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口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35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出风口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出风口结构用于与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连接,其特征在于,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面板具有容纳孔,容纳孔与出风口连通,出风口结构包括:挡风部件,挡风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室内机面板的容纳孔内,挡风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运动部件,运动部件的至少部分与挡风部件连接且沿容纳孔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带动挡风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在挡风部件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封堵容纳孔,并在挡风部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与容纳孔分离,以使空调室内机通过容纳孔与挡风部件之间的间隙出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出风口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口结构运行不平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口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口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当前空气质量日益恶化,可净化空气的新风机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新风机的出风口和出风方式很大程度地关乎用户体验,当前市场上的新风机的出风口有直接出风口和可伸缩式出风口。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口可伸缩式出风口中的运动机构为旋转式推出机构,其结构复杂,运行较不平稳,装配效率较低,进而造成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口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口结构运行不平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口结构,用于与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连接,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面板具有容纳孔,容纳孔与出风口连通,出风口结构包括:挡风部件,挡风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室内机面板的容纳孔内,挡风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运动部件,运动部件的至少部分与挡风部件连接且沿容纳孔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带动挡风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在挡风部件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封堵容纳孔,并在挡风部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与容纳孔分离,以使空调室内机通过容纳孔与挡风部件之间的间隙出风。进一步地,出风口为新风装置的新风出口,新风装置位于室内机面板的内侧,出风口结构与新风装置连接,以在挡风部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使新风装置内的新风通过容纳孔与挡风部件之间的间隙排出。进一步地,挡风部件具有容纳腔体,运动部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体内。进一步地,出风口结构包括:出风通道壳体,出风通道壳体设置在室内机面板的内侧,出风通道壳体具有出风通道,出风通道的一端与出风口连通,出风通道的另一端与容纳孔连通,以使空调出风通过出风通道进入容纳孔内;其中,运动部件与出风通道壳体连接且位于出风通道壳体靠近挡风部件的一侧。进一步地,运动部件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与出风通道壳体连接,挡风部件相对支撑件可移动地设置且与支撑件滑动连接,以支撑挡风部件。进一步地,运动部件还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与挡风部件传动连接,以带动挡风部件移动。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轮和与传动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条,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传动连接,挡风部件与传动齿条连接,以使挡风部件在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的作用下移动。进一步地,运动部件还包括:支撑件,挡风部件与支撑件连接;移动件,移动件与支撑件滑动连接且位于支撑件的上方,传动齿条设置在移动件上,挡风部件与移动件固定连接,以使挡风部件在移动件的带动下移动。进一步地,挡风部件与支撑件滑动连接。进一步地,移动件具有第三容纳空间,传动齿轮位于第三容纳空间内,传动齿条设置在第三容纳空间的内壁上。进一步地,运动部件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支撑件固定连接,驱动电机与传动齿轮驱动连接,以使传动齿轮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进一步地,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撑件远离移动件的一侧,支撑件上具有通过孔,以使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穿过通过孔与传动齿轮连接。进一步地,支撑件具有第一滑槽,移动件具有与第一滑槽相配适的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的至少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滑槽内。进一步地,移动件包括移动件主体部,第一滑动部与移动件主体部连接,移动件主体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滑动部为两个,一个第一滑动部设置在移动件主体部的第一端,另一个第一滑动部设置在移动件主体部的第二端;第一滑槽为两个,两个第一滑动部与两个第一滑槽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一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相应的第一滑槽内。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具有多个第一滑动柱,多个第一滑动柱沿第一滑动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各个第一滑动柱沿第一滑动部的宽度方向延伸,各个第一滑动柱突出于第一滑动部的远离移动件主体部的端面,以使第一滑动部通过第一滑动柱与第一滑槽的槽底接触。进一步地,第一滑动柱突出于第一滑动部的远离移动件主体部的端面的至少部分的外表面为球冠面。进一步地,第一滑动柱突出于第一滑动部的两个侧壁,以使第一滑动部的两个侧壁均通过第一滑动柱与第一滑槽的槽壁接触。进一步地,支撑件上设置有滚动部,移动件具有第四容纳空间,滚动部设置在第四容纳空间内;第四容纳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滚动部相配适的滚动槽,滚动部可滚动地设置在滚动槽内。进一步地,滚动槽为两个,两个滚动槽相对设置在滚动部的两侧。进一步地,移动件具有第一移动块,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止挡块,第一止挡块设置在支撑件靠近挡风部件的一端,以止挡第一移动块。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包括推杆,推杆的至少部分沿容纳孔的延伸方向移动,推杆的一端与挡风部件连接,以使挡风部件在推杆的作用下移动。进一步地,运动部件包括支撑件;挡风部件具有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包括安装杆和两个支撑板,安装杆的一端与一个支撑板连接,安装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板连接,推杆与安装杆连接,挡风部件通过两个支撑板与支撑件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支撑件具有第二滑槽,各个支撑板均具有与第二滑槽相配适的第二滑动部,第二滑槽为两个,两个第二滑动部与两个第二滑槽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二滑动部的至少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相应的第二滑槽内。