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生物除臭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25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生物除臭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生物除臭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物除臭方法包括:使待处理的臭气自下往上依次通过由粒径是15~20毫米的填料颗粒构成的第一填料层和由粒径是10~15毫米的填料颗粒构成的第二填料层;利用喷淋泵自上往下分别向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喷淋由第一营养剂、第二营养剂和第三营养剂组成的循环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生物滴滤塔,营养剂添加系统,循环喷淋系统,和自动调控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生物除臭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净化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生物除臭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生物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包括石油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畜禽养殖企业在内的很多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排放出大量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挥发性有机、无机化合物,例如氨、硫化物和胺类等。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既严重危害生态系统,又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对这些有害气体(即臭气)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需要越来越大。生物除臭法是近些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它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代谢作用将恶臭物质氧化分解为无害或少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因为生物除臭法具有设备简单、能耗较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所以生物除臭法在臭气无害化处理领域日益受到重视。生物除臭法可进一步分为生物过滤法、生物滴滤法和生物洗涤法。其中,生物滴滤法是介于生物过滤法和生物洗涤法之间的生物除臭技术。臭气由生物滴滤塔底部进入,与填料层的生物膜接触而被净化,净化后气体由塔顶排出。循环营养液由填料层上方进入塔内,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液体环境,并从塔底流出循环使用。随着生物滴滤法应用的深入,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例如,填料层的微生物对恶臭物质的降解能力差;营养剂成分对促进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很小甚至没有,无法满足微生物生长需求从而造成微生物难以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处理的臭气类型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只能去除低浓度臭气、对高浓度臭气的处理效果不理想;设备自动化程度低、运行效率低等。因此,亟需对生物滴滤法及其装置进行改进,以满足对臭气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高效生物除臭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生物除臭装置。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生物除臭方法,包括:使待处理的臭气自下往上依次通过由粒径是15~20毫米的填料颗粒构成的第一填料层和由粒径是10~15毫米的填料颗粒构成的第二填料层;利用喷淋泵自上往下分别向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喷淋由第一营养剂、第二营养剂和第三营养剂组成的循环液。进一步,所述待处理的臭气的成分包括硫化氢、硫醇和硫醚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所述第一填料层和所述第二填料层分别粘附着包含分支杆菌、脂环酸芽孢杆菌和嗜酸硫化杆菌的微生物菌剂。进一步,以丰度计,所述第一填料层的微生物菌剂包括60%~67%分支杆菌、12%~15%脂环酸芽孢杆菌和8%~11%嗜酸硫化杆菌;所述第二填料层的微生物菌剂包括65%~72%分支杆菌、14%~17%脂环酸芽孢杆菌和3%~8%嗜酸硫化杆菌。进一步,所述第一营养剂中氮、磷、钾的总量是660mg/L~800mg/L,腐殖酸含量是130mg/L~160mg/L;所述第二营养剂中氮含量是20mg/L~50mg/L;所述第三营养剂中镁含量是10mg/L~20mg/L。进一步,所述第一营养剂、所述第二营养剂和所述第三营养剂的体积比是(1):(1~3):(2~5)。进一步,所述第一营养剂、所述第二营养剂和所述第三营养剂的体积比是(1):(2~3):(4~5)。进一步,所述待处理的臭气的成分是硫化氢。进一步,所述第一营养剂、所述第二营养剂和所述第三营养剂的体积比是(1):(1~1.5):(2~3)。进一步,所述待处理的臭气的成分是硫醇。进一步,所述第一营养剂、所述第二营养剂和所述第三营养剂的体积比是(1):(1~2):(3~4)。进一步,所述待处理的臭气的成分是硫醚。