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735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路电流同步实时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包括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内部安装总火线,所述总火线中部安装若干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上安装接线模块,传感器底端安装出线模块,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线圈电流传感器;所述接线模块包括输出端、接地端、火线接入端和火线接线端;所述出线模块包括出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相比于普通电气汇流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由于集成传感器的加入,可以达到多路电流同步实时数据采集功能。其次,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通用性好、实用性强,且具有安全可靠、省时简便的优点。

A kind of bus bar with integrated measuring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
本技术涉及多路电流同步实时数据采集
,具体是一种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
技术介绍
照明箱、盘内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接地线(PE)汇流排。安装在机房至地网的地线前端,而机房里所有设备的接地汇集到这个汇集排上。在内部防雷系统中(或者电气系统)接地汇流排主要作用是均压。如果机房设备过多,一般是在静电地板下制作均压环,设备接地线和静电地板接地线就近连接至均压环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防止地电位反击事故反生,所谓的水涨船高,设备间都均压了,无电位差,当然不会发生事故。近年来,随着每家用户用电量不断提高,多路电能计量的意义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多路电能计量需要多路电流同步实时数据采集得以实现。但是传统电气汇流排无法用于多路电流同步实时数据采集,因此我们设计一种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克服传统电气汇流排无法用于多路电流同步实时数据采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包括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内部安装总火线,所述总火线中部安装若干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上安装接线模块,传感器底端安装出线模块,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线圈电流传感器;所述接线模块包括输出端、接地端、火线接入端和火线接线端;所述出线模块包括出线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线圈电流传感器前端设有穿孔,穿孔与所述火线接线端对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火线接线端依次排列接在总火线上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火线接线端上方依次排列安装火线接线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线圈电流传感器依次排列穿在所述火线接线端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绝缘外壳内还安装总零线,所述接线模块还包括零线接入端和零线接线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零线接线片与总零线的一侧依次排列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线圈电流传感器替换为锰铜分流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出端和接地端从出线槽引出分别接入数据采集卡中。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火线接线端为圆柱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相比于普通电气汇流排,本技术采用了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由于集成传感器的加入,可以达到多路电流同步实时数据采集功能。其次,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通用性好、实用性强,且具有安全可靠、省时简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1-线圈电流传感器、102-火线接线端、103-火线接线片、104-穿孔、105-总火线、106-出线槽、107-接地端、108-输出端、109-绝缘外壳、110-火线接入端、201-零线接入端、202-总零线、203-零线接线片、301-锰铜分流片。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是一种单开汇流排,包括绝缘外壳109,所述绝缘外壳109内部安装总火线105,所述总火线105中部安装若干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上安装接线模块,传感器底端安装出线模块,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线圈电流传感器101;所述线圈电流传感器101依次排列穿在所述火线接线端102上,所述线圈电流传感器101前端设有穿孔104,穿孔104与所述火线接线端102对齐,所述火线接线端102依次排列接在总火线105上方,所述接线模块包括输出端108、接地端107、火线接入端110和火线接线端102;所述火线接线端102上方依次排列安装火线接线片103,所述出线模块包括出线槽106。如图1所示的是8个线圈电流传感器为例。线圈电流传感器101的穿孔直径为0.006米,接线模块都为铜材料制成。圆柱型火线接线端102的直径等于总火线105的宽度0.0052米,圆柱型火线接线端102的高度等于线圈电流传感器的厚度0.01米,圆柱型火线接线端102位于总火线105的正上方。火线接线片的宽度为0.005米,长度为0.014米,厚度为0.0014米,火线接线片103位于圆柱型火线接线端102的正上方,每个火线接线片103相距0.018米,方便与传统单开式断路器连接。实施例2参阅4、5和6,本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例2中,该实施例是一种集成测量传感器的双开汇流排,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安装零线接入端201、总零线202、零线接线片203,所述绝缘外壳109内还安装总零线202,所述接线模块还包括零线接入端201和零线接线片203,所述零线接线片203与总零线202的一侧依次排列连接,零线接线片203与火线接线片103相距0.018米,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方便与传统双开式断路器连接。实施例3参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包括绝缘外壳(109),所述绝缘外壳(109)内部安装总火线(105),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火线(105)中部安装若干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上安装接线模块,传感器底端安装出线模块,其中,/n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线圈电流传感器(101);/n所述接线模块包括输出端(108)、接地端(107)、火线接入端(110)和火线接线端(102);/n所述出线模块包括出线槽(10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包括绝缘外壳(109),所述绝缘外壳(109)内部安装总火线(105),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火线(105)中部安装若干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上安装接线模块,传感器底端安装出线模块,其中,
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线圈电流传感器(101);
所述接线模块包括输出端(108)、接地端(107)、火线接入端(110)和火线接线端(102);
所述出线模块包括出线槽(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电流传感器(101)前端设有穿孔(104),穿孔(104)与所述火线接线端(102)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接线端(102)依次排列接在总火线(105)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测量传感器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接线端(102)上方依次排列安装火线接线片(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兵许志浩彭锦超丁贵立徐汪静王振王晓虎樊浩周志康尤若欣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派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