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兜模块及其中药自动配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5692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兜模块及其中药自动配药系统,其中药自动配药系统包括:发药机,用于发放单一的中药;出药模块,用于将发药机发出的中药转送至用于输出的送药机内,然后通过送药机输出;升降机构,用于将送药机进行提升或下降;送药机,用于将中药输入至发药模块或输出至打包机、熬制机;输送模块,用于将用于向发药机补药的送药机输送至与对应发药机竖向正对处。打包模块,用于对输出的中药进行打包,然后成包输出;熬药模块,用于对输出的中药进行熬制,然后灌装后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性地解决了目前中药材种类多、无法实现自动化的问题,且结构相对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中药材的单一取药、出药、打包、熬制、灌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兜模块及其中药自动配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技术、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送兜模块及其中药自动配药系统。
技术介绍
中药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也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目前随着现代医学(西医)的高速发展,虽然对中医或中药形成了冲击,但是中药却仍然具有稳固而不可撼动的地位,如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古中药方子的启示。然而随着目前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以及人们对于便利的追求,传统中药正在逐渐退出越来越多的家庭,替代品主要是预先熬制好的中成药或预先将各味中药熬制浓缩后的冲剂。但是中药具有千变万化的方子、组合,另外中药并不是简单的组合物,其在多味药物的熬制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获得最终臆想不到的治疗效果,这也是中药在现代科学如此发达的前提下也无法被替代的原因之一。但是由于人们的实际需求以及成品药带来的便利性,在大部分药店、部分医院已经没有了传统的中药,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1、中药由于品类非常多,而且基本上都是不规则的植物、动物、矿物固体,因此很难实现自动化取药、送药、配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兜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送兜机构、送兜筒,所述送兜筒内部与煮药内腔正对、同轴; 所述送兜机构包括送兜侧板、送兜引导架,所述送兜侧板有两块且两块送兜侧板分别与第一送兜轴、第二送兜轴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第二送兜轴与送兜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送兜轴、第二送兜轴上分别套装固定有送兜带轮,所述两个送兜带轮之间通过送兜皮带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所述送兜皮带上设置有无数送兜皮带凸起,所述送兜皮带凸起用于输送过滤兜;送兜侧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送兜引导架包括两根送兜导杆,两根送兜导杆由靠近进兜缺槽一端向靠近输送兜漏斗一端之间的送兜间距逐渐变大,且送兜间距位于输送兜漏斗正上方处的间距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兜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送兜机构、送兜筒,所述送兜筒内部与煮药内腔正对、同轴;所述送兜机构包括送兜侧板、送兜引导架,所述送兜侧板有两块且两块送兜侧板分别与第一送兜轴、第二送兜轴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第二送兜轴与送兜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送兜轴、第二送兜轴上分别套装固定有送兜带轮,所述两个送兜带轮之间通过送兜皮带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所述送兜皮带上设置有无数送兜皮带凸起,所述送兜皮带凸起用于输送过滤兜;送兜侧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送兜引导架包括两根送兜导杆,两根送兜导杆由靠近进兜缺槽一端向靠近输送兜漏斗一端之间的送兜间距逐渐变大,且送兜间距位于输送兜漏斗正上方处的间距大于外边缘外径从而使得过滤兜达到此处时会从送兜间距内掉落至输送兜漏斗内,然后穿过送兜筒内部进入煮药内腔中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兜漏斗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变小其直径最小处与送兜筒内径相等,送兜筒内径大于过滤兜的最大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兜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送兜导杆一端不与送兜引导架连接从而构成进兜缺槽,且这根送兜导杆靠近进兜缺槽一端通过送兜转轴与弹性让位杆一端铰接,所述弹性让位杆与与之对应的送兜导杆之间安装有送兜扭簧,送兜扭簧用于使弹性让位杆保持与送兜导杆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兜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第三夹持板、夹持转盘,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第三夹持板分别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夹持转盘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夹持板上,所述夹持转盘上安装有夹持推杆电机,且夹持转盘底部与夹持转轴一端同轴装配固定,所述夹持转轴另一端穿过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后与夹持编码器的输入轴同轴装配,所述夹持转轴上套装固定有第一夹持齿轮,所述第一夹持齿轮与第二夹持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夹持齿轮固定在夹持旋转电机的夹持旋转输出轴上,所述夹持旋转电机安装在第三夹持板上;
所述夹持推杆电机的夹持推杆伸缩轴通过第一一号夹持销与第一夹持杆一端铰接,所述夹持转盘通过第一二号夹持销与第二夹持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夹持杆、第二夹持杆中间部分通过第二二号夹持销铰接,两端分别通过第二一号夹持销、第三一号夹持销与下一第一夹持杆、第二夹持杆一端铰接,如此往复;位于最远离夹持转盘一端上的第一夹持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喜陈宝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懿熙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