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生物滴滤塔,所述生物滴滤塔内部自下往上依次设置由粒径是15~20毫米的填料颗粒构成的第一填料层和由粒径是10~15毫米的填料颗粒构成的第二填料层;营养剂添加系统,包括由第一营养剂储罐和第一营养剂注入泵构成的第一营养剂添加系统,由第二营养剂储罐和第二营养剂注入泵构成的第二营养剂添加系统,以及由第三营养剂储罐和第三营养剂注入泵构成的第三营养剂添加系统;循环喷淋系统,包括第一循环喷淋系统、第二循环喷淋系统和循环喷淋管路,所述第一循环喷淋系统包括向第一填料层喷淋循环液的第一喷淋泵和第一喷嘴,所述第二循环喷淋系统包括向第二填料层喷淋循环液的第二喷淋泵和第二喷嘴,所述循环喷淋管路用于将位于所述生物滴滤塔底部的循环液输送至所述第一循环喷淋系统和所述第二循环喷淋系统。进一步,包括:自动调控系统,包括用于控制循环液中加热器对循环液加热的温度计,用于监控循环液pH值的pH计,用于监控循环液中溶解性固体总量的TDS计,用于向循环液补水的自动补水阀,以及在补水连续进水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排水的自动溢流管。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高效生物除臭方法以及生物除臭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二层生物填料,系统添加三种营养剂,充分激发微生物活性,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数量很多,除臭效果显著提高。(2)三种营养剂可以更换不同的投加比例,以调整不同菌群的相对数量,有针对性地处理不同的臭气。(3)对设备进行改进,液下搅拌系统能保证循环液的均匀性,杜绝死角,提高除臭效率;电加热系统能使循环液始终处于最适合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温度,从而提高除臭效率;在线监测系统能精准控制循环液的水量平衡、水质稳定和温度稳定,从而提高除臭效率;自动补水系统和自动排水系统能使循环液连续或间歇补排水,创造出不同的微生物环境,处理不同种类的臭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生物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第一填料层2第一喷嘴3第二填料层4第二喷嘴5第一喷淋泵6第二喷淋泵7风机8自动补水阀9TDS计10pH计11温度计12液位计13加热器14搅拌器15自动溢流管16第三营养剂储罐17第二营养剂储罐18第一营养剂储罐19第一营养剂注入泵20第二营养剂注入泵21第三营养剂注入泵22生物滴滤塔图2显示了实施例1中硫化氢去除效果。图3显示了实施例1中硫化氢去除负荷与硫化氢在进口浓度的关系。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此。为了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通过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方法除下述内容外,其余均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或装置。针对生物滴滤法在应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深入研究,从填料层的设计、填料层表面微生物菌剂以及培养微生物菌剂采用的循环液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生物除臭方法,并对实施该方法的装置进行相应改进,进而提出了一种生物除臭装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使待处理的臭气自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使待处理的臭气自下往上依次通过由粒径是15~20毫米的填料颗粒构成的第一填料层和由粒径是10~15毫米的填料颗粒构成的第二填料层;/n利用喷淋泵自上往下分别向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喷淋由第一营养剂、第二营养剂和第三营养剂组成的循环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待处理的臭气自下往上依次通过由粒径是15~20毫米的填料颗粒构成的第一填料层和由粒径是10~15毫米的填料颗粒构成的第二填料层;
利用喷淋泵自上往下分别向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喷淋由第一营养剂、第二营养剂和第三营养剂组成的循环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的臭气的成分包括硫化氢、硫醇和硫醚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层和所述第二填料层分别粘附着包含分支杆菌、脂环酸芽孢杆菌和嗜酸硫化杆菌的微生物菌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丰度计,所述第一填料层的微生物菌剂包括60%~67%分支杆菌、12%~15%脂环酸芽孢杆菌和8%~11%嗜酸硫化杆菌;所述第二填料层的微生物菌剂包括65%~72%分支杆菌、14%~17%脂环酸芽孢杆菌和3%~8%嗜酸硫化杆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营养剂中氮、磷、钾的总量是660mg/L~800mg/L,腐殖酸含量是130mg/L~160mg/L;所述第二营养剂中氮含量是20mg/L~50mg/L;所述第三营养剂中镁含量是10mg/L~20mg/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营养剂、所述第二营养剂和所述第三营养剂的体积比是(1):(1~3):(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营养剂、所述第二营养剂和所述第三营养剂的体积比是(1):(2~3):(4~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的臭气的成分是硫化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凯长英夫鞠庆玲高峰杨国平冯靖儒
申请(专利权)人:西原环保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