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清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331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空气清净器,它包括出风口、风机、除臭氧层、除异味层、电源及控制器、静电收尘器、预过滤器、进风口及粗过滤器,几部分组成,预过滤器,采用纤维过滤毡,结构上采用迭式以增加过滤面积和容尘量,静电除尘器采用蜂巢一针棒型电场的结构形式,大大增加了收尘面积,除臭器采用活性炭浸渍高新技术,结构采用M型布局,增加过滤面积,减小了过滤风速,静电场电源采用恒流高频高压开关电源,具有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显示的功能。该空气清净器集收尘、灭菌、脱臭释放负离子四功能为一体。(*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室内空气清净器。目前使用清净器一般由预过滤器、荷电区、收尘区、活性炭层、风机几部分组成,预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面积为0.02m2,最高过滤风速达1.263m/s,处理风量为96m3/h,活性炭厚度10mm,因而废气过滤效果较差。其中静电除尘部分采用双区原理。荷电区4根φ0.1mm细丝放电,工作电晕电压为6000伏,收尘区为0.3mm厚铝箔缠绕而成,为平行性电场,中间有一层很薄的绝缘介质,工作电压为3000伏,电场风速为0.8m/s,使该类空净器容尘量较小,除尘效果欠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空气清净器。以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室内空气清净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室内空气清净器控制线路图;图3是蜂巢一针棒型静电收尘器结构示意图。室内空气清净器包括出风口1、风机2、除臭氧层3、除异味层4、电源及控制器5、静电收尘器6、预过滤器7、进口及粗过滤器8,静电收尘器采用蜂巢一针棒型电场结构。电源及控制器由D8~D11完成的桥式全波整流输出端与电容C1两端相接,C1一端、C2正极、保险丝BX1一端相连于一点,BX1另一端,电阻R1、R2、R21一端,三极管BG1、BG3集电极相连于一点,R1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绿)正极相接,R2另一端、R3一端、C3一端、BG2集电极、可控硅二极管D3正极相连于一点,R3另一端、R4一端、BG1基极相连于一点,BG1发射极与BG3基极相接,BG3发射极、R5、R6一端、C4正极、集成块IC1一端、D6(红)负极、R14一端、脉冲变压器L2主边一端相连于一点,R21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7负极相接,D7正极与D6正极相接,R5另一端、D2负极、BG2发射极相连于一点,IC1另一端、C6正极、IC2一端、R9一端、IC34脚相连于一点,IC2另一端、C7正极、R20一端、IC414脚相连于一点,R6另一端与电位器W1一端相接,BG2基极、W1动臂触点、W1另一端、W2一端、W2动臂触点、R10一端、C8正极、IC33、14脚相连于一点,W2另一端、C5正极R7负极相连于一点,稳压二极管R7正极与D3触发极相接,R10另一端、IC313、2脚、W3动臂触点相连于一点,R9另一端与W3一端相接,W3另一端、C9负极、IC311脚、相连于一点并接地,C9正极、R11一端、IC312脚相连于一点,C1一端、C2负极、D1负极、C3另一端、R4另一端、D2正极、C5负极、D3负极、D4(黄)负极相连于一点,并接地,D4正极与R8一端相接,R8另一端与IC31脚相接,C4、C6、C7另一端接地,IC1、IC2接地,R20另一端与W4一端相接,W4另一端接地,R19一端与W4动臂触点相接,R19另一端、R18、R17一端相连于一点,R18另一端、C11一端、IC41、2脚相连于一点,IC43脚与C12一端相接,C12另一端、R17另一端、IC44、5脚相连于一点,C11另一端、IC46、9、10脚相连于一点,IC47脚接地,IC48脚与R16一端相接,R16另一端、R15一端、BG4基极相连于一点,R15另一点接地,BG4发射极与C10一端相接并接地,BG4集电极、C10另一端、变压器L1主边一端相连于一点,R14另一端与L1主边另一端相接,L1付边一端与R13一端相接,L1付边另一端、BG5发射极、D5正极、R12另一端、L2付边一端相连于一点并接地,BG5集电极、D5负极、L2主边另一端相连于一点,L2另一端与R12、R11连接点为控制输出端。预过滤器采用纤维过滤毡并用折迭式,除臭氧层采用浸渍活性炭,并采用M型结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在空调、密闭的室内空间,被污染的空气在风机负压的作用下,由进风口吸入通过粗过滤网进入预过滤器,使空气中的大颗粒尘埃被阻滞在过滤网上,起到了初级除尘的作用,同时避免了纤维状尘埃进入静电场,造成“闪络”现象而影响静电收尘器的正常工作。经过预过滤器的空气进入蜂巢一针棒型电场的静电收尘器。电场通以高压直流电并以正极性的电极作为放电极,维持一个足以使气体电离的静电场,形成正电晕放电,使气体发生电离,生成大量的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此时通入电场的含尘气体中的粒子吸附运动中的正离子而荷上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负电极(即收尘极蜂巢)运动而沉积在其内壁,使亚微米级的气溶胶均被电收尘器捕集。