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传圣专利>正文

一种乳腺塑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994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乳腺塑形装置,罩体的下侧位置分布有下护圈,罩体后侧端面的开设有凹槽,凹槽与内护垫一侧端面的卡扣啮合在一起,罩体内部的底部位置分布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的上侧位置分布有第二气囊,第二气囊的上侧分布有第三气囊,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第三气囊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在一起,第三气囊的一侧与充气阀口连通在一起,通过在罩体的下侧安装下护圈来与使用者的胸部贴合在一起,进而提高了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而内护垫通过卡扣与罩体固定在一起,进而便于在长时间使用后对内护垫进行更换,而位于罩体内部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以及第三气囊则便于对内护垫下侧的弧度进行调节,进而满足不同使用者塑形的要求。

A breast sha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腺塑形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乳腺塑形装置,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外科手术后为保证手术部位的外形及止血常常会对手术部位进行塑形和压迫,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生理曲线或者凹陷的部位,比如乳腺、腋窝。塑形的目的是为了矫正手术对该部位的外形造成的损伤,压迫则是为了局部止血同时可以促进该手术部位的尽快愈合。近年来,乳腺癌已跃居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肿瘤,乳腺癌的手术量也与日俱增,加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交活动的不断丰富,女性对于形体美的要求也较往前大大提高。当前,临床上尚没有一款真正适合乳腺手术的塑形、压迫装置,许多单位采用腹带来压迫,所以需要一种新的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乳腺塑形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塑形效果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乳腺塑形装置,包括带体、罩体、下护圈、连接布带、内护垫、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充气阀口、第三气囊以及卡扣,所述罩体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罩体的规格相同,两个罩体之间通过连接布条连接在一起,两个罩体的上侧位置分布有带体,所述罩体的下侧位置分布有下护圈,所述罩体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罩体后侧端面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内护垫一侧端面的卡扣啮合在一起,所述罩体内部的底部位置分布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上侧位置分布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上侧分布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与第三气囊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在一起,所述第三气囊的一侧与充气阀口连通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下护圈为一种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而成的构件,所述下护圈为圆弧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前侧位置分布有凸球结构且凸球结构与凹槽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带体为一种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构件。进一步地,分布内护垫一侧的卡扣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卡扣之间等距进行排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乳腺塑形装置,通过在罩体的下侧安装下护圈来与使用者的胸部贴合在一起,进而提高了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而内护垫通过卡扣与罩体固定在一起,进而便于在长时间使用后对内护垫进行更换,而位于罩体内部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以及第三气囊则便于对内护垫下侧的弧度进行调节,进而满足不同使用者塑形的要求,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塑形效果好,可靠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乳腺塑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乳腺塑形装置中内护垫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乳腺塑形装置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带体、2-罩体、3-下护圈、4-连接布带、5-内护垫、6-第一气囊、7-第二气囊、8-充气阀口、9-第三气囊、10-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乳腺塑形装置,包括带体1、罩体2、下护圈3、连接布带4、内护垫5、第一气囊6、第二气囊7,充气阀口8、第三气囊9以及卡扣10,罩体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罩体2的规格相同,两个罩体2之间通过连接布条连接在一起,两个罩体2的上侧位置分布有带体1,罩体2的下侧位置分布有下护圈3,罩体2为圆弧形结构,罩体2后侧端面的开设有凹槽,凹槽与内护垫5一侧端面的卡扣10啮合在一起,罩体2内部的底部位置分布有第一气囊6,第一气囊6的上侧位置分布有第二气囊7,第二气囊7的上侧分布有第三气囊9,第一气囊6、第二气囊7与第三气囊9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在一起,第三气囊9的一侧与充气阀口8连通在一起,位于罩体2内部的第一气囊6、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9则便于对内护垫5下侧的弧度进行调节,进而满足不同使用者塑形的要求。下护圈3为一种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而成的构件,通过在罩体2的下侧安装下护圈3来与使用者的胸部贴合在一起,进而提高了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下护圈3为圆弧形结构,卡扣10前侧位置分布有凸球结构且凸球结构与凹槽啮合,带体1为一种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构件,分布内护垫5一侧的卡扣10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卡扣10之间等距进行排列,内护垫5通过卡扣10与罩体2固定在一起,进而便于在长时间使用后对内护垫5进行更换。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技术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时,首先通过带体1将罩体2固定在使用者的胸部位置,此时罩体2下侧的下护圈3与使用者胸部贴合在一起,进而提高了使用者使用的舒适性,而内护垫5通过卡扣10与罩体2固定在一起,进而便于在长时间使用后对内护垫5进行更换,而位于罩体2内部的第一气囊6、第二气囊7以及第三气囊9则便于对内护垫5下侧的弧度进行调节,进而满足不同使用者塑形的要求。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乳腺塑形装置,包括带体(1)、罩体(2)、下护圈(3)、连接布带(4)、内护垫(5)、第一气囊(6)、第二气囊(7),充气阀口(8)、第三气囊(9)以及卡扣(10),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罩体(2)的规格相同,两个罩体(2)之间通过连接布条连接在一起,两个罩体(2)的上侧位置分布有带体(1),所述罩体(2)的下侧位置分布有下护圈(3),所述罩体(2)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罩体(2)后侧端面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内护垫(5)一侧端面的卡扣(10)啮合在一起,所述罩体(2)内部的底部位置分布有第一气囊(6),所述第一气囊(6)的上侧位置分布有第二气囊(7),所述第二气囊(7)的上侧分布有第三气囊(9),所述第一气囊(6)、第二气囊(7)与第三气囊(9)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在一起,所述第三气囊(9)的一侧与充气阀口(8)连通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腺塑形装置,包括带体(1)、罩体(2)、下护圈(3)、连接布带(4)、内护垫(5)、第一气囊(6)、第二气囊(7),充气阀口(8)、第三气囊(9)以及卡扣(10),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罩体(2)的规格相同,两个罩体(2)之间通过连接布条连接在一起,两个罩体(2)的上侧位置分布有带体(1),所述罩体(2)的下侧位置分布有下护圈(3),所述罩体(2)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罩体(2)后侧端面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内护垫(5)一侧端面的卡扣(10)啮合在一起,所述罩体(2)内部的底部位置分布有第一气囊(6),所述第一气囊(6)的上侧位置分布有第二气囊(7),所述第二气囊(7)的上侧分布有第三气囊(9),所述第一气囊(6)、第二气囊(7)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圣
申请(专利权)人:李传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