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领域,提供了一种立柱安装结构。该立柱安装结构,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顶部设有梁;立柱,立柱的顶端与立柱上方的梁铰接;托架,托架支撑立柱的底端;以及顶升装置,顶升装置可拆卸的设置在底端的下方,顶升装置支撑立柱的底端,并且顶升装置设置在托架中;其中,顶升装置可以用于调整立柱的标高。当需要将立柱安装至混凝土时,先通过顶升装置调整立柱的标高(以使立柱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将托架与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再将托架与地坪板钢筋笼一起浇筑混凝土即可。因此,该立柱安装结构避免了再在混凝土中挖开口来安装立柱,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
Colum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柱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柱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立柱安装,一般采用由下至上的安装顺序及安装方法。也就是首先施工建造地坪板,在地坪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定强度之后,再进行立柱的安装。而且在立柱安装的过程中,还需要先在混凝土上打洞、在洞中为立柱设置垫板等环节。这种传统的立柱安装施工方法工期较长。因此在一些工期紧张的工程中,这种施工方法并不适用。因此,非常需要对施工方法或者立柱安装结构改进,从而能够将工期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柱安装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柱安装结构,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顶部设有梁;立柱,立柱的顶端与立柱上方的梁铰接;托架,托架支撑立柱的底端;以及顶升装置,顶升装置可拆卸的设置在底端的下方,顶升装置支撑立柱的底端,并且顶升装置设置在托架中;其中,顶升装置可以用于调整立柱的标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梁设置有竖直延伸的长孔,立柱的顶端设置有销孔,长孔和销孔通过销轴连接;当立柱位于设定标高时,销轴与长孔的顶侧和底侧之间均具有设定阈值的间距。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托架包括垫板,垫板位于托架的底部,垫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固定垫板的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垫板为环形板,环形板的中空区域位于环形板的中心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托架包括多个沿竖向设置的支撑件,支撑件设置在垫板和立柱的底端之间,支撑件与垫板固定连接,支撑件支撑立柱的底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相邻的两个支撑件之间通过斜撑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立柱上设有用于连接起重装置的吊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顶升装置是千斤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该立柱安装结构包含支撑结构、托架、顶升装置。托架可以支撑立柱的底端,使得立柱保持一定的高度;顶升装置可以调整立柱的标高;而立柱的顶端铰接至支撑结构的梁,使得立柱的位置可以调整。当需要将立柱安装至混凝土时,先通过顶升装置调整立柱的标高(以使立柱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将托架与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再将托架与地坪板钢筋笼一起浇筑混凝土即可。因此,该立柱安装结构避免了再在混凝土中挖开口来安装立柱,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立柱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设置垫板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吊装立柱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调整顶升装置高度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支撑件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斜撑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固定立柱的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立柱与梁连接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立柱;102、立柱的底端;12、托架;122、垫板;124、支撑件;126、斜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柱安装结构,包括:支撑结构、立柱10、托架12、顶升装置。支撑结构(未示出)的顶部设有梁。立柱10的顶端与立柱10上方的梁铰接。托架12支撑立柱10的底端102。顶升装置可拆卸的设置在底端102的下方,顶升装置支撑立柱10的底端102,顶升装置设置在托架12中,而且顶升装置可以用于调整立柱10的标高。在本实施例中,托架12只是支撑立柱10的底端102。也就是说,托架12的顶部与立柱10的底端102接触,但未固定在一起,所以托架12不会限制立柱10标高的调整。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顶升装置起升的高度,调节立柱10的标高。当立柱10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之后,将托架12与立柱10的底端102焊接在一起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立柱10安装至混凝土时,先通过顶升装置调整立柱10的标高,然后将托架12与立柱10的底端102固定连接,再将托架12与地坪板钢筋笼一起浇筑混凝土即可。这样就无须在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再在混凝土中挖一个开口来安装立柱10,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如图8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顶部设置有梁,并且梁的连接板上设置有竖直延伸的长孔,立柱10的顶端设置有销孔,长孔和销孔通过销轴连接。由于梁的长孔是沿着竖向延伸的,因此在通过顶升装置调整立柱10的高度时,立柱10可以沿着长孔上升或者下降。也就是说,随着顶升装置调节起升高度,销轴可以沿着长孔上升或者下降,以使得立柱10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在本实施例中,当立柱位于设定标高时,销轴与长孔的顶侧和底侧均具有设定阈值的间距。也就是说,当销轴位于预设标高时,销轴位于长孔的顶侧和底侧之间。并且顶侧与销轴的间距以及底侧与销轴的间距,二者均可以作为立柱高度调节范围的阈值。即,销轴与顶侧的间距,构成了立柱竖直向上调整的阈值;销轴与底侧的间距,构成了立柱竖直向下调整的阈值。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托架12的底部设有垫板122,垫板122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固定垫板122的孔。可以通过将水泥钉插入孔中,将垫板122固定至地坪板垫层。在本实施例中,垫板122为环形板,环形板的中空区域位于环形板的中心区域。中空区域可以用于放置顶升装置,并且可以将垫板122的基准线露出,以方便垫板122与立柱10对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垫板122的外轮廓为长方形。由于长方形具有垂直的长边和宽边,因此垫板122的长边和宽边可以很容易与垫板122的基准线对准。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托架12还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件124,多个支撑件124均匀分布。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垫板122的轮廓是长方形,并且四个支撑件124分别焊接至垫板122的四个角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24由槽钢制成,槽钢的强度大,不易变形,可以很好的支撑立柱10。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支撑件124之间通过斜撑126连接。斜撑126可以由钢筋、圆管等制成。斜撑126可以加固托架12,使得托架12可以成为一个更加稳定的体系。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立柱10上设有用于连接起重装置的吊耳。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吊耳与立柱10的顶端的间距为立柱10的三分之一长度。吊耳极大的方便了对立柱10的吊装操作和标高调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顶升装置可以是千斤顶。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图2至图8,对立柱安装结构的装配过程进行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先进行地坪板垫层施工。在该环节中,进行基础回填土施工;并且在施工完成后,素土夯实系数需要达到0.95。在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部设有梁;/n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所述立柱上方的所述梁铰接;/n托架,所述托架支撑所述立柱的底端;以及/n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底端的下方,所述顶升装置支撑所述立柱的底端,并且所述顶升装置设置在所述托架中;/n其中,所述顶升装置可以用于调整所述立柱的标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部设有梁;
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所述立柱上方的所述梁铰接;
托架,所述托架支撑所述立柱的底端;以及
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底端的下方,所述顶升装置支撑所述立柱的底端,并且所述顶升装置设置在所述托架中;
其中,所述顶升装置可以用于调整所述立柱的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设置有竖直延伸的长孔,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有销孔,所述长孔和所述销孔通过销轴连接;当所述立柱位于设定标高时,所述销轴与所述长孔的顶侧和底侧之间均具有设定阈值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垫板,所述垫板位于所述托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龙,冯强,黄玮,赵相阳,何勇,肖磊,刘艳超,程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北京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