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后修复用塑形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1509 阅读:14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产后修复用塑形带,属于塑形带的技术领域;包括分体设置的收腹带和盆骨带;盆骨带包括前置围带、设于前置围带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收带和第二侧收带、设于第一侧收带远离前置围带一侧的第一弹力带、设于第二侧收带远离前置围带一侧的第二弹力带、设于第一弹力带远离第一侧收带一侧的第一后置围带以及设于第二弹力带远离第二侧收带一侧的第二后置围带;第一后置围带与第二后置围带远离弹力带的一端与前置围带可拆卸连接;第一弹力带与第二弹力带分别交叉设有两条,两条第一弹力带之间形成第一通孔,两条第二弹力带之间形成第二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增加产后女性的选择性,另一方面增强塑形带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塑形带的塑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后修复用塑形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形带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产后修复用塑形带。
技术介绍
女性在生育之后因腹肌过度伸张而造成腰部肌肉松弛,且内脏也容易因失去支撑而自然下垂,引起皮肤松弛下垂或身材变形走样。其中,产后塑形带可以补充肌力不足,改善腹部松弛的问题,同时加快盆骨的恢复。现有的,专利公开号为CN10941905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束腹一体式哺乳文胸,其包括文胸本体和束带,所述的束带包含腹部束带和盆骨带;所述的腹部束带的底部连接有盆骨带;所述的腹部束带和盆骨带的两端分别通过粘扣连接;参照该专利申请的附图2和3可知,该文胸本体、腹部束带和盆骨带是一体的。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腹部束带和盆骨带一体设置,产后女性不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使用,另外,盆骨带的两端部粘扣连接从而将盆骨带固定在人体的盆骨处,从而盆骨带仅在盆骨处绕了一圈,当两端部在外力的作用下脱落时,盆骨带无法继续起到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产后修复用塑形带,一方面增加产后女性的选择性,另一方面增强塑形带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塑形带的塑形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产后修复用塑形带,包括收腹带和盆骨带,所述收腹带和所述盆骨带分体设置;所述盆骨带包括前置围带、设于所述前置围带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收带和第二侧收带、设于所述第一侧收带远离所述前置围带一侧的第一弹力带、设于所述第二侧收带远离所述前置围带一侧的第二弹力带、设于所述第一弹力带远离所述第一侧收带一侧的第一后置围带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弹力带远离所述第二侧收带一侧的第二后置围带;其中,所述第一后置围带与所述第二后置围带远离弹力带的一端与所述前置围带可拆卸连接;另外,所述第一弹力带与所述第二弹力带分别交叉设有两条,两条所述第一弹力带之间形成第一通孔,两条所述第二弹力带之间形成第二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腹带与盆骨带分体设置,产后女性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使用收腹带或盆骨带,或者两者同时使用;另外,穿戴盆骨带时,穿戴盆骨带时,人们可根据自身习惯,将第一后置围带上的第三魔术贴刺面穿过第二通孔后再与前置围带可拆卸连接,第二后置围带上的第三魔术贴刺面直接绕至前置围带前,并与前置围带可拆卸连接;或将第二后置围带上的第三魔术贴刺面穿过第一通孔后再与前置围带可拆卸连接,第一后置围带上的第三魔术贴刺面直接绕至前置围带前,并与前置围带可拆卸连接,盆骨带双重固定在人体的盆骨处,有利于使盆骨带穿戴更稳固,当其中一个后置围带与前置围带失去连接时,由于另一后置围带仍然与前置围带连接在一起,故盆骨带仍可以对盆骨起到修复作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前置围带的中部、所述前置围带与侧收带的连接处以及侧收带与弹力带的连接处均设有定型胶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型胶骨可对盆骨带起支撑和定型作用,使盆骨带能够很好地作用于人体的盆骨,增强盆骨带的塑形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侧收带、所述第二侧收带的内侧均对称设有两防滑条,两所述防滑条呈喇叭状设置,且两所述防滑条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前置围带的一侧往远离所述前置围带的一侧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侧收带与第二侧收带的内侧设有防滑条,可增大盆骨带与人体之间的摩擦力,以防盆骨带从人体盆骨处滑落;另外,防滑条对称设有两条,两条防滑条之间的距离由靠近前置围带的一侧往远离前置围带的一侧逐渐增大,有利于将盆骨前方的赘肉往后侧拉。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前置围带的外侧贴有毛面,而所述第一后置围带与所述第二后置围带远离弹力带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三魔术贴刺面,所述第三魔术贴刺面与所述前置围带的毛面相粘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后置围带与第二后置围带分别从盆骨的后方绕至盆骨的前方,并通过第三魔术贴刺面粘接在前置围带的毛面上,从而将盆骨带穿戴在人体的盆骨处。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后置围带与所述第二后置围带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三魔术贴刺面相适配的第三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三魔术贴刺面与所述第三魔术贴毛面相粘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盆骨带处于非使用状态下时,可将第三魔术贴刺面粘接在第三魔术贴毛面上,从而预防第三魔术贴刺面与其他毛面粘接,影响盆骨带的收纳。