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其结构包括出气口、出气管、循环管、炉体、发动机、观察窗、化油器,炉体底部设有发动机,发动机内部设有化油器,炉体底部还设有观察窗,炉体最顶端安装有出气管,出气管末端设有出气口,炉体上下两端通过循环管上下连通,化油器设有加热丝、油管、导热板、下垂膜、流通腔、出油嘴,油管底部设有出油嘴,出油嘴和油管相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螺旋状的加热丝对油管进行整体预热,采用导热板隔开导热,更加均匀,避免重油凝固粘附在内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下垂膜的设计,既能集中让重油下落,达到集中对准过滤的目的,中间的大头针,又能起到一重过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焚烧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
技术介绍
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初阶段主要采用冷凝、生物过滤等处理手段,也是由治具燃烧转为封闭式燃烧,在发动机为焚烧炉提供动力的时候,其中化油器是一定数量的汽油和空气混合,让发动机正常运转,汽油是重油之一,在循环多次后,里面夹带杂质,易造成化油器堵塞,在低温状态下,重油内有不部分凝固,粘附在油管的内壁上,造成二次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其结构包括出气口、出气管、循环管、炉体、发动机、观察窗、化油器,所述炉体底部设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内部设有化油器,所述炉体底部还设有观察窗,所述炉体最顶端安装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末端设有出气口,所述炉体上下两端通过循环管上下连通,所述化油器设有加热丝、油管、导热板、下垂膜、流通腔、出油嘴,所述油管底部设有出油嘴,所述出油嘴和油管相配合,所述油管内部空间为流通腔,所述油管的管体中设有加热丝,所述导热板和油管内壁之间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和加热丝相贴合,所述流通腔上部设有下垂膜,所述下垂膜和油管活动卡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加热丝呈螺旋状分布,油管进行整体预热,避免重油凝固粘附在油管的内壁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垂膜的外直径大于油管内部直径,在安装进油管内部后,因为下垂膜的尺寸设计,会自然而然的下垂,形成一个漏斗状的结构,便于过滤重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垂膜由弹性膜、大头针、嵌卡、环形膜组成,所述环形膜的外壁设有嵌卡,所述嵌卡和环形膜活动卡合,所述嵌卡和油管活动配合,所述环形膜内部设有弹性膜,所述弹性膜和环形膜无缝缝合,所述弹性膜上设有两根以上的大头针,这些大头针呈均匀等距分布,这块弹性膜被一分为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垂膜正下方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和油管活动配合,所述过滤器设有第一过滤板、下渗口、第二过滤板、固定螺铨、垫片,所述第一过滤板位于第二过滤板正上方,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正中间通过固定螺铨贯穿连接,所述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正中间还设有垫片,所述第二过滤板上设有两个以上的下渗口,所述下渗口成均匀等距分布,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外直径小于第二过滤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过滤板的边缘上嵌有一根导热丝,所述导热丝和导热板机械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过滤板上设有滤道、弧形片、外弧片,所述第一过滤板的最外边设有外弧片,所述外弧片和第一过滤板垂直固定,所述外弧片与第一过滤板之间形成的缺口为出油口,所述外弧片内部的第一过滤板上设有两片以上的弧形片,这些弧形片呈两组以上的均匀等距分布的环状,这些环状的弧形片交错分布,弧形片、外弧片和第一过滤板之间分割成的空间为滤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过滤板也设有两片以上的弧形片,这些弧形片呈环状的均匀等距分布。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螺旋状的加热丝对油管进行整体预热,采用导热板隔开导热,更加均匀,避免重油凝固粘附在内壁上。2.本专利技术下垂膜的设计,既能集中让重油下落,达到集中对准过滤的目的,中间的大头针,又能起到一重过滤的效果。3.本专利技术过滤器采用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上下双层直径不等的结构设计,利用高度落差产生的速度差对杂质进行二次过滤,减少化油器中的重油的杂质。4.本专利技术第二过滤板底层边缘嵌有一个导热丝,利用导热丝导热的特性,确保过滤器安装的缝隙不会有重油凝固的问题,液化状态的重油也能更好地排出。5.