随后气体随风道通过浸渍型椰粒状除臭活性炭过滤,用以吸附气体中的HH3、CO、SO2、NOx及其它异味,再经除臭氧活性炭过滤由风机排出,同时风机出口处设置负离子发生器以释放负离子。由于布朗运动的原理,室内不断的循环作用(一般为1小时3~5次),使室内空气达到净化、清新的境地。该机由于高压静电的作用,在电场与活性炭这一区域产生大量的臭氧,使进入该区域的空气中细菌被臭氧所杀灭。而臭氧因除臭氧活性炭的吸附和过滤又被抑制,使室内臭氧排放浓度达到标准要求。室内空气清净器预过滤器采用纤维过滤毡,结构上采用折迭式以增加其过滤面积和容尘量;静电除尘器采用蜂巢一针棒型电场的结构形式,大大增加了收尘面积,其电场完全符合电除尘的经典公式——多伊奇公式。除臭器采用活性炭浸渍高新技术,结构采用M型布局,增加过滤面积,减小过滤风速;静电场电源采用恒流高频高压开关电源,避免了电场随收尘积尘厚度的增加,输出电流下降从而使除尘效率下降的疵端,该电源具有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显示的功能。该空气清净器集收尘、灭菌、脱臭、释放负离子四功能为一体。权利要求1.一种室内空气清净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出风口、风机、除臭氧层、除异味层、电源及控制器、静电收尘器、预过滤器、进风口及粗过滤器,静电收尘器采用蜂巢-针棒型电场结构,电源及控制器由D8~D11完成桥式全波整流输出端与电容C1两端相接,C1一端、C2正极、保险丝BX1一端相连于一点,BX1另一端、电阻R1、R2、R21一端、三极管BG1、BG3集电极相连于一点,R1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绿)正极相接,R2另一端、R3一端、C3一端、BG2集电极、可控硅二极管D3正极相连于一点,R3另一端、R4一端、BG1基极相连于一点,BG1发射极与BG3基极相接,BG3发射极、R5、R6一端、C4正极、集成块IC1一端、D6(红)负极、R14一端、脉冲变压器L2主边一端相连于一点,R21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7负极相接,D7正极与D6正极相接,R5另一端、D2负极、BG2发射极相连于一点,IC1另一端、C6正极、IC2一端、R9一端、IC34脚相连于一点,IC2另一端、C7正极、R20一端、IC414脚相连于一点,R6另一端与电位器W1一端相接,BG2基极与W1动臂触点,W1另一端、W2动臂触点、R10一端、C8正极、IC33、14脚相连于一点,W2另一端、C5正极、稳压二极管R7负极相连于一点,R7正极与D3触发极相接,R10另一端、IC313、2脚、W3动臂触点相连于一点,R9另一端与W3一端相接,W3另一端C9负极、IC311脚相连于一点并接地,C9正极、R11一端、IC312脚相连于一点,C1一端、C2负极、D1负极、C3另一端、R4另一端、D2正极、C5负极、D3负极、D4(黄)负极相连于一点并接地,D4正极与R8一端相接,R8另一端与IC31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空气清净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出风口[1]、风机[2]、除臭氧层[3]、除异味层[4]、电源及控制器[5]、静电收尘器[6]、预过滤器[7]、进风口及粗过滤器[8],静电收尘器采用蜂巢-针棒型电场结构,电源及控制器:由D↓[8]~D↓[11]完成桥式全波整流输出端与电容C↓[1]两端相接,C↓[1]一端、C↓[2]正极、保险丝BX↓[1]一端相连于一点,BX↓[1]另一端、电阻R↓[1]、R↓[2]、R↓[21]一端、三极管BG↓[1]、BG↓[3]集电极相连于一点,R↓[1]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绿)正极相接,R↓[2]另一端、R↓[3]一端、C↓[3]一端、BG↓[2]集电极、可控硅二极管D↓[3]正极相连于一点,R↓[3]另一端、R↓[4]一端、BG↓[1]基极相连于一点,BG↓[1]发射极与BG↓[3]基极相接,BG↓[3]发射极、R↓[5]、R↓[6]一端、C↓[4]正极、集成块IC↓[1]一端、D↓[6](红)负极、R↓[14]一端、脉冲变压器L↓[2]主边一端相连于一点,R↓[21]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7]负极相接,D↓[7]正极与D↓[6]正极相接,R↓[5]另一端、D↓[2]负极、BG↓[2]发射极相连于一点,IC↓[1]另一端、C↓[6]正极、IC↓[2]一端、R↓[9]一端、IC↓[3]4脚相连于一点,IC↓[2]另一端、C↓[7]正极、R↓[20]一端、IC↓[4]14脚相连于一点,R↓[6]另一端与电位器W↓[1]一端相接,BG↓[2]基极与W↓[1]动臂触点,W↓[1]另一端、W↓[2]动臂触点、R↓[10]一端、C↓[8]正极、IC↓[3]3、14脚相连于一点,W↓[2]另一端、C↓[5]正极、稳压二极管R↓[7]负极相连于一点,R↓[7]正极与D↓[3]触发极相接,R↓[10]另一端、IC↓[3]13、2脚、W↓[3]动臂触点相连于一点,R↓[9]另一端与W↓[3]一端相接,W↓[3]另一端C↓[9]负极、IC↓[3]11脚相连于一点并接地,C↓[9]正极、R↓[11]一端、IC↓[3]12脚相连于一点,C↓[1]一端、C↓[2]负极、D↓[1]负极、C↓[3]另一端、R↓[4]另一端、D↓[2]正极、C↓[5]负极、D↓[3]负极、D↓[4](黄)负极相连于一点并接地,D↓[4]正极与R↓[8]一端相接,R↓[8]另一端与IC↓[3]1脚相接,C↓[4]、C↓...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强华盛永富蒋纪锋李家元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环境净化设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