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全景乘用车反光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59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名称为自动化全景乘用车反光镜。属于乘用车后视反光镜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乘用车行驶过程中车体与后视镜成90°角内的30°以外视野范围、车体左右A柱视角也有近30°视野范围存在盲区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主反光镜和辅助反光镜;所述辅助反光镜设有辅助反光镜转轴和旋转推动机构;所述辅助反光镜转轴铰接在主反光镜上,旋转推动机构安装固定在主反光镜上。旋转推动机构推动辅助反光镜绕辅助反光镜转轴按设定的起止角度循环往复运动,解决了乘用车行驶过程中后视镜存在视野盲区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和后视全景视野效果好的特点,主要用于乘用车反光镜。

Automatic panoramic passenger car ref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化全景乘用车反光镜
本专利技术属于乘用车后视反光镜
,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替代传统乘用车后视镜,解决由视线盲区对司乘人员和第三方造成的伤害,采用单片机PIC16F可编程控制系统控制微型特种电机伞齿轮与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与转向盘制动转动达到无盲区全景反光的自动化全景乘用车反光镜。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乘用车基本属于传统固定式后视镜。传统后视镜存在一定的不足,乘用车行驶过程中车体与后视镜成90°角内的30°以外范围为车体左右侧面的视野盲区,车体左右A柱视角也有近30°的视野盲区,左右前大灯前测角近60°与左右前大灯前下方近1米均处于视野盲区,对司乘人员与第三方造成伤害。其原因是传统后视镜结构形式会导致司乘人员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全景乘用车反光镜,具有结构简单和后视全景视野效果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自动化全景乘用车反光镜,包括主反光镜和辅助反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反光镜设有辅助反光镜转轴和旋转推动机构;所述辅助反光镜转轴铰接在主反光镜上,旋转推动机构安装固定在主反光镜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主反光镜的背面主反光镜壳体上安装有针孔摄像头,针孔摄像头连接至驾乘室内的媒体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旋转推动机构包括微型步进电机、电机联轴伞齿轮、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转向盘、连杆和连杆导轨;所述微型步进电机固定安装在主反光镜的背面主反光镜壳体上,转向盘通过转向盘固定架固定安装在主反光镜的背面主反光镜壳体上,电机联轴伞齿轮和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联接在微型步进电机与转向盘之间;所述连杆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向盘上,另一端铰接在连杆导轨上,连杆导轨固定连接在辅助反光镜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辅助反光镜位于主反光镜上方,辅助反光镜转轴位于辅助反光镜和主反光镜的一侧,旋转推动机构位于辅助反光镜和主反光镜的另一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还包括单片机可编程控制系统;所述单片机可编程控制系统与微型步进电机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还包括单片机可编程控制系统;所述单片机可编程控制系统与微型步进电机和针孔摄像头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述这样一种整体设置,所构成的自动化全景乘用车反光镜在使用时,可通过采用单片机PIC16F系列可编程控制系统,控制微型电机驱动电机联轴伞齿轮,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作用于转向盘制动转向达到无盲区全景影像的全过程。原乘用车后视镜只能看到后视镜视夹角不大于30度后视区域,其他前后左右部分基本处于盲区。用于微型步进电机链接着电机联轴伞齿轮与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啮合传动做功于转向盘转动,转向盘承接电机联轴伞齿轮,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做功于转向盘上的连杆随之转动,连杆承接转向盘做功于辅助反光镜按设定的起止角度循环往复运动,从而辅助反光镜转轴在固定的位置上被动的旋转,辅助反光镜在连杆的做功下,被动的在连杆导轨限制下按规定的路线运行,形成辅助反光镜按设定的角度内循环往复的运行,定速巡回旋转角度在设定的全角的广角范围内,完成对乘用车副后视镜的旋转达到对其盲区的后视全景的探视,探视角度由主后视镜的可视范围30º扩展至广角无盲区后视全景探视的驾驶安全环境,达到了设计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控制系统原理框架图。图中:1.微型步进电机;2.电机联轴伞齿轮;3.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4.转向盘;5.转向盘固定架;6.连杆;7.辅助反光镜转轴;8.主反光镜;9.