筑,所述高层建筑的两侧均浇筑有排水挡墙,所述排水挡墙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管,所述高层建筑的地基底部开设有与排水管连通的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一侧连通有可将雨水过滤处理的雨水处理池,所述雨水处理池的一侧连通有净水池,所述净水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上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抽水管的出水端与市政水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可通过排水管流入至雨水收集池中,然后流动至雨水处理池,经过雨水处理池的净化处理后流入净水池中;通过抽水管可将净水池中的水抽出以供使用,从而能够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处理及再利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处理池靠近雨水收集池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格栅,所述雨水处理池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格栅,所述第二格栅将所述雨水处理池分隔成靠近初级水仓和净水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可对雨水进行两级过滤,以此使雨水得到了处理,以供回收利用,体现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水仓的一侧顶部开设有与净水池连通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吸附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净水仓中存水较多时,可通过溢流口流动至净水池中,以供使用;同时流经溢流口的水经过活性炭吸附网时,活性炭吸附网可吸收水中的异味,使雨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水池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加药箱,所述加药箱上固定连接有与净水池内部连通的药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加药箱及与净水池连通的药管,可将加药箱中的药加入净水池中,对净水池中的水进行消毒净化处理,以此使其达到市政用水标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斜坡,所述雨水收集池靠近斜坡较低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污泥管,所述污泥管上固定连接有污泥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斜坡使雨水收集池中的污泥可沿着斜坡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至斜坡较低的一侧,然后通过污泥泵将雨水收集池中的污泥抽取通过污泥管抽出,从而可防止污泥在雨水收集池中长期积累,导致雨水被二次污染的问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的外壁上包覆有隔音棉,所述隔音棉的外表面上包覆有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隔音棉可减少雨水经过排水管时产生的噪音,从而减小对高层建筑产生的噪音污染;且防水层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可对隔音棉进行防水,保证隔音棉的正常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挡墙的顶部开设有与排水管连通的导流口,所述排水挡墙的顶部一侧铰接有用于将导流口盖上的排水井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井盖可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减少大颗粒杂物落入排水管中,造成排水管堵塞的问题;导流口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从而使排水井盖的雨水均进入排水管中,保证了排水管的正常排水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挡墙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与高层建筑固定连接的横向加固爪,所述排水挡墙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与地基固定连接的纵向加固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横向加固爪可增强排水挡墙与高层建筑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通过纵向加固爪可增强排水挡墙与地基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排水挡墙2的整体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方案中雨水可通过排水管流入至雨水收集池中,然后流动至雨水处理池,经过雨水处理池的净化处理后流入净水池中;通过抽水管可将净水池中的水抽出以供使用,从而能够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处理及再利用;2.本方案中净水仓中存水较多时,可通过溢流口流动至净水池中,以供使用;同时流经溢流口的水经过活性炭吸附网时,活性炭吸附网可吸收水中的异味,使雨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3.本方案中设有横向加固爪可增强排水挡墙与高层建筑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通过纵向加固爪可增强排水挡墙与地基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排水挡墙2的整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高层建筑;2、排水挡墙;21、导流口;211、排水井盖;22、横向加固爪;221、纵向加固爪;23、排水管;231、隔音棉;232、防水层;3、雨水收集池;31、斜坡;311、污泥管;312、污泥泵;4、雨水处理池;41、第一格栅;411、初级水仓;42、第二格栅;421、净水仓;43、溢流口;431、活性炭吸附网;5、净水池;51、加药箱;511、药管;52、抽水管;521、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包括高层建筑1,高层建筑1建造在地基上,高层建筑1的屋顶上建筑有海绵雨林。高层建筑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排水挡墙2,排水挡墙2由混凝土浇筑形成,且为长方体形结构,排水挡墙2的长度方向与高层建筑1的高度方向一致。结合图2所示,排水挡墙2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固爪22,排水挡墙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纵向加固爪221,横向加固爪22和纵向加固爪221均为一端呈尖锐状的圆柱体,且横向加固爪22的尖锐部埋设于高层建筑1内,纵向加固爪221的尖锐部埋设于地基中,横向加固爪22可增强排水挡墙2与高层建筑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通过纵向加固爪221可增强排水挡墙2与地基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排水挡墙2的整体的稳定性。如图1、图2所示,排水挡墙2的顶部开设有导流口21,导流口21呈圆台形,导流口21较小口径的端部与排水管23的进水端连通,导流口21较大口径的端部与外界连通,外界雨水可通过导流口21流入至排水管23中。排水挡墙2的顶部铰接有排水井盖211,排水井盖211上开设有排水孔(未示出),排水井盖211可对雨水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包括高层建筑(1),其特征是:所述高层建筑(1)的两侧均浇筑有排水挡墙(2),所述排水挡墙(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管(23),所述高层建筑(1)的地基底部开设有与排水管(23)连通的雨水收集池(3),所述雨水收集池(3)的一侧连通有可将雨水过滤处理的雨水处理池(4),所述雨水处理池(4)的一侧连通有净水池(5),所述净水池(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水管(52),所述抽水管(52)上固定连接有水泵(521),所述抽水管(52)的出水端与市政水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包括高层建筑(1),其特征是:所述高层建筑(1)的两侧均浇筑有排水挡墙(2),所述排水挡墙(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水管(23),所述高层建筑(1)的地基底部开设有与排水管(23)连通的雨水收集池(3),所述雨水收集池(3)的一侧连通有可将雨水过滤处理的雨水处理池(4),所述雨水处理池(4)的一侧连通有净水池(5),所述净水池(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水管(52),所述抽水管(52)上固定连接有水泵(521),所述抽水管(52)的出水端与市政水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雨水处理池(4)靠近雨水收集池(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格栅(41),所述雨水处理池(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格栅(42),所述第二格栅(42)将所述雨水处理池(4)分隔成靠近初级水仓(411)和净水仓(4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园林雨水收集循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净水仓(421)的一侧顶部开设有与净水池(5)连通的溢流口(43),所述溢流口(4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吸附网(4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屋顶海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弘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亚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