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弧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673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灭弧直流接触器,包括外壳、进风壳、散热壳,进风壳内部安装有风扇,风扇包括电机、叶轮,叶轮固定在输出轴一端上,输出轴安装在电机内;进风壳、散热壳内部之间通过气管连通,散热壳上设置有排风槽;外壳内部分别设置有灭弧腔、驱动腔,灭弧腔内固定有进电导电柱、出电导电柱、动触板;外壳一端上设置有沉槽,沉槽与卡接板一端卡合装配,螺栓穿过卡接板后与外壳通过螺纹旋合装配装配固定;卡接板另一端固定在散热罩上,散热罩外壁上设置有数个散热条,两个散热条之间构成散热槽;散热罩内部固定有引弧环,引弧环与散热罩内壁之间还分别固定有四块磁钢;引弧环与散热罩内之间的间隙通过导热硅脂填充。

A kind of arc extinguishing DC cont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弧直流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接触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灭弧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目前接触器已经是应用十分广泛的电器之一,其技术也相对成熟。但是,接触器在其引线柱(静触点)与动触板(动触点)接触导电或分离时,很容易出现电弧,这个电弧会产生高温,从而将灭弧腔内的空气快速加热,水的空气急速膨胀,这很容易造成爆炸。目前针对这一情况主要是增加接触器的散热设计,如将引弧环直接外露,从而加速引弧环上热量的散发。但是这种设计缺陷也比较大,主要是引弧环热量较高,容易烫坏与之接触的物品。而且引弧环外露面积小,散热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灭弧直流接触器,其具有较快的散热速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灭弧直流接触器,包括外壳、进风壳、散热壳,进风壳内部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包括电机、叶轮,叶轮固定在输出轴一端上,输出轴安装在电机内;所述进风壳、散热壳内部之间通过气管连通,所述散热壳上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弧直流接触器,包括外壳、进风壳、散热壳,其特征是:进风壳内部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包括电机、叶轮,叶轮固定在输出轴一端上,输出轴安装在电机内;所述进风壳、散热壳内部之间通过气管连通,所述散热壳上设置有排风槽;/n所述外壳内部分别设置有灭弧腔、驱动腔,所述灭弧腔内固定有进电导电柱、出电导电柱、动触板;所述外壳一端上设置有沉槽,所述沉槽与卡接板一端卡合装配,螺栓穿过卡接板后与外壳通过螺纹旋合装配装配固定;所述卡接板另一端固定在散热罩上,所述散热罩外壁上设置有数个散热条,两个散热条之间构成散热槽;/n所述散热罩内部固定有引弧环,引弧环与散热罩内壁之间还分别固定有四块磁钢;所述引弧环与散热罩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弧直流接触器,包括外壳、进风壳、散热壳,其特征是:进风壳内部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包括电机、叶轮,叶轮固定在输出轴一端上,输出轴安装在电机内;所述进风壳、散热壳内部之间通过气管连通,所述散热壳上设置有排风槽;
所述外壳内部分别设置有灭弧腔、驱动腔,所述灭弧腔内固定有进电导电柱、出电导电柱、动触板;所述外壳一端上设置有沉槽,所述沉槽与卡接板一端卡合装配,螺栓穿过卡接板后与外壳通过螺纹旋合装配装配固定;所述卡接板另一端固定在散热罩上,所述散热罩外壁上设置有数个散热条,两个散热条之间构成散热槽;
所述散热罩内部固定有引弧环,引弧环与散热罩内壁之间还分别固定有四块磁钢;所述引弧环与散热罩内之间的间隙通过导热硅脂填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直流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散热壳一端上固定有法兰盘,法兰盘上设置有贯穿孔,螺钉穿过贯穿孔后与外部设备装配固定,以固定外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直流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进电导电柱、出电导电柱分别与电源、用电设备导电连接,所述动触板用于将进电导电柱、出电导电柱的电流导通;动触板固定在推轴一端,推轴另一端穿过隔板后进入驱动腔内,隔板用于将灭弧腔和驱动腔密封分割,所述驱动腔内、推轴圆周外安装有线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直流接触器,其特征是:动触板上设置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之间导电连接,且第一触点、第二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宪陪
申请(专利权)人:炬恩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