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国专利>正文

远程变距及墙角型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729 阅读:3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远程变距及墙角型空调室内机,属空调设备。该机针对传统室内机在制冷或制热时会出现气流短路以及机背与墙角形状不吻合的缺点,设置高低不等且能够切换的多个进风口和能与墙角形状吻合的机背。切换高低进风口能借助冷热空气的自然对流实现气流的大范围循环,将气流远距离、全方位、无阻挡地均匀送达整套住宅所有房间的各个角落。也能根据需要实现气流的小范围循环以节省电力。与墙角形状吻合的机背能充分利用墙角空间,使其占用空间变小,更适合背对墙角安置。也使面板更为宽阔、外形更为美观,使送风角更宽广且左右两侧无送风死角。还在结构上为实现多进风口提供了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柜机,使柜机能被居室不大的家庭接受。(*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空调室内机。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以下称室内机),都只有一处进风口。当进风口位置低于出风口时,在制冷状态下,由于冷空气下降,大多数会被过早地吸回进风口,形成冷气流的局部小循环。如果进风口位置高于出风口,在制冷装态下能实现冷气流的自然大循环。但在制热状态下,由于热空气上升,多数会被过早吸回,又会形成热气流的局部小循环。这就使得空调的有效作用范围得不到发挥,更不能根据需要调节。另外,现有室内机的循环形状近似矩形,而在不大的房间里使用时,多数背对墙角安置。由于背后的形状与墙体不吻合,使墙角空间利用率低,出风口两侧有风吹不到死角。本技术提供一种作用范围大且可随意调节的适合安置在墙角的室内机,由结构与外形两项改进组成。新结构使空调不论制热或制冷时,都能将气流均匀送达本套住宅所有房间的各个角落,也能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作用范围;新外形便于实现新结构,同时能提高占用空间的利用率,消除送风死角,更加美观。两项改进组合实施,结构上相互支持,更容易实现,效果也更好。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改进实现的。一、结构的改进在室内机体(以下称机体)上设置多处进风口,各进风口对应的进风通道上设置控制进风量大小的风门。将这些进风口设置于机体的不同高度位置上,或利用墙面及别的物面将有的进风口引至高于机顶的位置,再按空调制冷、制热两种工作状态,分别进行如下不同的操作。(一)当空调制冷时1、如果希望整套住宅普遍降温,则将位置高的进风口(以下称上进风口)的风门开大,将位置低的进风口(以下称下进风口)的风门关闭,使室内机只吸进高处的热空气。这时吹出的冷气因比重大,自然会沿低处流向整套住宅所有房间的各个角落。直到变热升高后,才被吸回上进风口重新制冷。这就实现了冷气流的自然大循环,使整套住宅普遍降温。2、如果只想使室内机前局部快速明显降温,则将下进风口风门开大,将上进风口风门关闭,使室内机只吸离开出风口后失去风速位置下降的冷空气,实现冷气流的局部小循环。3、利用风门不同的开启程度,任意分配上、下进风口的进气量,则实现了制冷范围的任意设定。(二)当空调制热时,操作方法下好相反。1、将下进风口风门开大,上进风口风门关闭,则实现热气流的自然大循环,使整套住宅升温。2、将上进风口风门开大,下进风口风门关闭,则实现热气流的局部小循环,使室内机前局部快速明显升温。3、任意分配上、下进风口进风量,则实现了制热范围的任意设定。各进风口的风门可设计成联动形式上进风口的开大,则下进风口关小;下进风口的开大,则上进风口的关小,以方便操作。对于柜机,可按以下方法设计(一)下进风口仍可设置在面板下部原进风栅位置,并可将进风栅改为百页窗式风门或滑板式风门。前者只需将栅片设计成能同时转动的百页窗页片即可。后者需紧贴进风栅设置一块能与其相对滑动的上面开有与进风栅相同的通风槽的滑板。利用滑板滑动时槽口的对齐与错开,实现风门的开启与关闭。(二)上进风口的设置有如下两种方法1、设在机体顶面,并在机体内的背部或侧部隔出机内进风通道,使气流能沿机内进风通道进入机体下部的风机进气口。风门可设在进风口处或机体内的风道隔板上。2、设在机体背面,并在机体背后加装导风罩作为机外进风通道,将上进风口引导至机顶以上位置。