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35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导风机构包括:多个导风部件,多个导风部件间隔设置,多个导风部件与多个风道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导风部件设置在相应的风道组件的外侧;其中,导风部件包括:导风板,导风板具有用于盖设风道组件的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和用于避让风道组件的出风口并对该出风口进行导风的第二位置,导风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与导风板传动连接,以使导风板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移动;旋转组件,旋转组件与传动组件连接,旋转组件与导风板传动连接,以在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旋转组件带动导风板转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机构导风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柜机多为通过采用圆筒转动打开风口或大门板滑动打开风口方式来进行导风。然而,上述的导风方式的导风角度和导风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机构导风效果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机构,用于对多个风道组件的出风口进行导风,导风机构包括:多个导风部件,多个导风部件间隔设置,多个导风部件与多个风道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导风部件设置在相应的风道组件的外侧;其中,导风部件包括:导风板,导风板具有用于盖设风道组件的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和用于避让风道组件的出风口并对该出风口进行导风的第二位置,导风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与导风板传动连接,以使导风板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移动;旋转组件,旋转组件与传动组件连接,旋转组件与导风板传动连接,以在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旋转组件带动导风板转动,以使导风板对由相应的风道组件的出风口流出的气体进行导风。进一步地,风道组件为两个,导风部件为两个,两个导风部件间隔设置,两个导风部件与两个风道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导风部件设置在相应的风道组件的外侧。进一步地,传动齿条包括主体部和轮齿部,主体部的至少部分上设置有轮齿部,轮齿部为弧形齿条。进一步地,传动组件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壳体的内侧,第一传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支撑部上,传动齿条相对支撑部可移动地设置。进一步地,传动齿条具有导向通道,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一轴承设置在支撑部上,导向通道与第一轴承相配适,第一轴承插设在导向通道内且第一轴承的外周面与导向通道的内壁相接触,以使第一传动齿轮在导向通道和第一轴承的导向作用下移动。进一步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轴承设置在支撑部上,第二轴承与传动齿条的侧面相接触以对传动齿条进行支撑。进一步地,第二轴承为多个,多个第二轴承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运动轨道,以使传动齿条沿运动轨道移动。进一步地,旋转组件包括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可旋转地设置,导风板与传动齿轮连接,以使导风板在传动齿轮的作用下旋转。进一步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传动连接,以使第二传动部在第一传动部的作用下旋转;第二传动部与导风板连接,以使导风板在第二传动部的作用下旋转。进一步地,第一传动部为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传动部为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传动,导风板与第二从动齿轮固定连接,以使导风板在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的作用下旋转。进一步地,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主动齿轮驱动连接,以使第二主动齿轮在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转动。进一步地,旋转组件还包括:支座,支座与传动组件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均设置在支座内。进一步地,导风板具有连接部,连接部设置在导风板的内侧,连接部具有卡设孔;第二传动部上设置有卡设部,卡设部与卡设孔相配适,卡设部卡设在卡设孔内,以使导风板与第二传动部固定。进一步地,导风部件包括多个传动组件和多个旋转组件,传动组件和旋转组件成对设置,多对成对设置的传动组件和旋转组件沿导风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导风板具有多个连接部,多个连接部沿导风板的延伸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多个连接部与多个旋转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各个连接部与相应的旋转组件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导风机构,其中,导风机构为上述的导风机构。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机构包括多个导风部件,且导风部件包括导风板、传动组件和旋转组件,导风板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在导风板推出后处于第二位置时,由旋转组件带动其转动,使导风板对出风口进行导风,该导风机构采用导风板推出后导风方式,使得导风板跨度大且实现了导风板的左右扫风,大大增加了导风角度,加强了导风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图4示出了图2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机构的传动组件和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导风部件;11、导风板;111、连接部;12、传动组件;121、第一传动齿轮;122、传动齿条;1221、主体部;1222、轮齿部;1223、导向通道;123、支撑部;124、第一轴承;125、第二轴承;126、旋转组件;1261、第一传动部;1262、第二传动部;1263、第二驱动电机;1264、支座;1265、卡设部;20、室内机壳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风机构,请参考图1至图7,用于对多个风道组件的出风口进行导风,导风机构包括:多个导风部件10,多个导风部件10间隔设置,多个导风部件10与多个风道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导风部件10设置在相应的风道组件的外侧;其中,导风部件10包括:导风板11,导风板11具有用于盖设风道组件的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和用于避让风道组件的出风口并对该出风口进行导风的第二位置,导风板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传动组件12,传动组件12与导风板11传动连接,以使导风板11在传动组件12的作用下移动;旋转组件126,旋转组件126与传动组件12连接,旋转组件126与导风板11传动连接,以在导风板11处于第二位置时旋转组件126带动导风板11转动,以使导风板11对由相应的风道组件的出风口流出的气体进行导风。