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上交错的弧形片设计,重油流动的路程更加曲折,杂质和重油更容易产生速度差,进而提高重油的过滤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化油器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下垂膜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有过滤器的化油器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过滤板的平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过滤板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垫片56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出气口1、出气管2、循环管3、炉体4、发动机5、观察窗6、加热丝51、油管52、导热板53、下垂膜54、流通腔55、出油嘴57、弹性膜541、大头针542、嵌卡543、环形膜544、过滤器56、第一过滤板561、下渗口563、第二过滤板564、固定螺铨565、垫片567、导热丝、滤道5-1、弧形片5-2、外弧片5-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9,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其结构包括出气口1、出气管2、循环管3、炉体4、发动机5、观察窗6、化油器,所述炉体4底部设有发动机5,所述发动机5内部设有化油器,所述炉体4底部还设有观察窗6,所述炉体4最顶端安装有出气管2,所述出气管2末端设有出气口1,所述炉体4上下两端通过循环管3上下连通,所述化油器设有加热丝51、油管52、导热板53、下垂膜54、流通腔55、出油嘴57,所述油管52底部设有出油嘴57,所述出油嘴57和油管52相配合,所述油管52内部空间为流通腔55,所述油管52的管体中设有加热丝51,所述导热板53和油管52内壁之间设有导热板53,所述导热板53和加热丝51相贴合,所述流通腔55上部设有下垂膜54,所述下垂膜54和油管52活动卡合。所述加热丝51呈螺旋状分布,油管52进行整体预热,避免重油凝固粘附在油管52的内壁上。所述下垂膜54的外直径大于油管52内部直径,在安装进油管52内部后,因为下垂膜54的尺寸设计,会自然而然的下垂,形成一个漏斗状的结构,便于过滤重油。所述下垂膜54由弹性膜541、大头针542、嵌卡543、环形膜544组成,所述环形膜544的外壁设有嵌卡543,所述嵌卡543和环形膜544活动卡合,所述嵌卡543和油管52活动配合,所述环形膜544内部设有弹性膜541,所述弹性膜541和环形膜544无缝缝合,所述弹性膜541上设有两根以上的大头针542,这些大头针542呈均匀等距分布,这块弹性膜541被一分为二。在使用时,重油通过的油管52内部时,首先,螺旋状的加热丝51通电后,散热热量,对油管52进行整体预热,且采用导热板53隔开导热,更加均匀,避免重油凝固粘附在内壁上,重油即使在低温状态也呈液态,更容易下滑流动至出油嘴57的位置,在下滑过程中,因为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出气口(1)、出气管(2)、循环管(3)、炉体(4)、发动机(5)、观察窗(6)、化油器,所述炉体(4)底部设有发动机(5),所述发动机(5)内部设有化油器,所述炉体(4)底部还设有观察窗(6),所述炉体(4)最顶端安装有出气管(2),所述出气管(2)末端设有出气口(1),所述炉体(4)上下两端通过循环管(3)上下连通;/n所述化油器设有加热丝(51)、油管(52)、导热板(53)、下垂膜(54)、流通腔(55)、出油嘴(57),所述油管(52)底部设有出油嘴(57),所述出油嘴(57)和油管(52)相配合,所述油管(52)内部空间为流通腔(55),所述油管(52)的管体中设有加热丝(51),所述导热板(53)和油管(52)内壁之间设有导热板(53),所述流通腔(55)上部设有下垂膜(5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出气口(1)、出气管(2)、循环管(3)、炉体(4)、发动机(5)、观察窗(6)、化油器,所述炉体(4)底部设有发动机(5),所述发动机(5)内部设有化油器,所述炉体(4)底部还设有观察窗(6),所述炉体(4)最顶端安装有出气管(2),所述出气管(2)末端设有出气口(1),所述炉体(4)上下两端通过循环管(3)上下连通;
所述化油器设有加热丝(51)、油管(52)、导热板(53)、下垂膜(54)、流通腔(55)、出油嘴(57),所述油管(52)底部设有出油嘴(57),所述出油嘴(57)和油管(52)相配合,所述油管(52)内部空间为流通腔(55),所述油管(52)的管体中设有加热丝(51),所述导热板(53)和油管(52)内壁之间设有导热板(53),所述流通腔(55)上部设有下垂膜(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51)呈螺旋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垂膜(54)的外直径大于油管(52)内部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垂膜(54)由弹性膜(541)、大头针(542)、嵌卡(543)、环形膜(544)组成,所述环形膜(544)的外壁设有嵌卡(543),所述嵌卡(543)和环形膜(544)活动卡合,所述嵌卡(543)和油管(52)活动配合,所述环形膜(544)内部设有弹性膜(541),所述弹性膜(541)和环形膜(544)无缝缝合,所述弹性膜(541)上设有两根以上的大头针(542),这些大头针(542)呈均匀等距分布,这块弹性膜(541)被一分为二。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菊青,
申请(专利权)人:黄菊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