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移动块,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二止挡块,第二止挡块设置在支撑件靠近挡风部件的一端,以止挡第二移动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口结构,其中,出风口结构为上述的出风口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出风口结构通过设置挡风部件和运动部件,且运动部件沿容纳孔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带动挡风部件伸缩,该出风口结构的运动部件方便快捷地带动挡风部件伸缩,结构简单,运行平稳可靠,装配效率更高,同时节约成本。采用该运动部件,可以在使用空调室内机时,使挡风部件向外伸出,并在关闭空调室内机时,使挡风部件收回室内机面板内,与外观平齐,美化外观。此外,通过设置挡风部件,以使新风通过容纳孔与挡风部件之间的间隙排出,解决了出风口结构直接出风而导致风直吹人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出风口结构的挡风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出风口结构的挡风部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出风口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拆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出风口结构的运动部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出风口结构的的运动部件的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出风口结构的的运动部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出风口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拆分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出风口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出风口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风口结构,用于与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面板(50)具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结构包括:/n挡风部件(70),所述挡风部件(7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室内机面板(50)的所述容纳孔内,所述挡风部件(7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n运动部件(30),所述运动部件(3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挡风部件(70)连接且沿所述容纳孔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挡风部件(7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在所述挡风部件(70)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封堵所述容纳孔,并在所述挡风部件(7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与所述容纳孔分离,以使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所述容纳孔与所述挡风部件(70)之间的间隙出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口结构,用于与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面板(50)具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结构包括:
挡风部件(70),所述挡风部件(7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室内机面板(50)的所述容纳孔内,所述挡风部件(7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运动部件(30),所述运动部件(3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挡风部件(70)连接且沿所述容纳孔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挡风部件(7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在所述挡风部件(70)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封堵所述容纳孔,并在所述挡风部件(7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与所述容纳孔分离,以使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所述容纳孔与所述挡风部件(70)之间的间隙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新风装置的新风出口,所述新风装置位于所述室内机面板(50)的内侧,所述出风口结构与新风装置连接,以在所述挡风部件(7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使所述新风装置内的新风通过所述容纳孔与所述挡风部件(70)之间的间隙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部件(70)具有容纳腔体,所述运动部件(3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结构包括:
出风通道壳体(60),所述出风通道壳体(60)设置在室内机面板(50)的内侧,所述出风通道壳体(60)具有出风通道(61),所述出风通道(61)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通道(61)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孔连通,以使空调出风通过所述出风通道(61)进入所述容纳孔内;
其中,所述运动部件(30)与所述出风通道壳体(60)连接且位于所述出风通道壳体(60)靠近所述挡风部件(70)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件(30)包括:
支撑件(31),所述支撑件(31)与所述出风通道壳体(60)连接,所述挡风部件(70)相对所述支撑件(31)可移动地设置且与所述支撑件(31)滑动连接,以支撑所述挡风部件(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件(30)还包括:
传动组件(32),所述传动组件(32)与所述挡风部件(70)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挡风部件(70)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2)包括传动齿轮(321)和与所述传动齿轮(321)相啮合的传动齿条(322),所述传动齿轮(321)与所述传动齿条(322)传动连接,所述挡风部件(70)与所述传动齿条(322)连接,以使所述挡风部件(70)在所述传动齿轮(321)与所述传动齿条(322)的作用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件(30)还包括:
支撑件(31),所述挡风部件(70)与所述支撑件(31)连接;
移动件(33),所述移动件(33)与所述支撑件(31)滑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件(31)的上方,所述传动齿条(322)设置在所述移动件(33)上,所述挡风部件(70)与所述移动件(33)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挡风部件(70)在所述移动件(33)的带动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部件(70)与所述支撑件(31)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33)具有第三容纳空间(331),所述传动齿轮(321)位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331)内,所述传动齿条(322)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纳空间(331)的内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件(30)还包括:
驱动电机(34),所述驱动电机(34)与所述支撑件(3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4)与所述传动齿轮(321)驱动连接,以使所述传动齿轮(321)在所述驱动电机(34)的作用下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4)设置在所述支撑件(31)远离所述移动件(33)的一侧,所述支撑件(31)上具有通过孔,以使所述驱动电机(34)的驱动轴穿过所述通过孔与所述传动齿轮(321)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1)具有第一滑槽(311),所述移动件(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辈林裕亮金海元王朝新陈圣文曾庆和李德清傅凯凯贾飞飞陈红光刘禾铭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