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68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包括浪涌防护结构,所述浪涌防护结构的外部包裹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靠近浪涌防护结构外表面的内部设置有灭弧结构,所述灭弧结构与浪涌防护结构的表面接触;所述防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流通部,所述流通部与所述灭弧结构均设置有变压器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灭弧结构,达到了对浪涌防护结构中的瞬态抑制二极管和半导体放电管外表面实现涂接变压器油,进而实现抑制电弧现象,将瞬态抑制二极管和半导体放电管置于变压器油中,有效抑制电弧问题,从而具有灭弧的特点。

A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浪涌防护器件
本技术涉及浪涌防护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浪涌防护器件。
技术介绍
在现代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浪涌电流和电压瞬变的情况,使电子设备老化而性能下降,甚至损坏电子设备。在中国专利网站上公开的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公开号为:CN204144269U),虽然具有瞬态抑制二极管的击穿电压精确度高、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低漏电流等优点,并且通过将瞬态抑制二极管连接半导体放电管,还降低了整个浪涌防护器件的结电容,以及降低了浪涌防护器件的箝位电压,提高了浪涌防护器件的性能的优点;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绝缘材料将瞬态抑制二极管和半导体放电管包裹住,在实际包裹过程中,其绝缘材料与瞬态抑制二极管和半导体放电管表面包裹时有时会存在气泡或间隙,而在浪涌产生时,其瞬间电压在被瞬态抑制二极管和半导体放电管吸收时,由于气泡或间隙的存在,会产生电弧现象,极易损坏浪涌防护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其具有将绝缘材料将瞬态抑制二极管和半导体放电管包裹住时存在气泡而容易产生电弧实现灭弧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包括浪涌防护结构,浪涌防护结构的外部包裹有防护外壳,防护外壳靠近浪涌防护结构外表面的内部设置有灭弧结构,灭弧结构与浪涌防护结构的表面接触。防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流通部,流通部与灭弧结构均设置有变压器油。进一步地,灭弧结构包括螺旋槽,螺旋槽的内侧内壁与浪涌防护结构的表面接触,变压器油设置于螺旋槽的内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旋槽将浪涌防护结构螺旋包裹住,使得产生电弧时,能够使用变压器油将其抑制住,防止造成损坏的问题。进一步地,防护外壳的外表侧面开设有导热孔,导热孔的一端内壁与螺旋槽的外侧内壁连通,导热孔的一端内壁固定插接有导热陶瓷柱。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热陶瓷柱将螺旋槽内的变压器油热量实现导出,同时导热陶瓷具有绝缘的效果,避免发生漏电事故。进一步地,导热孔的另一端内壁固定涂接有第一散热层,第一散热层的一端延伸至防护外壳的外表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散热层将导热陶瓷柱的热量再次实现传导至防护外壳的外部。进一步地,防护外壳的外表面固定涂接有第二散热层,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涂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散热涂料能够将防护外壳外部的热量进行绝缘散发的效果,同时还具有防水,耐腐效果,增加使用时间。进一步地,流通部包括存储腔,存储腔开设于防护外壳的内部,变压器油分别设置于两个存储腔的内部,两个存储腔内壁分别与螺旋槽的两端内壁首尾连通,两个存储腔的内壁通过防护外壳靠近其上表面的散热孔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液体热上冷下的原理,将螺旋槽内的变压器油实现动态流通的效果,只要变压器油吸收热量,就会根据热上冷下的原理实现自流通的效果。进一步地,防护外壳靠近存储腔外部的内部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开设有防护腔,防护腔的内部充有惰性气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惰性气体将存储腔内的变压器油实现意外防护的效果,将变压器油与外界相对隔离,利用惰性气体的惰性对变压器油实现保护的效果。