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移动电源支架及其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79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支架及其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支架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和夹具;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充电体的安装位,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待充电物的安装位;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可与所述充电体电连接并用于对所述待充电物充电,所述夹具用于夹持所述待充电物和所述充电体。由于通过夹具夹持固定充电体和待充电物,从而对充电体进行充电,无需担心充电体和待充电物会分离而中断充电。

A mobile power supply bracket and its mobile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电源支架及其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移动电源及其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式电子产品尤其是便携式电子产品如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等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市场上。手机产品的推陈出新速度尤其迅速,每部新购手机都附带一个充电器,用户每换一次手机,意味着旧的充电器基本要被废弃。大量旧充电器废弃后的处理也会增加对环境造成更重的负担。其中关键问题是充电器不具备通用性,甚至相同品牌的不同产品所使用的充电器都是不一样的,对使用者而言,携带及充电都不是很方便。手机的无线充电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将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也减少了充电器的重复资源浪费。无线充电有众多优点:1.安全:无通电接点设计,可以避免触电的危险。2.耐用:电力传送元件无外露,因此不会被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侵蚀;无接点的存在,也因此不会有在连接与分离时的机械磨损及跳火等做成的损耗。3.方便:充电时无需以电线连接,只要放到充电器附近即可。技术上,一个充电器可以对多个用电装置进行进电,在有多个用电装置的情况下可以省去多个充电器、不用占用多个电源插座、没有多条电线互相缠绕的麻烦。现有技术中,目前无线充电器也是五花八门,在市场上已经广泛存在,但需要将手机摆放好才能充电,一直人为保持手机与充电宝之间接触或静止放置才能保持充电,这样就影响了人们在充电时使用手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柔性无线充电垫,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器人为保持待充电物与充电体之间接触或静止放置才能保持充电造成的不便使用的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电源支架,其中,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和夹具;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充电体的安装位,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待充电物的安装位;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可与所述充电体电连接并用于对所述待充电物充电,所述夹具用于夹持所述待充电物和所述充电体。所述的移动电源支架,其中,所述夹具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使所述第一夹板向所述待充电物方向移动的弹力。所述的移动电源支架,其中,所述夹具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提供使所述第二夹板向所述待充电物方向移动的弹力。所述的移动电源支架,其中,所述夹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第二侧正面的至少一个第一抵持板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第二侧背面的至少一个第二抵持板,所述第一抵持板用于抵住待充电物,所述第二抵持板用于抵住充电体;所述壳体的正面、背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抵持板槽、第二抵持板槽,所述第一抵持板、所述第二抵持板均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抵持板、所述第二抵持板可转动并分别卡入所述第一抵持板槽、所述第二抵持板槽中。所述的移动电源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夹板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与所述待充电物相对,并用于调节所述待充电物与所述第一夹板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调节板与所述充电体相对,并用于调节所述充电体与所述第一夹板之间的间距。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支架,其中,所述待充电物为移动终端,所述充电体为移动终端或可充电电池。所述的移动电源支架,其中,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位于所述壳体的正面。所述的移动电源支架,其中,所述壳体为柔性壳体,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为柔性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柔性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基底和液态金属;所述基底内设置有容纳所述液态金属的空腔。所述的移动电源支架,其中,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充电体相对一侧设置有用于增加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磁场强度的隔磁片。一种移动电源,其中,包括:充电体和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支架。有益效果:由于通过夹具夹持固定充电体和待充电物,从而对充电体进行充电,无需担心充电体和待充电物会分离而中断充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移动电源支架张开状态的第一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移动电源支架和待充电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移动电源支架收回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移动电源支架张开状态的第二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移动电源支架、待充电物以及充电体的第一截面图。图6是本技术中第一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移动电源支架张开状态的第二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中移动电源支架、待充电物以及充电体的第二截面图。图9是本技术中移动电源支架、待充电物以及充电体的第三截面图。图10是本技术中第一抵持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同时参阅图1-图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支架的一些较佳实施例。如图1和图5所示,移动电源支架包括:壳体1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的无线充电线圈20和夹具30;所述壳体10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充电体40的安装位,所述壳体10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待充电物50的安装位;所述无线充电线圈20可与所述充电体40电连接并用于对所述待充电物50充电,所述夹具30用于夹持所述待充电物50和所述充电体40。通过夹具30夹持固定充电体40和待充电物50,从而对充电体40进行充电,无需担心充电体40和待充电物50会分离而中断充电。值得说明的是,这里待充电物50通常为移动终端,这里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机、Pad等移动通讯设备,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电子设备,如电子阅读器。充电体40为移动终端或可充电电池,这里的移动终端可以是不能对其它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能对其它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若充电体40为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对其它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即使两个移动终端之间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但是两者仍然需要保持接触或静止放置。在本技术中,充电的移动终端(即充电体40)和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即待充电物50)均固定在移动电源支架上,则不会担心两者分离而中断充电。此时,充电的移动终端固定在移动电源支架上后,可以选择直接对待充电的移动终端,也可以选择通过接口与与无线充电线圈20连接,从而以无线充电线圈20对待充电物50进行充电。若充电体40为普通的移动终端,该普通的移动终端不能对其它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则可通过接口与无线充电线圈20连接,从而实现对待充电物50的充电。若充电体40为可充电电池,这里可充电电池形成一个独立的模块,可充电电池可以设置成若干个,从而可以进行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电源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和夹具;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充电体的安装位,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待充电物的安装位;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可与所述充电体电连接并用于对所述待充电物充电,所述夹具用于夹持所述待充电物和所述充电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和夹具;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充电体的安装位,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待充电物的安装位;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可与所述充电体电连接并用于对所述待充电物充电,所述夹具用于夹持所述待充电物和所述充电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使所述第一夹板向所述待充电物方向移动的弹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提供使所述第二夹板向所述待充电物方向移动的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第二侧正面的至少一个第一抵持板和设置在所述壳体第二侧背面的至少一个第二抵持板,所述第一抵持板用于抵住待充电物,所述第二抵持板用于抵住充电体;所述壳体的正面、背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抵持板槽、第二抵持板槽,所述第一抵持板、所述第二抵持板均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学昌滕龙黄俊俏甘田生周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