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收腹带包括后片、缝制于两所述后片相对两侧的第一侧片和第二侧片、与所述第一侧片远离所述后片的一侧相连的腹片以及与所述第二侧片远离所述后片一侧相连的固定片;其中,所述固定片远离所述第二侧片的一侧设有第一魔术贴刺面,而所述腹片的外侧面设有毛面,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与所述腹片的毛面相粘接;另外,所述固定片在靠近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刺面相适配的第一魔术贴毛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收腹带穿戴在人体的腰腹部时,后片贴在人体的后腰处,第一侧片与第二侧片分别位于人体的侧腰处,腹片位于人体的前腹部,通过将位于腹片相对一侧的固定片上的第一魔术贴刺面粘贴在腹片上,从而将收腹带穿戴在人体的身上,达到对腹部进行修复的目的;另外,通过在固定片上设置与第一魔术贴刺面相配合的第一魔术贴毛面,可预防第一魔术贴刺面与其他毛面相粘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片沿所述第二侧片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且位于下方的所述固定片覆盖了部分位于该所述固定片上方的固定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片沿第二侧片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且位于下方的固定片覆盖部分位于上方的固定片,可预防赘肉从相邻两个固定片之间的间隙中凸出的问题,增强收腹带的收腹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侧片远离所述后片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带,所述第二侧片远离所述后片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带,且所述第一加强带与所述第二加强带远离后片的一侧均设有第二魔术贴刺面,而侧片的外侧设有毛面,所述第二魔术贴刺面与侧片的毛面相粘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腹带增设第一加强带和第二加强带,且第一加强带与第二加强带交叉粘接于侧片上,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收腹带的收腹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加强带与所述第二加强带均交叉设有两条,两条所述第一加强带与两条所述第二加强带呈“V”字形设置,且两条所述第一加强带之间形成第一穿孔,而两条所述第二加强带之间形成第二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戴收腹带时,将固定片粘接固定在腹片上后,产后女性可根据自身的穿戴习惯,将第一加强带上的第二魔术贴刺面穿过第二穿孔后再与第二侧片上的毛面进行粘接,而第二加强带上的第二魔术贴刺面直接与第一侧面上的毛面进行粘接;或将第二加强带上的第二魔术贴刺面穿过第一穿孔后再与第一侧片上的毛面进行粘接,而第一加强带上的第二魔术贴刺面直接与第二侧面上的毛面进行粘接,有利于提高收腹带穿戴时的稳定性,增强收腹带的收腹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后修复用塑形带,包括收腹带(1)和盆骨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腹带(1)和所述盆骨带(2)分体设置;所述盆骨带(2)包括前置围带(21)、设于所述前置围带(21)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收带(221)和第二侧收带(222)、设于所述第一侧收带(221)远离所述前置围带(21)一侧的第一弹力带(231)、设于所述第二侧收带(222)远离所述前置围带(21)一侧的第二弹力带(232)、设于所述第一弹力带(231)远离所述第一侧收带(221)一侧的第一后置围带(241)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弹力带(232)远离所述第二侧收带(222)一侧的第二后置围带(242);其中,所述第一后置围带(241)与所述第二后置围带(242)远离弹力带的一端与所述前置围带(21)可拆卸连接;另外,所述第一弹力带(231)与所述第二弹力带(232)分别交叉设有两条,两条所述第一弹力带(231)之间形成第一通孔(233),两条所述第二弹力带(232)之间形成第二通孔(2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后修复用塑形带,包括收腹带(1)和盆骨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腹带(1)和所述盆骨带(2)分体设置;所述盆骨带(2)包括前置围带(21)、设于所述前置围带(21)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收带(221)和第二侧收带(222)、设于所述第一侧收带(221)远离所述前置围带(21)一侧的第一弹力带(231)、设于所述第二侧收带(222)远离所述前置围带(21)一侧的第二弹力带(232)、设于所述第一弹力带(231)远离所述第一侧收带(221)一侧的第一后置围带(241)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弹力带(232)远离所述第二侧收带(222)一侧的第二后置围带(242);其中,所述第一后置围带(241)与所述第二后置围带(242)远离弹力带的一端与所述前置围带(21)可拆卸连接;另外,所述第一弹力带(231)与所述第二弹力带(232)分别交叉设有两条,两条所述第一弹力带(231)之间形成第一通孔(233),两条所述第二弹力带(232)之间形成第二通孔(2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后修复用塑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围带(21)的中部、所述前置围带(21)与侧收带的连接处以及侧收带与弹力带的连接处均设有定型胶骨(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后修复用塑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收带(221)、所述第二侧收带(222)的内侧均对称设有两防滑条(223),两所述防滑条(223)呈喇叭状设置,且两所述防滑条(223)之间的距离由靠近所述前置围带(21)的一侧往远离所述前置围带(21)的一侧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后修复用塑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围带(21)的外侧贴有毛面,而所述第一后置围带(241)与所述第二后置围带(242)远离弹力带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三魔术贴刺面(25),所述第三魔术贴刺面(25)与所述前置围带(21)的毛面相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产后修复用塑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置围带(241)与所述第二后置围带(242)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三魔术贴刺面(25)相适配的第三魔术贴毛面(26),所述第三魔术贴刺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晓文罗雪清黄夏燕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姐妹花内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