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171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钢管柱;横梁,钢梁连接头,有至少一对,同一对的两钢梁连接头位于钢管柱的两侧;每一对钢梁连接头均配置有上纵筋和下纵筋,所述上纵筋和下纵筋均沿相应的钢梁连接头设置并跨过钢管柱;对应于同一对钢梁连接头的上、下纵筋外部环绕有箍筋,并与箍筋一起形成钢筋笼。上、下纵筋和箍筋围成钢筋笼,上、下纵筋同时对应位于钢管柱相对两侧的钢梁连接头,即钢筋笼同时对应位于钢管柱相对两侧的钢梁连接头,可以通过钢筋笼将一部分弯矩传递至对侧,减小了钢梁和钢管柱的应力集中,优化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受力。

Joint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an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在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形成的框架结构中,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具有传递剪力与弯矩的重要作用,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性能直接影响框架结构的性能,是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的形式主要有外环板式、内隔板式和隔板贯通式,外环板式连接节点通常是在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柱外壁上与钢梁的上、下翼缘的位置平齐处各焊接一处外环板(即上、下外环板),两处外环板之间设有焊接在钢管柱外壁上的外环板腹板,钢梁的上、下翼缘与对应的外环板通过对接焊缝或高强度螺栓连接,钢梁的腹板与外环板腹板通过对接焊缝或高强度螺栓固定连接。外环板与钢梁对应的部分与外环板腹板一同形成钢梁连接头。现有技术中的外环板式梁柱连接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仅依靠钢梁将弯矩和剪力传递至钢管混凝土柱,使钢梁和钢管混凝土柱的应力较为集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用以解决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n钢管柱;/n横梁,/n钢梁连接头,有至少一对,同一对的两钢梁连接头位于钢管柱的两侧;/n其特征在于:每一对钢梁连接头均配置有上纵筋和下纵筋,所述上纵筋和下纵筋均沿相应的钢梁连接头设置并跨过钢管柱;/n对应于同一对钢梁连接头的上、下纵筋外部环绕有箍筋,并与箍筋一起形成钢筋笼。/n

【技术特征摘要】
1.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包括
钢管柱;
横梁,
钢梁连接头,有至少一对,同一对的两钢梁连接头位于钢管柱的两侧;
其特征在于:每一对钢梁连接头均配置有上纵筋和下纵筋,所述上纵筋和下纵筋均沿相应的钢梁连接头设置并跨过钢管柱;
对应于同一对钢梁连接头的上、下纵筋外部环绕有箍筋,并与箍筋一起形成钢筋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对应一对钢梁连接头的上纵筋中的至少一部分从周向外侧以绕行的方式跨过钢管柱;
对应一对钢梁连接头的下纵筋中的至少一部分从周向外侧以绕行的方式跨过钢管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筋和下纵筋均至少具有三根;
上纵筋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以及下纵筋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从周向外侧绕过钢管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连接头包括宽度大于横梁的较宽部分,较宽部分上设有供箍筋穿过的箍筋穿孔,以使钢筋笼延伸至钢管柱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咸庆军陈俊旗陈科委张朋崔璟徐鹏飞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