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转接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73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转接数据线,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接头接口处容易受到弯折外力损害接口的技术问题。它包括连接线和转接件,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TYPE‑C公头,转接件包括连接部、连接头和吊篮,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TYPE‑C母座,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头,吊篮的一端固定在连接部上,TYPE‑C公头插接在TYPE‑C母座上时吊篮的另一端套设在TYPE‑C公头的外部,通过吊篮的形式对转接接口起到保护作用,防止TYPE‑C公头和TYPE‑C母座受到弯折外力影响而损害到接口,从而提高接口的使用寿命,转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一个转接件的连接头为USB‑A公头,另一个转接件的连接头为lighting头/micro头,因此可以实现四种不同的接口组合形式,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Multi function transfer data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转接数据线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转接数据线。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数据线成为了手机充电和数据传输不可或缺的部件,尤其是随着手机屏幕不断变大化,其能耗也越来越大,造成手机需要频繁进行充电,所以人们外出时经常还需要随身携带数据线,而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目前安卓和苹果的数据线并不通用,同时安卓手机除了传统的micro接口还有很多使用新兴的TYPE-C接口,有时使用者也会携带两个以上的手机,会面临手机分别对应不同接口的情况,亟需解决数据线无法交叉使用的问题,此外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数据线是一个USB接口带两个单独的安卓口和苹果接口,或者通过简单的转接头将安卓接口和苹果接口拼接在一起,这种连接形式,相连的公头和母座之间容易受到弯折外力影响产生变形,损害接口,影响线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转接数据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转接头接口处容易受到弯折外力损害接口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转接数据线,包括连接线和转接件,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TYPE-C公头,所述转接件包括连接部、连接头和吊篮,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TYPE-C母座,所述TYPE-C公头与所述TYPE-C母座形成插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接头,所述吊篮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TYPE-C公头插接在所述TYPE-C母座上时所述吊篮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TYPE-C公头的外部,所述转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转接件的所述连接头为USB-A公头,另一个所述转接件的所述连接头为lighting头/micro头。优选地,所述吊篮包括一体式连接的固定部和U形架,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优选地,所述U形架包括底托和一体式连接在所述底托两侧的两个侧托,所述侧托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一体式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线包括线本体和TYPE-C公头外壳,所述线本体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TYPE-C公头连接,所述TYPE-C公头外壳固定在所述线本体与所述TYPE-C公头的连接处。优选地,所述底托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线本体穿设的活动孔,所述线本体穿过所述活动孔后与所述TYPE-C公头外壳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活动孔的孔径小于所述TYPE-C公头外壳的最宽处以阻挡所述连接线与所述转接件分离。优选地,所述活动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线本体的外径以使所述线本体能够在所述活动孔处自由移动。优选地,所述TYPE-C公头外壳的厚度与所述U形架的厚度相匹配。优选地,与所述USB-A公头连接的所述吊篮上的所述固定部为USB-A公头外壳,与所述lighting头/micro头连接的所述吊篮上的所述固定部为lighting头外壳或micro头外壳。优选地,所述吊篮选用TPE材质制成。本技术提到了一种多功能转接数据线,包括连接线和转接件,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TYPE-C公头,转接件包括连接部、连接头和吊篮,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TYPE-C母座,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头,吊篮的一端固定在连接部上,TYPE-C公头插接在TYPE-C母座上时吊篮的另一端套设在TYPE-C公头的外部,通过吊篮的形式对此处转接接口起到保护作用,防止TYPE-C公头和对接的TYPE-C母座受到弯折外力影响而损害到接口,从而提高接口的使用寿命;转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一个转接件的连接头为USB-A公头,另一个转接件的连接头为lighting头/micro头,因此可以实现四种不同的接口组合形式,分别是TYPE-C转lighting/micro,TYPE-C转TYPE-C,USB-A转lighting/micro,USB-A转TYPE-C,通过在连接线的两端灵活选择插接转接件,使用者日常只需携带一组数据线即可实现多种形式的转接,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连接线与转接件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图中1、连接线;11、TYPE-C公头;12、线本体;13、TYPE-C公头外壳;2、转接件;21、连接部;211、TYPE-C母座;22、连接头;23、吊篮;231、固定部;232、U形架;2321、底托;2322、侧托;233、活动孔;3、USB-A公头;4、lighting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转接数据线,包括连接线1和转接件2,连接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TYPE-C公头11,转接件2包括连接部21、连接头22和吊篮23,连接部21的一端设置有TYPE-C母座211,TYPE-C公头11与TYPE-C母座211形成插接,连接部21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头22,吊篮23的一端固定在连接部21上,TYPE-C公头11插接在TYPE-C母座211上时吊篮23的另一端套设在TYPE-C公头11的外部,通过吊篮的形式对此处转接接口起到保护作用,防止TYPE-C公头11和对接的TYPE-C母座211受到弯折外力影响而损害到接口,提高接口的使用寿命;转接件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接件2上的两个TYPE-C母座211分别与连接线1两端的两个TYPE-C公头11插接,一个转接件2的连接头22为USB-A公头3,另一个转接件2的连接头22为lighting头4/micro头,因此,本实施例提到的转接数据线可以实现四种不同的接口组合形式,分别是TYPE-C转lighting/micro,TYPE-C转TYPE-C,USB-A转lighting/micro,USB-A转TYPE-C,相比于传统的二合一数据线只能提供两种组合形式还需携带很多根数据线的情况,本实例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转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线(1)和转接件(2),其中:所述连接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TYPE-C公头(11),所述转接件(2)包括连接部(21)、连接头(22)和吊篮(23),所述连接部(21)的一端设置有TYPE-C母座(211),所述TYPE-C公头(11)与所述TYPE-C母座(211)形成插接,所述连接部(21)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接头(22),所述吊篮(2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部(21)上,所述TYPE-C公头(11)插接在所述TYPE-C母座(211)上时所述吊篮(23)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TYPE-C公头(11)的外部,所述转接件(2)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转接件(2)的所述连接头(22)为USB-A公头(3),另一个所述转接件(2)的所述连接头(22)为lighting头(4)/micro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转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线(1)和转接件(2),其中:所述连接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TYPE-C公头(11),所述转接件(2)包括连接部(21)、连接头(22)和吊篮(23),所述连接部(21)的一端设置有TYPE-C母座(211),所述TYPE-C公头(11)与所述TYPE-C母座(211)形成插接,所述连接部(21)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接头(22),所述吊篮(2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部(21)上,所述TYPE-C公头(11)插接在所述TYPE-C母座(211)上时所述吊篮(23)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TYPE-C公头(11)的外部,所述转接件(2)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转接件(2)的所述连接头(22)为USB-A公头(3),另一个所述转接件(2)的所述连接头(22)为lighting头(4)/micro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转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23)包括一体式连接的固定部(231)和U形架(232),所述固定部(231)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部(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转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架(232)包括底托(2321)和一体式连接在所述底托(2321)两侧的两个侧托(2322),所述侧托(2322)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231)一体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转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1)包括线本体(12)和TYPE-C公头外壳(13),所述线本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鸿钧崔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瀚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