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耳机生产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其包括底座以及装设在底座上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前端设置有插料座,所述插料座贯穿设置有插料孔,所述插料孔的内壁环设有用于对耳机插头套进行限位的限位台,所述限位台设置有供耳机插头穿过的穿孔,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用于夹持从所述穿孔穿出的耳机插头的夹持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前后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使用方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难度,而且检测效果好,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减少检测错误的情况,保证产品质量。
Earphone plug sleeve tensile te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
本技术涉及耳机生产测试装置
,尤其是指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
技术介绍
有线耳机包括耳机插头、左耳听筒、右耳听筒和耳机线,耳机插头经由耳机线与左耳听筒和右耳听筒连接,其中,耳机线通常包括与耳机插头连接的主线、及从主线分出的两根听筒线,分别为对应左耳听筒的左耳听筒线和对应右耳听筒的右耳听筒线。目前,在装配耳机插头时,往往需要在耳机插头上装配有耳机插头套以对耳机进行保护,其中,装配好耳机插头套的耳机插头,需要人工检测其装配可靠性,对耳机插头套进行拉扯,看其是否会从耳机插头上脱落,传统的检测均由人工进行,工作效率低,检测效果差,人工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结构新颖,设计巧妙,使用方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难度,而且检测效果好,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减少检测错误的情况,保证产品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包括底座以及装设在底座上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前端设置有插料座,所述插料座贯穿设置有插料孔,所述插料孔的内壁环设有用于对耳机插头套进行限位的限位台,所述限位台设置有供耳机插头穿过的穿孔,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用于夹持从所述穿孔穿出的耳机插头的夹持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前后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滑块、固定设置在滑块上的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夹持气缸以及与所述夹持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夹持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承托板,所述夹持块下端面设置有上半圆槽,所述滑块上端面设置有下半圆槽,当所述夹持块的下端面与所述滑块上端面抵接时,所述上半圆槽与所述下半圆槽组合形成夹持耳机插头的夹持槽。其中,所述滑块的底部转动设置有多个滚珠,多个滚珠均匀布置在滑块的底部。其中,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滚珠配合滑动的滑槽。其中,所述驱动机构为伸缩气缸,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其中,所述上半圆槽和所述下半圆槽均设置有若干个弹性凸起。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安装槽,两个安装槽分别位于承托板的两侧,每个安装槽上均装设有配重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使用方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难度,而且检测效果好,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减少检测错误的情况,保证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隐藏配重块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在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底座2—承托板3—插料座4—插料孔5—限位台6—穿孔7—夹持机构8—驱动机构9—滑块10—支架11—夹持气缸12—夹持块14—上半圆槽15—下半圆槽16—滚珠17—滑槽18—弹性凸起19—安装槽20—配重块21—橡胶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底座1以及装设在底座1上的承托板2,所述承托板2的前端设置有插料座3,所述插料座3贯穿设置有插料孔4,所述插料孔4的内壁环设有用于对耳机插头套进行限位的限位台5,所述限位台5设置有供耳机插头穿过的穿孔6,所述承托板2上设置有用于夹持从所述穿孔6穿出的耳机插头的夹持机构7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机构7前后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8。具体地,装配好的耳机插头包括3.5mm耳机插针,以及注塑包裹在3.5mm耳机插针与耳机连接线上的插头内胶件与套装在内胶件上的耳机插头套。本技术工作时,将装配好的耳机插头从所述插料孔4插入,所述耳机插头穿过所述穿孔6并伸出,所述耳机插头套在所述限位台5的作用下,限位在所述插料孔4内,此时所述夹持机构7夹持穿出所述穿孔6后的耳机插针,并利用所述驱动机构8驱使所述夹持机构7后移,进而对耳机插针与内胶件的组合体进行拉扯,以检测耳机插针与内胶件组合体与耳机插头套装配的结合强度的稳固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使用方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难度,而且检测效果好,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减少检测错误的情况,保证产品质量。优选地,所述限位台5上设置有橡胶环21,橡胶环21的设置可以减少与限位台5与耳机插头套之间的摩擦,防止对耳机插头套造成磨损,使用可靠。本实施例所述的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所述夹持机构7包括滑块9、固定设置在滑块9上的支架10、固定在支架10上的夹持气缸11以及与所述夹持气缸11的输出端连接的夹持块12,所述滑块9滑动设置于所述承托板2,所述夹持块12下端面设置有上半圆槽14,所述滑块9上端面设置有下半圆槽15,当所述夹持块12的下端面与所述滑块9上端面抵接时,所述上半圆槽14与所述下半圆槽15组合形成夹持耳机插头的夹持槽。具体地,所述夹持机构7工作时,所述耳机插头从穿孔6穿出后放置在所述下半圆槽15上,所述夹持气缸11驱使所述夹持块12下移,使得夹持块12与滑块9抵接,所述上半圆槽14与所述下半圆槽15对应设置,此时,上半圆槽14与下半圆槽15组合形成用于夹持耳机插针的夹持槽,夹持槽夹住耳机插针后,利用驱动机构8驱使所述夹持机构7后退,继而对耳机插针与内胶件组合体进行拉扯,检测耳机插头套是否会松脱,操作简单,结构新颖。本实施例所述的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所述滑块9的底部转动设置有多个滚珠16,多个滚珠16均匀布置在滑块9的底部。所述承托板2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滚珠16配合滑动的滑槽17。具体地,上述设置提高滑块9的滑动流畅性,保证本技术的工作可靠、稳定。本实施例所述的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所述驱动机构8为伸缩气缸,所述驱动机构8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块9连接。具体地,利用伸缩气缸驱使所述滑块9往复移动,使用方便。本实施例所述的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所述上半圆槽14和所述下半圆槽15均设置有若干个弹性凸起18。具体地,弹性凸起18具有形变能力,上半圆槽14与下半圆槽15组合形成夹持槽后,通过弹性凸起18可以更加可靠地夹持所述耳机插头,结构可靠,使用稳定性好。本实施例所述的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安装槽19,两个安装槽19分别位于承托板2的两侧,每个安装槽19上均装设有配重块20。具体地,配重块20的设置提高底座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本技术工作时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装设在底座上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前端设置有插料座,所述插料座贯穿设置有插料孔,所述插料孔的内壁环设有用于对耳机插头套进行限位的限位台,所述限位台设置有供耳机插头穿过的穿孔,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用于夹持从所述穿孔穿出的耳机插头的夹持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前后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装设在底座上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前端设置有插料座,所述插料座贯穿设置有插料孔,所述插料孔的内壁环设有用于对耳机插头套进行限位的限位台,所述限位台设置有供耳机插头穿过的穿孔,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用于夹持从所述穿孔穿出的耳机插头的夹持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前后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头套抗拉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滑块、固定设置在滑块上的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夹持气缸以及与所述夹持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夹持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承托板,所述夹持块下端面设置有上半圆槽,所述滑块上端面设置有下半圆槽,当所述夹持块的下端面与所述滑块上端面抵接时,所述上半圆槽与所述下半圆槽组合形成夹持耳机插头的夹持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剑化,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伟旺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