当机体背对墙角且靠紧墙角安置时,则可直接利用机体背面与墙角间自然形成的机外进风通道,将上进风口延伸至机顶以上位置。风门设在机体背板上。采用方法(1)时,也可在上进风口上再加导风管。采用方法(2)时也可将机体背板或背板连同导风罩(如果有)一齐向上延长,以便将上进风口延伸到更高的位置。上进风口上也可装空气过滤岗。上进风口的风门同样可采用滑板式或百页窗式。二、外形的改进为了使结构的改进更容易和使室内机更适合背对墙角安置的场合。本技术可再对室内机面板以后部分的机体外形进行改进。方法如下在假设面板是一个纯平面的前提下,将机体的俯视形状改为近似的三角形(尖背型)、梯形(窄背型)、弓形(圆背型)或其他具有面板部分宽于后背部分,左右两侧面后部向内倾斜、弯折或弯曲的特征的形状,就完成了外形的改进。这类机体的背部形状与墙角形状基本吻合或接近,总占用空间较小。其中三角形机体的内部因背部空间充裕,便于设置机内进风通道;梯形或弓形机体的背面与墙角间有空间,便于加设机外导风罩或直接由机背与墙角组成机外进风通道。两者都充分利用了墙角空间,既实现了以机顶以上的高位置进风,也不明显增加机体尺寸。机体的侧面、背面都可以带有一定曲率,各个面的相交处也可带有过渡圆弧,因此,用来形容机体俯视形状的三角形、梯形、弓形都不是几何学上严格定义的形状,而只是大致的轮廓。背对墙角安置这类室内机时,都可自机顶向上沿墙角加导风板,起装饰和增加上、下进风口高度差的作用。电源线和扦座可隐藏在导风板后,为了避免抬起导风板开关电源的麻烦,可在面板上设置电源总开关。外形的改进同样可单独自实施,用于不改结构的室内机。与不能改变进风高度、俯视形状接近矩形的传统室内机相比,本室内机具有如下优点一、能根据需要,任意设定空调的作用范围,用一台功率大的空调,基本满足整套住宅的需要。比购多台空调降低了费用,减少了安装、维护的麻烦,节约了有限的室内空间。二、借助冷热空气自然对流发送气流,发送距离远,分布均匀,不受出风口方向的限制和各种障碍的阻挡。三、不需要大功率的风机,降低了功耗和由此产生的噪音、飞尘,对于怕风、怕噪音的老人、病人、婴儿更有利。四、与墙角形状基本吻合或接近的背部外形提高了室内空间的利用率,更适合中国家庭目前住宅不大的国情。五、出风口宽,送风角大,消除了室内送风死角。六、面板宽阔,电源线隐敝,外形更加美观。附图是本技术用于柜机的两个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尖背型柜机的俯视图。图2是窄背型柜机背对墙角安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剖视图。现结合实施例,具体叙述实施方法。一、制出尖背机壳(1)或窄背机壳(2),并相应改变风机(3)、换热器(4)与部件的外形,使之能与机壳相配。对于尖背机壳(1),还需在顶面的尖背处设置上进风口(5)并在机壳内设置隔板(6),隔出机内进风通道(19)。二、在窄背机壳(2)背面的下部设置上进风口(7)并安装面页窗式风门(8)。对于尖背机壳,则将隔板(6)下部开通,并安装百页窗式风门(8)三、将面板(9)下部的进风栅作为下进风口(10)并将进风栅改为下进风口的百页窗式风门(11)。四、用连杆(12)连接风门(8)与风门(11),使风门(8)打开时风门(11)关闭;风门(11)打开时风门(8)关闭。五、对于图2所示窄背型柜机如无法紧贴墙面(13)时,还需在背部加机外导风罩(14)或在机体侧面与墙面间加软垫(15)。六、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进风口的位置,还可以自机顶向上沿墙角加导风板(16)。导风板上可印制商标与图案,上进风口上可装空气过滤网(17)。七、为了美观,可将电源线或电源插座藏于导风板后,并在面板(9)上设电源总开关。八、按如下方法操作空调(一)当希望柜机吸进低位置的空气时,则开启风门(11),同时关闭风门(8)。空气自风门(11)进入风机(3),经换热器(4),由出风口(18)吹出,实现制冷时的气流小循环或制热时的气流大循环。(二)当希望柜机吸进高位置的空气时,则开启风门(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下称室内机,其特征是机体上具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进风口(5)和(10)或(7)和(10),各进风口对应的进风通道上设有调节、分配进气量的风门(8)和(11),而出风口只有一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林堃林海燕何秀娥林海鸥张文璟林陆彦张玉芳张建宁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