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486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软体机器人,包括:第一硬质壳体和第二硬质壳体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硬质壳体和第二硬质壳体的弹性连接条,第一硬质壳体底部设有主动轮,电机驱动连接主动轮,第二壳体底部设有从动轮,第一硬质壳体壳内设有隔磁箱,隔磁箱内设有隔磁板,隔磁板将隔磁箱隔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设有电磁铁,第一容纳腔内设有控制器,第二容纳腔与第二硬质壳体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缺口,第二硬质壳体与第一硬质壳体相对侧采用可被磁铁吸引的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硬质壳体与第二硬质壳体相对侧采用导磁材料制成,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电磁铁和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软体机器人的灵活性、可控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体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体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软体机器人。
技术介绍
软体机器人是当今机器人技术的新兴热点和未来发展前沿,与传统刚性机器人相比,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适应性、灵敏性和敏捷性,并不断地扩充着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是机器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软体机器人是利用空气来驱动,向软体机器人内通入压缩气体使其变化刚度和弯曲度,但需要气管,软体机器人移动距离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软体机器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软体机器人,包括:第一硬质壳体和第二硬质壳体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硬质壳体和第二硬质壳体的弹性连接条,第一硬质壳体底部设有主动轮,电机驱动连接主动轮,第二壳体底部设有从动轮;第一硬质壳体壳内设有隔磁箱,隔磁箱内设有隔磁板,隔磁板将隔磁箱隔成沿第一硬质壳体到第二硬质壳体的方向布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设有电磁铁,第一容纳腔内设有控制器,第二容纳腔与第二硬质壳体相对的一侧开设有供磁线穿出的缺口,第二硬质壳体与第一硬质壳体相对侧采用可被磁铁吸引的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硬质壳体与第二硬质壳体相对侧采用导磁材料制成,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电磁铁和电机。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检测电磁铁磁力的磁感应器,磁感应器安装在第二硬质壳体内,磁感应器信号连接控制器。优选地,弹性连接条两端分别设有硬质球头部,第一硬质壳体和第二硬质壳体与弹性连接条的硬质球头部对应处设有用于容纳硬质球头部的球面凹槽,硬质球头部可转动安装在球面凹槽内,球面凹槽的槽口处设有用于使硬质球头部不脱出球面凹槽的限位件。优选地,限位件包括第一板圆板和第二半圆板,第一半圆板和第二半原板的中部形成用于约束硬质球头部的约束孔,硬质球头部安装在球面凹槽和约束通孔共同组成的容纳空间内,第一板圆板和第二半圆板分别与第一硬质壳体顶部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电磁铁调节第一硬质壳体和第二硬质壳体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要求,提高软体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可控性。(2)通过隔磁箱的设置避免电磁铁影响控制器和电机的正常工作提高该软梯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软体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硬质壳体2-第二硬质壳体3-主动轮4-从动轮5-隔磁箱6-隔磁板7-电磁铁8-磁感应器9-弹性连接条91-硬质球头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软体机器人,包括:第一硬质壳体1和第二硬质壳体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硬质壳体1和第二硬质壳体2的弹性连接条9,第一硬质壳体1底部设有主动轮3,电机驱动连接主动轮3,第二壳体底部设有从动轮4;第一硬质壳体1壳内设有隔磁箱5,隔磁箱5内设有隔磁板6,隔磁板6将隔磁箱5隔成沿第一硬质壳体1到第二硬质壳体2的方向布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设有电磁铁7,第一容纳腔内设有控制器,第二容纳腔与第二硬质壳体2相对的一侧开设有供磁线穿出的缺口,第二硬质壳体2与第一硬质壳体1相对侧采用可被磁铁吸引的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硬质壳体1与第二硬质壳体2相对侧采用导磁材料制成,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电磁铁7和电机。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磁铁7调节第一硬质壳体1和第二硬质壳体2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主动轮3和从动轮4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要求,提高软体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可控性,而且通过隔磁箱5的设置避免电磁铁7影响控制器和电机的正常工作提高该软梯机器人的使用寿命。为了方便和精确调节电磁铁7的磁力,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检测电磁铁7磁力的磁感应器8,磁感应器8安装在第二硬质壳体2内,磁感应器8信号连接控制器。为了方便调节弹性连接条9的弧度,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弹性连接条9两端分别设有硬质球头部91,第一硬质壳体1和第二硬质壳体2与弹性连接条9的硬质球头部91对应处设有用于容纳硬质球头部91的球面凹槽,硬质球头部91可转动安装在球面凹槽内,球面凹槽的槽口处设有用于使硬质球头部91不脱出球面凹槽的限位件。为了方便安装限位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限位件包括第一板圆板和第二半圆板,第一半圆板和第二半原板的中部形成用于约束硬质球头部91的约束孔,硬质球头部91安装在球面凹槽和约束通孔共同组成的容纳空间内,第一板圆板和第二半圆板分别与第一硬质壳体1顶部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硬质壳体(1)和第二硬质壳体(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硬质壳体(1)和第二硬质壳体(2)的弹性连接条(9),第一硬质壳体(1)底部设有主动轮(3),电机驱动连接主动轮(3),第二壳体底部设有从动轮(4);/n第一硬质壳体(1)壳内设有隔磁箱(5),隔磁箱(5)内设有隔磁板(6),隔磁板(6)将隔磁箱(5)隔成沿第一硬质壳体(1)到第二硬质壳体(2)的方向布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n第二容纳腔设有电磁铁(7),第一容纳腔内设有控制器,第二容纳腔与第二硬质壳体(2)相对的一侧开设有供磁线穿出的缺口,第二硬质壳体(2)与第一硬质壳体(1)相对侧采用可被磁铁吸引的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硬质壳体(1)与第二硬质壳体(2)相对侧采用导磁材料制成,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电磁铁(7)和电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硬质壳体(1)和第二硬质壳体(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硬质壳体(1)和第二硬质壳体(2)的弹性连接条(9),第一硬质壳体(1)底部设有主动轮(3),电机驱动连接主动轮(3),第二壳体底部设有从动轮(4);
第一硬质壳体(1)壳内设有隔磁箱(5),隔磁箱(5)内设有隔磁板(6),隔磁板(6)将隔磁箱(5)隔成沿第一硬质壳体(1)到第二硬质壳体(2)的方向布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第二容纳腔设有电磁铁(7),第一容纳腔内设有控制器,第二容纳腔与第二硬质壳体(2)相对的一侧开设有供磁线穿出的缺口,第二硬质壳体(2)与第一硬质壳体(1)相对侧采用可被磁铁吸引的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硬质壳体(1)与第二硬质壳体(2)相对侧采用导磁材料制成,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电磁铁(7)和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体机器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萱刘青朱山川张婷婷张文磊冯巧红李朋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