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72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绝缘本体及若干电源端子对,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自基部向后延伸的延伸部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电源端子对固定于相应端子槽内,所述电源端子对分成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排,每排中的每一电源端子对包括两片电源端子,每片电源端子具有向前延伸的至少一接触部、收容于所述基部内的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基部后侧的第二水平部及自所述第二水平部弯折形成的焊脚,于高度方向上,每一电源端子的所述第二水平部位于其第一水平部的上侧,两排电源端子对的第一水平部之间的高度差大于两排电源端子对的第二水平部之间的高度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结构简单且能够传输大电流。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传统电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的导电面积有限,传输电流也无法提升;并且在与对接元件配对时需要借助其他配件,成本较高且使用不便。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传输大电流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电源端子对,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自所述基部向后延伸的延伸部及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端子槽,所述电源端子对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端子槽内,所述电源端子对分成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排,每排中的每一电源端子对包括两片电源端子,每片电源端子具有向前延伸的至少一接触部、收容于所述基部内的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基部后侧的第二水平部及自所述第二水平部弯折形成的焊脚,于高度方向上,每一电源端子的所述第二水平部位于其第一水平部的上侧,两排电源端子对的第一水平部之间的高度差大于两排电源端子对的第二水平部之间的高度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电源端子对,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自所述基部向后延伸的延伸部及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端子槽,所述电源端子对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端子槽内,所述电源端子对分成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排,其特征在于:每排中的每一电源端子对包括两片电源端子,每片电源端子具有向前延伸的至少一接触部、收容于所述基部内的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基部后侧的第二水平部及自所述第二水平部弯折形成的焊脚,于高度方向上,每一电源端子的所述第二水平部位于其第一水平部的上侧,两排电源端子对的第一水平部之间的高度差大于两排电源端子对的第二水平部之间的高度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电源端子对,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自所述基部向后延伸的延伸部及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端子槽,所述电源端子对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端子槽内,所述电源端子对分成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排,其特征在于:每排中的每一电源端子对包括两片电源端子,每片电源端子具有向前延伸的至少一接触部、收容于所述基部内的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基部后侧的第二水平部及自所述第二水平部弯折形成的焊脚,于高度方向上,每一电源端子的所述第二水平部位于其第一水平部的上侧,两排电源端子对的第一水平部之间的高度差大于两排电源端子对的第二水平部之间的高度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排电源端子对中任意一排电源端子对的接触部沿前后方向错开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的接触区沿前后方向错开的距离小于所述端子槽的插接部分的深度的三分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源端子对中的两片电源端子沿高度方向堆叠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辉殷定彬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