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钙钛矿量子点的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57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钙钛矿量子点的微流控芯片,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原料液通过高压泵进入原料液流道中,反应速度快,并且通过控制流道的尺寸,从而可实现通入液体的流通量范围为40~400微升/分钟,而且通过流道尺寸可以控制原料液流进的速度和原料液的体积比,从而实现钙钛矿量子点的可控制备。

A microfluidic chip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备钙钛矿量子点的微流控芯片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2月1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22089987.5、技术名称为“一种用于制备钙钛矿量子点的微流控芯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技术属于微流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钙钛矿量子点的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量子点由有限数目的原子组成,三个维度的尺寸均在纳米数量级,具有把导带电子、价带空穴及激子在三个空间方向上束缚住的半导体纳米结构。量子点有很好的光稳定性、激发光谱宽且连续分布、发射光谱窄而对称、颜色可调、荧光寿命长等优点,在荧光探针上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以及在光电子器件领域应用广泛。目前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有金属有机合成法和水相直接合成法,这些方法制备量子点可控性不太好,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钙钛矿量子点的微流控芯片,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制备钙钛矿量子点的微流控芯片具有快速、高通量、可控性好的特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钙钛矿量子点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基板以及复合于基板上的盖板,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反应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包括第一原料液流道、第二原料液流道以及反应液流道,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出口和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原料液入口以及第二原料液入口,所述第一原料液入口与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原料液入口与所述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出口与接料装置相连;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宽度为1~5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1~6微米;所述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宽度为1~5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1~6微米;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宽度为1~4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8~15微米。优选的,所述反应单元的重复个数为1~24个。优选的,所述反应单元的重复个数为三个以上时,所述反应单元按照圆周均匀排列。优选的,在所述按照圆周排列的反应单元的圆心位置开设用于固定的圆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和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夹角为10°~180°。优选的,所述微流控芯片为圆形,所述圆形的直径为20~40微米,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厚度为2~5微米。优选的,所述第一原料液入口以及第二原料液入口分别与高压泵相连。优选的,所述反应液流道位于第一原料液流道和第二原料液流道形成的角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钙钛矿量子点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基板以及复合于基板上的盖板,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反应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包括第一原料液流道、第二原料液流道以及反应液流道,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出口和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原料液入口以及第二原料液入口,所述第一原料液入口与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原料液入口与所述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出口与接料装置相连;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宽度为1~5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1~6微米;所述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宽度为1~5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1~6微米;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宽度为1~4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8~15微米。在本技术中,原料液通过高压泵进入原料液流道中,反应速度快,并且通过控制流道的尺寸,从而可实现通入液体的流通量范围为40~400微升/分钟,而且通过流道尺寸可以控制原料液流进的速度和原料液的体积比,从而实现钙钛矿量子点的可控制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微流控芯片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钙钛矿量子点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基板以及复合于基板上的盖板,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反应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包括第一原料液流道、第二原料液流道以及反应液流道,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出口和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原料液入口以及第二原料液入口,所述第一原料液入口与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原料液入口与所述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出口与接料装置相连;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宽度为1~5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1~5微米,优选为2~4微米;所述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宽度为1~5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1~5微米,优选为2~4微米;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宽度为1~4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8~15微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钙钛矿量子点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基板以及复合于基板上的盖板,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反应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包括第一原料液流道、第二原料液流道以及反应液流道,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出口和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反应液流道位于第一原料液流道和第二原料液流道形成的角平分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微流控芯片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和2为原料液流道,3为反应液流道。从图1中可以看出,两种原料液分别通过第一原料流道和第二原料液流道后,在反应液流道汇合后进行反应,得到钙钛矿量子点。其中,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宽度为1~5微米,优选为2~4微米,深度为0.5~3微米,优选为1~2微米,长度为1~6微米,优选为2~5微米;所述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宽度为1~5微米,优选为2~4微米,深度为0.5~3微米,优选为1~2微米,长度为1~6微米,优选为2~5微米;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宽度为1~4微米,优选为2~3微米,深度为0.5~3微米,优选为1~2微米,长度为8~15微米,优选为10~12微米。上述尺寸规格的反应单元,可以实现流道中可通入原料液的流通量范围为40~400微升/分钟。而且所述第一原料液入口以及第二原料液入口分别与高压泵相连,通过高压泵和流道的尺寸可以控制原料液流进的速度和原料液的体积比,从而实现钙钛矿量子点的可控制备。其中,所述第一原料液与第二原料液进行反应的体积比1:(10~120),优选为1:(40~100),更优选为1:(60~80)。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和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夹角为10°~180°,优选为30°~150°,更优选为60°~90°。在本技术中,所述反应单元的重复个数为1~24个,优选为12个或24个。其中,当所述反应单元的重复个数为三个以上时,所述反应单元优选按照圆周均匀排列。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按照圆周排列的反应单元的圆心位置开设用于固定的圆孔,形成CD式微流控芯片。所述圆孔将微流控芯片固定于转盘上或者固定装置上。所述圆孔的直径优选为4~12微米,更优选为5~9微米。本技术提供的微流控芯片还包括复合于基板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原料液入口以及第二原料液入口,所述第一原料液入口与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原料液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备钙钛矿量子点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复合于基板上的盖板,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反应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包括第一原料液流道、第二原料液流道以及反应液流道,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出口和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原料液入口以及第二原料液入口,所述第一原料液入口与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原料液入口与所述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出口与接料装置相连;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宽度为1~5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1~6微米;所述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宽度为1~5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1~6微米;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宽度为1~4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8~15微米。/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2 CN 20182208998751.一种用于制备钙钛矿量子点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复合于基板上的盖板,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反应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包括第一原料液流道、第二原料液流道以及反应液流道,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出口和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原料液入口以及第二原料液入口,所述第一原料液入口与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原料液入口与所述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出口与接料装置相连;所述第一原料液流道的宽度为1~5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1~6微米;所述第二原料液流道的宽度为1~5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1~6微米;所述反应液流道的宽度为1~4微米,深度为0.5~3微米,长度为8~15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崭林鹏程陈颖闫琪范裕丰吴明慧谢嘉进何颖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