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635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加热层和防护层,所述加热层包括发热线,所述防护层包括裸铜导线,每一条所述发热线的投影均与所述裸铜导线相交,所述裸铜导线接零电位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防护层,实现了漏电保护,可避免加热层漏电对人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碳纤维供热装置缺少安全防护,当碳纤维发热线有破损,发生漏电时,容易对人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加热层和防护层,所述加热层包括发热线,所述防护层包括裸铜导线,每一条所述发热线的投影均与所述裸铜导线相交,所述裸铜导线接零电位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裸铜导线呈“弓”字型铺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裸铜导线的铺设范围位于所述发热线的铺设范围之内,所述裸铜导线的边缘距离所述发热线的边缘不超过0.5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纤维供热装置还包括均热层,所述防护层位于所述加热层、均热层之间,所述均热层包括钢丝网,所述裸铜导线与所述钢丝网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裸铜导线与所述钢丝网的连接点采用铜线铰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铜线铰接紧密缠绕不少于6圈,相邻的所述裸铜导线与所述钢丝网的连接点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米,所述钢丝网为镀锡钢丝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丝网的铺设范围位于所述发热线的铺设范围之外,所述钢丝网的边缘距离所述发热线的边缘至少5cm,相邻的所述钢丝网之间最少搭接5cm,所述钢丝网的网眼不大于100mm×100mm,所述钢丝网的钢丝直径不小于1.0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纤维供热装置还面层、保温层、反射层、绝热层和结构层,所述面层、保温层、加热层、防护层、均热层、反射层、绝热层、结构层从上至下层叠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线为碳纤维发热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碳纤维发热线包括冷线和热线,所述热线为碳纤维材料,所述冷线为金属导线,所述冷线与所述热线的铺设间距不小于100mm,所述冷线、热线的转弯处采用圆弧过渡并且铺设的弯曲半径不小于6倍线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增加了防护层,实现了漏电保护,可避免加热层漏电对人造成危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的裸铜导线与钢丝网的连接点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的裸铜导线的铺设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的加热层和防护层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的加热层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加热层3和防护层4,所述加热层3包括发热线31,所述发热线31优选为碳纤维发热线,所述防护层4包括裸铜导线41,每一条所述发热线31的投影均与所述裸铜导线41相交,所述裸铜导线41接零电位点43。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裸铜导线41呈“弓”字型铺设。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裸铜导线41的铺设范围位于所述发热线31的铺设范围之内,所述裸铜导线41的边缘距离所述发热线31的边缘不超过0.5米。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碳纤维供热装置还包括均热层5,所述防护层4位于所述加热层3、均热层5之间,所述均热层5包括钢丝网51,所述钢丝网51优选为镀锡钢丝网,所述裸铜导线41与所述钢丝网51连接。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裸铜导线41与所述钢丝网51的连接点采用铜线铰接42。如图1至图5所示,相邻的所述裸铜导线41与所述钢丝网51的连接点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米。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钢丝网51的铺设范围位于所述发热线31的铺设范围之外。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碳纤维供热装置还面层1、保温层2、反射层6、绝热层7和结构层8,所述面层1、保温层2、加热层3、防护层4、均热层5、反射层6、绝热层7、结构层8从上至下层叠设置。如图1至图5所示,结构层8是指地面(楼板),碳纤维供暖发热体的承载铺设主体。如图1至图5所示,绝热层7是在地面的上进行铺设,一般采用泡沫塑料板或发泡水泥,以減少大地或楼板吸收热量。直接与土壤接触或有潮湿气体浸入的地面应在铺设绝热层7之前铺设一层防潮层。如图1至图5所示,反射层6置于绝热层7上面,一般采用铝箔反射纸,将碳纤导线产生的热量,反射到室内,具有折射,隔热、防潮、隔音、防火的作用。铝箔反射纸之间进行搭接不允许露出下层挤塑板,且铺设范围必须超出最外侧发热线15cm,敷设完毕应用胶带或线卡进行不间断固定。如图1至图5所示,均热层5是铺设于反射层6上面,一般采用镀锡钢丝网,钢丝网网眼不应大于100mm×100mm,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0mm。在采暖房间铺设钢丝网(50*50)应超出最外侧发热线5cm,钢丝网51之间最少搭接5cm,钢丝网51的铺放应平整、顺齐不褶皱,铺设完毕用线卡进行固,钢丝网51将碳纤维发热线产生的热量均匀加热整个地面,使供暖更合适,均热层5也有传导漏电流的作用,均热层5的钢丝网51,也可将加热层3的漏电点导给防护层4的裸铜导线41,均热层5同时具有均热和导电流的作用。如图1至图5所示,防护层4是用一条2.5mm2裸铜导线41与均热层5的钢丝网31连接导通,裸铜导线41走“弓”字型,使每一条发热线31下都必须有裸铜导线41,裸铜导线41的端点45和顶点44距离发热线31边缘不超过0.5米,裸铜导线41的终点与房间的零电位点43相接。如图1至图5所示,每一条碳纤维发热线下都必须有裸铜导线41,裸铜导线41与钢丝网51连接点间距不得大于3米且每个采暖区域不得少于两个接点,裸铜导线41的端点45和顶点44距离发热线31边缘不超过0.5米,连接点的形式采用铜线铰接42(紧密缠绕不少于6圈,见图2)。如图1至图5所示,裸铜导线41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蚀的性能,铺设在钢丝网51与碳纤维发热线中间,当碳纤维发热线有破损,发生漏电时,破损点与钢丝网51接触传导电流,钢丝网51与裸铜导线41连接,裸铜导线41连接零电位点43,即在整个电路中没有电势差,也是没有阻值的,不会对人造成危害。如图1至图5所示,裸铜导线41安装在均热层5与加热层3中间,均热层5是金属材质,加热层3是带电器件。裸铜导线41安装在两个可能会发生故障的危险两层中间,极大了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如图1至图5所示,防护层4的裸铜导线41在碳纤维加热线下面,具有分解碳纤维加热线的重力的作用,使碳纤维加热线的重力更均匀分散。如图1至图5所示,防护层4采用等电位连接原理,如碳纤维加热线有破损漏电时,等电位连接后漏电处与导电部分的电压差为零,防止人身遭受电击、预防发生电气火灾,同时杜绝了电子设备抗电磁的干扰,使碳纤维供热装置更安全。如图1至图5所示,加热层3主要由碳纤维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加热层和防护层,所述加热层包括发热线,所述防护层包括裸铜导线,每一条所述发热线的投影均与所述裸铜导线相交,所述裸铜导线接零电位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加热层和防护层,所述加热层包括发热线,所述防护层包括裸铜导线,每一条所述发热线的投影均与所述裸铜导线相交,所述裸铜导线接零电位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裸铜导线呈“弓”字型铺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裸铜导线的铺设范围位于所述发热线的铺设范围之内,所述裸铜导线的边缘距离所述发热线的边缘不超过0.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供热装置还包括均热层,所述防护层位于所述加热层、均热层之间,所述均热层包括钢丝网,所述裸铜导线与所述钢丝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裸铜导线与所述钢丝网的连接点采用铜线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安全防护的碳纤维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线铰接紧密缠绕不少于6圈,相邻的所述裸铜导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松林易华勇杨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嘉洁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