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减震的燃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35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减震的燃油箱,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燃油箱箱体和端盖,燃油箱箱体的下部上下并列的布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一级减震组件和二级减震组件;一个支撑板与第一固定板构成L型,支撑板与端盖相对布置,支撑板的表面具有减震开口,减震开口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橡胶垫,所述端盖上具有减震凸起,所述减震凸起插设在相对应的减震开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由于燃油箱外侧震动引起内部震动的问题,减震效果更佳。

A fuel tank with shock absor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减震的燃油箱
本技术涉及燃油箱
,特别是一种带减震的燃油箱。
技术介绍
现有的燃油箱多为单层结构,在汽车运行过程中,由于地面颠簸等原因会造成燃油箱的震动较大。目前为了解决燃油箱的减震问题,大多采用一体式的橡胶块,但是由于橡胶块是直接粘贴在燃油箱上的,如果在运输过程中保护不当或被尖锐物剐蹭到,橡胶块会出现破损或脱落,起不到很好的保护减震作用。再者,橡胶块的减震效果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带减震的燃油箱,能够解决由于燃油箱外侧震动引起内部震动的问题,减震效果更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燃油箱箱体,所述燃油箱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燃油箱箱体一体成型,燃油箱箱体的下部上下并列的布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与燃油箱箱体的下表面固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一级减震组件和至少一个二级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支撑板,一个所述支撑板与第一固定板构成L型,支撑板与端盖相对布置,支撑板的表面具有减震开口,减震开口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橡胶垫,所述端盖上具有减震凸起,所述减震凸起插设在相对应的减震开口上。进一步,所述一级减震组件包括有减震底座和减震柱,所述减震底座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下方,并与第一固定板平行布置,减震底座的内部为中空结构,至少一个减震柱竖向的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与减震底座之间,减震柱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固定板的下表面和减震底座的上表面固接。进一步,所述减震柱为橡胶减震柱。进一步,所述二级减震组件包括有支撑柱、挡块、减震弹簧、减震伸缩杆、减震伸缩筒和减震套筒,所述支撑柱竖向的设置在减震底座的下方,支撑柱的一端与减震底座的下表面固接,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挡块的上表面固接,所述挡块设置在减震套筒的顶部,所述减震伸缩杆的一端与挡块的下表面固接,减震伸缩杆的另一端穿过减震弹簧并活动套设在减震伸缩筒的顶部,所述减震伸缩筒的底部与减震套筒内表面的底部固接,减震套筒外表面的底部与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固接,所述减震套筒的中部具有波纹管。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具有上凸台和下凸台,所述上凸台为L型,所述下凸台沿第二固定板的长度方向布置,下凸台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和上凸台的横端固接,上凸台的竖端与下凸台相对布置,螺栓的一端直线贯穿上凸台和下凸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第一,通过利用一级减震组件和二级减震组件能够分散竖直方向的力,起到对竖直方向的减震目的,使燃油箱内部震动更小。第二,通过减震开口和减震凸起的配合使用能够分散横向方向的力,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使减震效果相较于传统的橡胶块效果更佳。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为二级减震组件的爆炸图;图中:1.燃油箱箱体;2.端盖;3.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5.一级减震组件;51.减震底座;52.减震柱;6.二级减震组件;61.支撑柱;62.挡块;63.减震弹簧;64.减震伸缩杆;65.减震伸缩筒;66.减震套筒;7.支撑板;8.减震开口;9.橡胶垫;10.减震凸起;11.上凸台;12.下凸台;13.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带减震的燃油箱,包括有燃油箱箱体1,燃油箱箱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盖2,端盖2与燃油箱箱体1一体成型,燃油箱箱体1的下部上下并列的布置有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第一固定板3的上表面与燃油箱箱体1的下表面固接,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一级减震组件5和两个二级减震组件6;第一固定板3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支撑板7,一个支撑板7与第一固定板3构成L型,支撑板7与端盖2相对布置,支撑板7的表面具有减震开口8,减震开口8的内表面左右并列的粘贴有两个橡胶垫9,端盖2上具有减震凸起10,减震凸起10插设在相对应的减震开口8上。