辅助反光镜;10.针孔摄像头;11.连杆导轨;12.主反光镜壳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结构图,该图为自动化全景乘用车反光镜的透视化构件位置结构图。并请同时参看图2、3,其中图2是自动化全景乘用车反光镜的透视化俯视结构图,图3是完成图1、2后视全景的探视过程的控制系统原理框架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化全景乘用车反光镜包括主反光镜8、辅助反光镜9和单片机可编程控制系统,主反光镜8与现有反光镜相同,包括反光镜板及背后的反光镜壳体。辅助反光镜9位于主反光镜8上方,设有辅助反光镜转轴7和旋转推动机构。辅助反光镜转轴7位于辅助反光镜9和主反光镜8的一侧,旋转推动机构位于辅助反光镜9和主反光镜8的另一侧。辅助反光镜转轴7铰接在主反光镜8上,旋转推动机构安装固定在主反光镜8上。旋转推动机构包括微型步进电机1、电机联轴伞齿轮2、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3、转向盘(4)、连杆6和连杆导轨11。微型步进电机1固定安装在主反光镜8的背面主反光镜壳体12上,转向盘4通过转向盘固定架5固定安装在主反光镜8的背面主反光镜壳体12上,电机联轴伞齿轮2联接在微型步进电机1与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3之间,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3又与转向盘4联接,连杆6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向盘4上,另一端铰接在连杆导轨11上,连杆导轨11固定连接在辅助反光镜9上,连杆导轨11为弧形。主反光镜8的背面主反光镜壳体12上安装有针孔摄像头10,针孔摄像头10连接至驾乘室内的媒体上。单片机可编程控制系统为现有技术,如为单片机PIC16F可编程控制系统,单片机PIC16F可编程控制系统与微型步进电机1和针孔摄像头10电连接。采用单片机PIC16F可编程控制系统,可控制微型步进电机1驱动电机联轴伞齿轮2,其与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3啮合做功,作用于转向盘4自动转向按设置角度弧形运转。在乘用车行驶过程中,A柱及盲区对司乘人员造成的视线干扰,原乘用车后视镜只能看到后视镜视夹角不大于30度后视区域,其他前后左右部分基本处于盲区。用于微型步进电机1连接着电机联轴伞齿轮2与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3啮合传动做功于转向盘4转动。转向盘4承接电机联轴伞齿轮2,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3做功于转向盘4上的连杆6随之转动,连杆6承接转向盘4做功于辅助反光镜9按设定的起止角度循环往复运动,从而辅助反光镜转轴7在固定的位置上被动的旋转,辅助反光镜9在连杆6的做功下,被动的在连杆导轨11限制下按规定的路线运行,形成辅助反光镜9按设定的角度内循环往复的运行。针孔摄像头10是主反光镜壳体上的部件主要A柱与前方的摄像功能,反馈于驾乘室内的媒体上预留的接口。连杆导轨11是连杆6的角度规划的弧形导向槽,限定角度范围。主反光镜壳体是反光镜整体部件。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采用单片机PIC16F可编程控制系统作为控制系统,以辅助反光镜转轴7为固定圆心位置,经控制微型步进电机1连接着电机联轴伞齿轮2与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3啮合传动做功于转向盘4转动,转向盘4承接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3做功于转向盘4上的连杆6转动,连杆6承接转向盘4做功于辅助反光镜9按连杆导轨11限制规定的路线运行,设定起止角度循环往复运动,辅助反光镜9在连杆6的做功下,按规定路线运行和设定角度内循环往复的作弧形运行。针孔摄像头10的A柱前方摄像功能,可涉猎A柱为基线的前方180°范围内全景无盲区的预留接口,其反馈于仪表盘的荧屏上,确保行驶时的安全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全景乘用车反光镜,包括主反光镜(8)和辅助反光镜(9),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反光镜(9)设有辅助反光镜转轴(7)和旋转推动机构;所述辅助反光镜转轴(7)铰接在主反光镜(8)上,旋转推动机构安装固定在主反光镜(8)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全景乘用车反光镜,包括主反光镜(8)和辅助反光镜(9),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反光镜(9)设有辅助反光镜转轴(7)和旋转推动机构;所述辅助反光镜转轴(7)铰接在主反光镜(8)上,旋转推动机构安装固定在主反光镜(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全景乘用车反光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主反光镜(8)的背面主反光镜壳体(12)上安装有针孔摄像头(10),针孔摄像头(10)连接至驾乘室内的媒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全景乘用车反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推动机构包括微型步进电机(1)、电机联轴伞齿轮(2)、伞齿轮转向盘啮合器(3)、转向盘(4)、连杆(6)和连杆导轨(11);所述微型步进电机(1)固定安装在主反光镜(8)的背面主反光镜壳体(12)上,转向盘(4)通过转向盘固定架(5)固定安装在主反光镜(8)的背面主反光镜壳体(1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祥吉谢博杨子阳杨坤马威李砚舟孔荡荡王子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