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牛宇芊专利>正文

防护装置及安全带和穿戴防护用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639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55
一种防护装置及安全带和穿戴防护用品,涉及防护用品技术领域。该防护装置包括,安全垫层,用于贴紧驾乘人员的胸腹部;高强纤维防护层,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安装在所述安全垫层的迎面侧;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在所述安全垫层和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之间,用于分散施加在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上的冲击力。该安全带包括安全带本体和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的安全垫层可拆装连接在所述安全带本体上。该穿戴防护用品包括绑带和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的安全垫层或高强纤维防护层与所述绑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装置及安全带和穿戴防护用品,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较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护装置及安全带和穿戴防护用品
本技术涉及防护用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及安全带和穿戴防护用品。
技术介绍
在汽车驾驶中,现有的汽车安全气囊只能够对人体头部起到保护的效果。但是,一旦汽车发生碰撞危险时,由于车辆仪表板、前风挡和其他部位搁置的异物在遭遇车祸中会发生位移冲击,存在对驾乘人员的人体关键部位造成冲击的风险,特别是胸腹部位;由于人体关键部位的冲击防护是空缺的,增加了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较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较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防护用品,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较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护装置,包括:安全垫层,用于贴紧驾乘人员的胸腹部;高强纤维防护层,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安装在所述安全垫层的迎面侧;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在所述安全垫层和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之间,用于分散施加在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上的冲击力。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安全垫层包括耐压气室、发泡材料或者蓬松织物中的至少一种。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安全垫层或者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上设置有充气孔;所述安全垫层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充气孔的充气气囊;所述充气孔上设置有防止所述充气气囊内气体外溢的止逆阀。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的防护装置包括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充气孔可拆装连通。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支撑层采用PVC材料。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采用凯夫拉高强纤维防护层或PE高强纤维防护层。一种安全带包括安全带本体和上述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的安全垫层可拆装连接在所述安全带本体上。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防护装置位于所述安全带本体中部位置,用于贴紧驾乘人员的胸腹部;所述安全垫层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全带本体上,或者所述安全垫层通过卡扣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全带本体上。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安全垫层呈倒三角形;所述安全垫层的边侧设置有内凹的弧形凹陷。一种穿戴防护用品包括绑带和上述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的安全垫层或高强纤维防护层与所述绑带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防护装置,可以在驾乘人员胸腹部形成防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缓解硬物对驾乘人员胸腹部形成的冲击,可以对驾乘人员的胸腹部形成有效的保护作用。具体而言,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安全垫层和位于安全垫层的迎面侧的高强纤维防护层;当硬物迎面冲击过来时,首先会冲击到高强纤维防护层,因高强纤维防护层具有一定的韧性,所以硬物的冲击不会或者基本不会划裂该高强纤维防护层,从而也不会对内层的安全垫层造成损伤。所以,通过高强纤维防护层和安全垫层的配合使用,利用高强纤维防护层对安全垫层形成防护,再利用安全垫层对人体胸腹部形成防护,就能够有效的缓解硬物对驾乘人员胸腹部形成的冲击,对驾乘人员的胸腹部形成有效的保护作用。另外,由于安全垫层和高强纤维防护层之间设置了支撑层,所以在受到冲击的时候,支撑层具有平板状的固定形态,即使在局部的位置受到冲击力,也会将冲击力分散的施加在安全垫层上。所以,通过支撑层对冲击力的分散作用,就能够将局部的冲击压力大大降低,进一步的形成对驾乘人员胸腹部的有效保护,防止局部冲击压力过大造成驾乘人员胸腹部的伤害。现有技术中,汽车在冲撞时,安全带可以把人体绑缚在座椅上,但是大多数事故伤害由于汽车冲撞后的车辆形变造成的车内异物割伤冲击伤,由于人体胸腹部并不在汽车安全气囊保护位置,因此驾乘人员的胸腹部不能得到良好的保护。本技术提供的安全带,通过防护装置可以良好的保护驾乘人员的胸腹部,提高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技术提供的穿戴防护用品,通过绑带可将防护装置穿戴在驾乘人员的身上,尤其是穿戴在驾乘人员的胸腹部,以通过防护装置保护驾乘人员的胸腹部。尤其是后排乘员及儿童座椅前方没有安全气囊防护,需要一种有效减小伤害的装置,而该穿戴防护用品通过防护装置可以良好的保护后排乘员及儿童的胸腹部,提高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第一层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第二层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装置;2-安全垫层;3-高强纤维防护层;4-支撑层;5-充气孔;6-充气气囊;101-安全带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外”、“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全垫层,用于贴紧驾乘人员的胸腹部;/n高强纤维防护层,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安装在所述安全垫层的迎面侧;/n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在所述安全垫层和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之间,用于分散施加在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上的冲击力。/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12 CN 20182166284191.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全垫层,用于贴紧驾乘人员的胸腹部;
高强纤维防护层,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安装在所述安全垫层的迎面侧;
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在所述安全垫层和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之间,用于分散施加在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上的冲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垫层包括耐压气室、发泡材料或者蓬松织物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垫层或者所述高强纤维防护层上设置有充气孔;
所述安全垫层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充气孔的充气气囊;
所述充气孔上设置有防止所述充气气囊内气体外溢的止逆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充气孔可拆装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宇芊牛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牛宇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