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涉及水下推进装置技术领域,主要包括一级头部和二级头部,一级头部角度为60°,二级头角度为60°,一级头部和二级头部之间为圆柱过渡段,二级头部之后为圆柱状弹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采用了两级头部,减小了头部和弹体与水接触的面积,有效的减少了弹体在水中高速运动时所受到的来自于水的摩擦力。弹体在水下高速运动时,其一级头部与水接触,产生空泡,空泡壁面会越过二级头,并包裹住弹体,极大的减小了来自头部的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推进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
技术介绍
无论是超空泡射弹还是海上通讯设备的快速投递,都要经过入水过程的考验,保证射弹或者运载工具在入水过程中不会损坏,能够顺利完成打击任务或者通讯任务,迫使人们不断增加对航行体入水过程的认识。入水过程从运动体头部触及自由水面瞬间开始,在触及点附近水域产生一个使水域流动的扰动,扰动在水域中迅速向四周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体进入到水域中达到稳定状态完成入水过程。入水过程是一个非常短暂的瞬态过程,但这个短暂的过程在运动体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动体是否能够稳定的从空气中进入到水中。例如美国1930年试制成功MK31空投鱼雷,在随后的实战中发现超过半数的鱼雷在入水时出现跳水或在入水后出现弹道失稳等问题,经过分析表明:主要是因为对入水过程入水空泡的产生对流体动力的影响认识还不够清晰。入水过程在非常短暂时间内经历流动介质的突变、自由液面等复杂现象,同时涉及到运动体、空气和水三者的相互作用。航行体入水时会形成空泡,空泡包裹航行体,可以避免航行体部分区域与水直接接触,合理设计航行体头部可以减小航行体入水时所受的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高速入水航行体头部形状的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包括一级头部和二级头部,所述一级头部设置于所述二级头部的顶部。可选的,所述一级头部包括一级头部顶角。可选的,所述一级头部顶角为圆锥体,所述圆锥体的顶角为60°。可选的,所述一级头部与所述二级头部之间设置有过渡段。可选的,所述过渡段为圆柱形。可选的,所述过渡段的直径与所述圆锥体的底面直径相同。可选的,所述二级头部为圆台形,所述圆台形的侧边延长线夹角为60°。可选的,所述二级头部异于所述一级头部的一端设置有弹体。可选的,所述弹体为圆柱形。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主要包括一级头部和二级头部,一级头部角度为60°,二级头角度为60°,一级头部和二级头部之间为圆柱过渡段,二级头部之后为圆柱状弹体。本专利技术中的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采用了两级头部,减小了头部和弹体与水接触的面积,有效的减少了弹体在水中高速运动时所受到的来自于水的摩擦力。弹体在水下高速运动时,其一级头部与水接触,产生空泡,空泡壁面会越过二级头,并包裹住弹体,极大的减小了来自头部的阻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一级头部顶角;2、一级头部;3、过渡段;4、二级头部;5、弹体;6、空泡;7、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一级头部2、过渡段3、二级头部4和弹体5,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头部2包括圆锥体形状的一级头部顶角1,所述圆锥体的顶角为60°。所述过渡段3为圆柱形。所述过渡段3的直径与所述圆锥体的底面直径相同。所述二级头部4为圆台形,所述圆台形的侧边延长线夹角为60°。所述弹体5为圆柱形。航行体一级头部2与水7撞击,有尖钉形水花沿一级头部2壁面相对于航行体向后移动;水7流过航行体的一级头部2,在一级头部2末端和其后的过渡段3圆柱面之间形成空泡6;航行体入水深度不断增加,溅起的水花与航行体的二级头部4有些许碰撞,但是整体都越过了二级头部4,水花继续相对于航行体向后方移动;航行体入水深度进一步加深,一级头部2后方形成的空泡6区域逐渐包裹航行体二级头部4后方的弹体5,航行体的二级头部4和弹体5不直接与水7相互作用,从而减小了头部和弹体5与水7接触的面积,有效的减少了弹体5在水7中高速运动时所受到的来自于水7的摩擦力。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涉及水下推进装置
,主要包括一级头部和二级头部,一级头部角度为60°,二级头角度为60°,一级头部和二级头部之间为圆柱过渡段,二级头部之后为圆柱状弹体。本专利技术中的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采用了两级头部,减小了头部和弹体与水接触的面积,有效的减少了弹体在水中高速运动时所受到的来自于水的摩擦力。弹体在水下高速运动时,其一级头部与水接触,产生空泡,空泡壁面会越过二级头,并包裹住弹体,极大的减小了来自头部的阻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头部和二级头部,所述一级头部设置于所述二级头部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头部和二级头部,所述一级头部设置于所述二级头部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头部包括一级头部顶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头部顶角为圆锥体,所述圆锥体的顶角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入水航行体二级头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头部与所述二级头部之间设置有过渡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入水航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乃孟,刘平安,刘晗聪,丁涛,王璐,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