当发生震动时,减震凸起10在减震开口8内小幅度活动,同时橡胶垫9起缓冲作用,从而分散了来自横向方向的力,起到减震的目的。一级减震组件5包括有减震底座51和减震柱52,减震底座51设置在第一固定板3的下方,并与第一固定板3平行布置,减震底座5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减震底座51通过空气达到隔绝震动的作用;多个减震柱52分别竖向的设置在第一固定板3与减震底座51之间,减震柱5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固定板3的下表面和减震底座51的上表面固接。减震柱52为橡胶减震柱。减震柱52能够分散来自竖直方向的力,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二级减震组件6包括有支撑柱61、挡块62、减震弹簧63、减震伸缩杆64、减震伸缩筒65和减震套筒66,支撑柱61竖向的设置在减震底座51的下方,支撑柱61的一端与减震底座51的下表面固接,支撑柱61的另一端与挡块62的上表面固接,挡块62设置在减震套筒66的顶部,减震伸缩杆64的一端与挡块62的下表面固接,减震伸缩杆64的另一端穿过减震弹簧63并活动套设在减震伸缩筒65的顶部,减震伸缩筒65的底部与减震套筒66内表面的底部固接,减震套筒66外表面的底部与第二固定板4的上表面固接,减震套筒66的中部具有波纹管。当减震底座51下压时,支撑柱61通过挡块62下压减震伸缩杆64,减震伸缩杆64向下伸缩,在此过程中,挡块62会触碰到减震弹簧63和减震套筒66,使两者均向下被压缩,然后恢复形变,这样一个过程能够再次分散来自竖直方向的力,进一步起到减震的目的,使减震效果更佳。第二固定板4的两端分别具有上凸台11和下凸台12,上凸台11为L型,下凸台12沿第二固定板4的长度方向布置,下凸台12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4的一端和上凸台11的横端固接,上凸台11的竖端与下凸台12相对布置,螺栓13的一端直线贯穿上凸台11和下凸台12。上凸台11、下凸台12与螺栓13结合便于将整个燃油箱固定在车身底板上。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当燃油箱外侧震动引起内部震动时,减震开口8和减震凸起10的配合使用能够分散横向方向的力,一级减震组件5、二级减震组件6双重分散竖向方向的力,吸收冲击能量、缓解冲击,达到燃油箱减震的目的;此外,通过一级减震组件5与二级减震组件6的配合使用,使减震效果更佳。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减震的燃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燃油箱箱体(1),所述燃油箱箱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盖(2),所述端盖(2)与燃油箱箱体(1)一体成型,燃油箱箱体(1)的下部上下并列的布置有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上表面与燃油箱箱体(1)的下表面固接,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一级减震组件(5)和至少一个二级减震组件(6);/n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支撑板(7),一个所述支撑板(7)与第一固定板(3)构成L型,支撑板(7)与端盖(2)相对布置,支撑板(7)的表面具有减震开口(8),减震开口(8)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橡胶垫(9),所述端盖(2)上具有减震凸起(10),所述减震凸起(10)插设在相对应的减震开口(8)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减震的燃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燃油箱箱体(1),所述燃油箱箱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盖(2),所述端盖(2)与燃油箱箱体(1)一体成型,燃油箱箱体(1)的下部上下并列的布置有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上表面与燃油箱箱体(1)的下表面固接,第一固定板(3)与第二固定板(4)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一级减震组件(5)和至少一个二级减震组件(6);
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出支撑板(7),一个所述支撑板(7)与第一固定板(3)构成L型,支撑板(7)与端盖(2)相对布置,支撑板(7)的表面具有减震开口(8),减震开口(8)的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橡胶垫(9),所述端盖(2)上具有减震凸起(10),所述减震凸起(10)插设在相对应的减震开口(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减震的燃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减震组件(5)包括有减震底座(51)和减震柱(52),所述减震底座(51)设置在第一固定板(3)的下方,并与第一固定板(3)平行布置,减震底座(5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至少一个减震柱(52)竖向的设置在第一固定板(3)与减震底座(51)之间,减震柱(5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固定板(3)的下表面和减震底座(51)的上表面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炀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工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