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270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有第一排气口;以及油分单元,所述油分单元包括:油分壳体,所述油分壳体具有分离腔,所述排气腔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排气腔通过连通孔联通所述分离腔,所述分离腔包括锥管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内径随其与所述第二部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部,所述第一部远离所述第二部的一端设置有出油口;芯棒,位于所述分离腔的第二部,所述芯棒设置有联通所述第一部与第二排气口的排气通道,所述芯棒外壁与所述第二部的内壁形成与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第一部联通的涡旋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可以提高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汽车采用全电动变频涡旋压缩机进行空调的制冷和制热。但是,限于车身重量和安装空间,车用涡旋压缩机往往设计的比较紧凑,因此,留给压缩机自身的储油空间是比较有限的。加之,涡旋压缩机需要在高转速下进行制冷和制热,高速又导致大量的润滑油随着冷媒排放到了系统中,从而引发压缩机的可靠性问题以及系统能效低下的问题。如何设计压缩机的油分结构,在降低制造成本、节省空间的同时,使得气体高速旋转从而增加分油效率,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分油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排气腔;以及油分单元,所述油分单元包括:油分壳体,所述油分壳体具有分离腔,所述排气腔通过连通孔联通所述分离腔,所述分离腔包括锥管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内径随其与所述第二部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排气腔;以及/n油分单元,所述油分单元包括:/n油分壳体,所述油分壳体具有分离腔,所述排气腔通过连通孔联通所述分离腔,所述分离腔包括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内径随其与所述第二部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部,所述第一部远离所述第二部的一端设置有出油口,所述第二部为直管部,所述第一部为直管部或椎管部;/n芯棒,位于所述分离腔的第二部,所述芯棒设置有联通所述第一部与第二排气口的排气通道,所述芯棒外壁与所述第二部的内壁形成与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第一部联通的涡旋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排气腔;以及
油分单元,所述油分单元包括:
油分壳体,所述油分壳体具有分离腔,所述排气腔通过连通孔联通所述分离腔,所述分离腔包括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内径随其与所述第二部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部,所述第一部远离所述第二部的一端设置有出油口,所述第二部为直管部,所述第一部为直管部或椎管部;
芯棒,位于所述分离腔的第二部,所述芯棒设置有联通所述第一部与第二排气口的排气通道,所述芯棒外壁与所述第二部的内壁形成与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第一部联通的涡旋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及所述连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口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的外壁设置有多叶片,该多个叶片与所述第二部的内壁形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英涛黄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