本专利技术的导风机构包括多个导风部件10,且导风部件10包括导风板11、传动组件12和旋转组件126,导风板11在传动组件12的作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在导风板11推出后处于第二位置时,由旋转组件126带动其转动,使导风板11对出风口进行导风,该导风机构采用导风板11推出后导风方式,使得导风板11跨度大且实现了导风板11的左右扫风,大大增加了导风角度,加强了导风效果。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导风板11位于第一位置时,导风板11与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面板平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风道组件为两个,导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风机构,用于对多个风道组件的出风口进行导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包括:/n多个导风部件(10),多个所述导风部件(10)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导风部件(10)与多个所述风道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导风部件(10)设置在相应的所述风道组件的外侧;/n其中,所述导风部件(10)包括:/n导风板(11),所述导风板(11)具有用于盖设所述风道组件的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和用于避让所述风道组件的出风口并对该出风口进行导风的第二位置,所述导风板(11)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n传动组件(12),所述传动组件(12)与所述导风板(11)传动连接,以使所述导风板(11)在所述传动组件(12)的作用下移动;/n旋转组件(126),所述旋转组件(126)与所述传动组件(12)连接,所述旋转组件(126)与所述导风板(11)传动连接,以在所述导风板(11)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旋转组件(126)带动所述导风板(11)转动,以使所述导风板(11)对由相应的所述风道组件的出风口流出的气体进行导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机构,用于对多个风道组件的出风口进行导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包括:
多个导风部件(10),多个所述导风部件(10)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导风部件(10)与多个所述风道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导风部件(10)设置在相应的所述风道组件的外侧;
其中,所述导风部件(10)包括:
导风板(11),所述导风板(11)具有用于盖设所述风道组件的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和用于避让所述风道组件的出风口并对该出风口进行导风的第二位置,所述导风板(11)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
传动组件(12),所述传动组件(12)与所述导风板(11)传动连接,以使所述导风板(11)在所述传动组件(12)的作用下移动;
旋转组件(126),所述旋转组件(126)与所述传动组件(12)连接,所述旋转组件(126)与所述导风板(11)传动连接,以在所述导风板(11)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旋转组件(126)带动所述导风板(11)转动,以使所述导风板(11)对由相应的所述风道组件的出风口流出的气体进行导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为两个,所述导风部件(10)为两个,两个所述导风部件(10)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导风部件(10)与两个所述风道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导风部件(10)设置在相应的所述风道组件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2)包括:
第一传动齿轮(121)和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1)相配合的传动齿条(122),所述传动齿条(122)与所述导风板(11)连接,以使所述导风板(11)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1)与所述传动齿条(122)的作用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条(122)包括主体部(1221)和轮齿部(1222),所述主体部(1221)的至少部分上设置有轮齿部(1222),所述轮齿部(1222)为弧形齿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2)还包括:
支撑部(123),所述支撑部(123)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壳体(20)的内侧,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23)上,所述传动齿条(122)相对所述支撑部(123)可移动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条(122)具有导向通道(1223),所述传动组件(12)还包括:
第一轴承(124),所述第一轴承(124)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23)上,所述导向通道(1223)与所述第一轴承(124)相配适,所述第一轴承(124)插设在所述导向通道(1223)内且所述第一轴承(124)的外周面与所述导向通道的内壁相接触,以使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1)在所述导向通道(1223)和所述第一轴承(124)的导向作用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2)还包括:
第二轴承(125),所述第二轴承(125)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23)上,所述第二轴承(125)与所述传动齿条(12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清赖孝成金海元王朝新吴文帅傅凯凯曾庆和贾飞飞李军林裕亮陈红光刘禾铭刘胜辈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