综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灭弧结构,达到了对浪涌防护结构中的瞬态抑制二极管和半导体放电管外表面实现涂接变压器油,进而实现抑制电弧现象,将瞬态抑制二极管和半导体放电管置于变压器油中,有效抑制电弧问题,从而具有灭弧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浪涌防护结构;2、防护外壳;3、螺旋槽;4、导热孔;5、导热陶瓷柱;6、第一散热层;7、第二散热层;8、存储腔;9、通孔;10、防护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如图1-2所示,包括浪涌防护结构1,浪涌防护结构1的外部包裹有防护外壳2,防护外壳2靠近浪涌防护结构1外表面的内部设置有灭弧结构,灭弧结构与浪涌防护结构1的表面接触。防护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流通部,流通部与灭弧结构均设置有变压器油。进一步地,灭弧结构包括螺旋槽3,螺旋槽3的内侧内壁与浪涌防护结构1的表面接触,变压器油设置于螺旋槽3的内部。螺旋槽3将浪涌防护结构1螺旋包裹住,使得产生电弧时,能够使用变压器油将其抑制住,防止造成损坏的问题。进一步地,防护外壳2的外表侧面开设有导热孔4,导热孔4的一端内壁与螺旋槽3的外侧内壁连通,导热孔4的一端内壁固定插接有导热陶瓷柱5。导热陶瓷柱5将螺旋槽3内的变压器油热量实现导出,同时导热陶瓷具有绝缘的效果,避免发生漏电事故。进一步地,导热孔4的另一端内壁固定涂接有第一散热层6,第一散热层6的一端延伸至防护外壳2的外表面。第一散热层6将导热陶瓷柱5的热量再次实现传导至防护外壳2的外部。进一步地,防护外壳2的外表面固定涂接有第二散热层7,第一散热层6和第二散热层7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涂料。散热涂料能够将防护外壳2外部的热量进行绝缘散发的效果,同时还具有防水,耐腐效果,增加使用时间;散热涂料,是通过提高物体表面辐射效率特别是提高红外辐射效率,增强物体散热性能。具有成本低,实施起来简单。辐射散热降温涂料直接施工到要散热降温的物体表面,辐射散热降温涂料能够以8-13.5μm红外波长向大气空间辐射物体上的热量,降低物体表面和内部温度,散热降温明显。涂料散热不受周围介质影响,涂料散热可以在真空环境中使用。涂料在起到辐射降温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自洁性、绝缘性、防腐性、防水性、抗酸碱等性能。进一步地,流通部包括存储腔8,存储腔8开设于防护外壳2的内部,变压器油分别设置于两个存储腔8的内部,两个存储腔8内壁分别与螺旋槽3的两端内壁首尾连通,两个存储腔8的内壁通过防护外壳2靠近其上表面的散热孔连通。利用液体热上冷下的原理,将螺旋槽3内的变压器油实现动态流通的效果,只要变压器油吸收热量,就会根据热上冷下的原理实现自流通的效果;同时可将连通两个存储腔8连通的孔靠近至第二散热层7,再次实现散热。进一步地,防护外壳2靠近存储腔8外部的内部开设有通孔9,通孔9的内壁开设有防护腔10,防护腔10的内部充有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将存储腔8内的变压器油实现意外防护的效果,将变压器油与外界相对隔离,利用惰性气体的惰性对变压器油实现保护的效果。通过设置灭弧结构,达到了对浪涌防护结构1中的瞬态抑制二极管和半导体放电管外表面实现涂接变压器油,进而实现抑制电弧现象,将瞬态抑制二极管和半导体放电管置于变压器油中,有效抑制电弧问题,从而具有灭弧的特点。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包括浪涌防护结构(1),所述浪涌防护结构(1)的外部包裹有防护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2)靠近浪涌防护结构(1)外表面的内部设置有灭弧结构,所述灭弧结构与浪涌防护结构(1)的表面接触;/n所述防护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流通部,所述流通部与所述灭弧结构均设置有变压器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浪涌防护器件,包括浪涌防护结构(1),所述浪涌防护结构(1)的外部包裹有防护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2)靠近浪涌防护结构(1)外表面的内部设置有灭弧结构,所述灭弧结构与浪涌防护结构(1)的表面接触;
所述防护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流通部,所述流通部与所述灭弧结构均设置有变压器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结构包括螺旋槽(3),所述螺旋槽(3)的内侧内壁与所述浪涌防护结构(1)的表面接触,所述变压器油设置于螺旋槽(3)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2)的外表侧面开设有导热孔(4),所述导热孔(4)的一端内壁与所述螺旋槽(3)的外侧内壁连通,所述导热孔(4)的一端内壁固定插接有导热陶瓷柱(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浪涌防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顺烨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