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装置、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6459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1:05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人脸检测步骤,实时对人脸进行检测;检测测温区域步骤,当检测到有效人脸时,检测所述人脸中可进行测温的测温区域;测量体温步骤,利用测温装置测量所述测温区域的人体温度;对比判断步骤,将获得的所述人体温度与预设温度值范围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本公开可以实现投入成本低、要求用户配合度低、全自动、精准高效的测温方法,提升了用户体验。

A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of human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based on face recogn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装置、系统
本公开涉及红外测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当前市面上非接触式红外测量人体体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红外额温枪,另一种是红外相机外加黑体的方式。红外额温枪仅能适用于单人检查的场景,而且需要专门的测温人员手持对准被测人员的额头,必须要被测人员配合距离较近才能进行测温,一般需要在5cm以内。红外相机加黑体的方式虽然可以在人流大的地方同时测量多人温度,但精度不如近距离的额温枪,容易误报、漏报,而且采购设备昂贵,仅能适用于人流量大的例如车站、关口等地方的大规模初步筛选。现有技术中难以同时实现投入成本低、全自动、精准高效的人体测温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入成本低、要求用户配合度低、全自动、精准高效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存储介质。本公开提供该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以便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该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包括:人脸检测步骤,实时对人脸进行检测;检测测温区域步骤,当检测到有效人脸时,检测所述人脸中可进行测温的测温区域;测量体温步骤,利用测温装置测量所述测温区域的人体温度;对比判断步骤,将获得的所述人体温度与预设温度值范围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包括:人脸检测模块,用于实时对人脸进行检测;检测测温区域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有效人脸时,检测所述人脸中可进行测温的测温区域;测量体温模块,用于测量所述测温区域的人体温度;对比判断模块,用于将获得的所述人体温度与预设温度值范围进行对比并与用户以往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记录提示模块,用于将所述对比判断模块的结果记录至该用户历史信息中进行保存并提示给用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系统,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上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装置;服务器,至少用于存储用户身份信息、体温信息之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所述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包括: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所述的方法。根据本公开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可以实现通过基于人脸识别的终端与无接触的红外测温技术结合,保证了在一定距离内,实现投入成本低、要求用户配合度低、全自动、精准高效的自动测量体温的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公开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系统结构]首先,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结构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网络103和服务器104。网络103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和服务器104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运行于其上的电子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1、102)可以通过网络103进行各种信息的传输。网络103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无线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3G/4G/5G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WiMAX连接、Zigbee连接、UWB连接、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hoc端对端网络)以及其他现在已知或将来开发的网络连接方式。网络103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通过网络103与服务器104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01、102上可以安装有各种客户端应用,例如视频直播与播放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购物类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终端设备101、102可以是具有触摸显示屏和/或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头戴式显示设备、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人脸检测步骤,实时对人脸进行检测;/n检测测温区域步骤,当检测到有效人脸时,检测所述人脸中可进行测温的测温区域;/n测量体温步骤,利用测温装置测量所述测温区域的人体温度;/n对比判断步骤,将获得的所述人体温度与预设温度值范围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人脸检测步骤,实时对人脸进行检测;
检测测温区域步骤,当检测到有效人脸时,检测所述人脸中可进行测温的测温区域;
测量体温步骤,利用测温装置测量所述测温区域的人体温度;
对比判断步骤,将获得的所述人体温度与预设温度值范围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脸检测步骤还包括人脸追踪步骤,对实时检测到的所述人脸进行追踪,包括:
通过对实时图像中像素的解析确定人体肤色区域;
检测所述人体肤色区域中是否存在特定人体特征;
若存在所述特定人体特征,则确定为有效人脸并对该有效人脸进行实时追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人体特征为眼睛;
所述人脸追踪步骤中还包括在实时追踪过程中以所述眼睛为基准确定所述人脸的不同区域并实时追踪;
所述检测测温区域步骤还包括检测调整步骤,根据所述人脸追踪步骤中检测到的眼睛,确定所述人脸的额头位置作为所述测温区域,调整测温装置对该人脸的额头位置进行测温;
其中,所述测温装置为非接触式的红外测温装置,在所述检测调整步骤中,实时根据所述人脸的额头位置调整所述测温装置的旋转角度、扫描距离、扫描面积中的至少一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调整步骤还包括:
根据所述人脸追踪步骤中确定的所述人脸的额头位置,在显示画面上设置特定区域,并提示用户将额头位置调整至所述特定区域;
所述测量体温步骤中,测量视场角不超过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体温步骤还包括误差消除步骤,对外界环境的高温因素或低温因素造成用户实际体温的误差进行消除,包括:
获取当地气象温度信息或测温装置所处环境温度信息;
获取所述检测调整步骤中获得的所述扫描距离;
根据当地气象温度信息或测温装置所处环境温度信息与所述扫描距离加权后与测量获得的用户体温进行加减以获得实际体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提示步骤,将所述对比判断步骤的结果进行记录并提示给用户;
所述对比判断步骤还包括,将获得的所述人体温度与预设温度值范围进行对比并与用户以往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所述记录提示步骤还包括,将所述对比判断步骤的结果记录至该用户历史信息中并进行保存。


7.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人体测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人脸检测模块,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骁涂祥蒋汉廷魏俊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菲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