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94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罩,属于包装继电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继电器罩结构上稳定性不佳的问题。本继电器罩本体,其上部开口,包括一主体腔和一副体腔,主体腔和副体腔通过隔板隔开;一主体腔,由侧板一、侧板二、侧板三和隔板首尾相接构成,一副体腔,底部设有开口一,副体腔的侧面由第一平面和斜面构成,斜面设于平面与底面之间且斜面与底面的夹角为钝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置合理,通过主体腔、副体腔等以匹配继电器的各个元件,确保继电器稳固置放,使用方便;加强筋二为T型而且成对对称设置,使得继电器罩整体的强度提升,放置时稳定性好。

A relay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罩
本技术属于继电器
,涉及一种继电器罩。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器元件。通常,继电器主要包括绝缘外壳和容纳在外壳中的线圈元件、触点元件和电磁铁等部件。继电器的输入端子与线圈元件电连接,继电器的输出端子与触点元件电连接。继电器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一般从外壳的底部伸出,以便焊接到电路板上。在现有技术中,继电器用的保护罩存在下述问题:1在耐冲击性检测时,容易脱落;2在继电器用保护罩高温状态下,冷却成型时,侧壁容易形成凹坑,缩痕大,影响整体的外观效果。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继电器用罩壳结构上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结构合理、稳定性好的继电器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稳定性好的继电器罩。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继电器罩,包括:继电器罩本体,其上部开口,包括一主体腔和一副体腔,主体腔和副体腔通过隔板隔开;一主体腔,由侧板一、侧板二、侧板三和隔板首尾相接构成,一副体腔,底部设有开口一,副体腔的侧面由第一平面和斜面构成,斜面设于平面与底面之间且斜面与底面的夹角为钝角。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斜面的外侧设有支撑部,该支撑部的侧面与第一平面在同一平面上,该支撑部的底面与主体腔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侧板三的外部一体式设有过渡槽和安装槽,过渡槽的侧壁为L型且过渡槽底面与安装槽相接,过渡槽与主体腔联通。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安装槽为长方形且侧壁上成对设有U型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若干定位柱。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继电器罩本体的底面上成对设有T字型加强筋二,所述侧板一上设有加强筋三且加强筋三沿侧板一纵向延伸并与加强筋二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通过主体腔、副体腔等以匹配继电器的各个元件,确保继电器稳固置放,使用方便;侧面由第一平面和斜面构成,斜面设于第一平面与底面之间且斜面与底面的夹角为钝角。高温状态下,冷却成型侧壁不易形成凹坑,缩痕小,整体的外观效果佳;加强筋二为T型而且成对对称设置,使得继电器罩整体的强度提升,放置时稳定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继电器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继电器罩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继电器罩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继电器罩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继电器罩的俯视图。图中,1-继电器罩本体,11-隔板,12-加强筋二,2-主体腔,21-侧板一,22-侧板二,23-侧板三,231-过渡槽,232-安装槽,2321-定位柱,2322-U型槽,2323-加强筋一,24-侧面,241-第一平面,242-斜面,25-支撑部,3-副体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如图1至图5所示,本继电器罩包括:继电器罩本体1,其上部开口,一主体腔2和一副体腔3,主体腔2和副体腔3通过隔板11隔开;一主体腔2,由侧板一21、侧板二22、侧板三23和隔板11首尾相接构成,一副体腔3,底部设有开口一31,副体腔3的侧面24由第一平面241和斜面242构成,斜面242设于平面241与底面之间且斜面242与底面的夹角为钝角。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器元件。通常,继电器主要包括绝缘外壳和容纳在外壳中的线圈元件、触点元件和电磁铁等部件。继电器的输入端子与线圈元件电连接,继电器的输出端子与触点元件电连接。继电器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一般从外壳的底部伸出,以便焊接到电路板上。在现有技术中,继电器用的保护罩存在下述问题:1在耐冲击性检测时,容易脱落;2在继电器用保护罩高温状态下,冷却成型时,侧壁容易形成凹坑,缩痕大,影响整体的外观效果。为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继电器罩,通过设置主体腔2、副体腔3等以匹配继电器的各个元件,包括线圈元件、触点元件和电磁铁等部件,通过副体腔3的侧面以及整体结构的设计,使得在耐冲击性检测时,不易脱落。具体的,侧面24由第一平面241和斜面242构成,斜面242设于第一平面241与底面之间且斜面242与底面的夹角为钝角。对比现有技术,上述结构的改变使得高温状态下,冷却成型侧壁不易形成凹坑,缩痕小,整体的外观效果佳。此处优选主体腔2的四周侧壁均具有一定厚度,对比现有技术,厚度减薄。四周侧壁的厚度整体减薄进一步使得冷却成型的过程中,不易形成凹坑,缩痕小,外观效果佳。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斜面242的外侧设有支撑部25,该支撑部25的侧面与第一平面241在同一平面上,该支撑部25的底面与主体腔2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此处优选支撑部25设于斜面242的中部位置,由于斜面241的设置使得继电器罩本体1的整体结构为上部开口的不规则结构,在放置以及安装继电器后,容易放置不平稳,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倾倒。通过支撑部25的设置,抵消了斜面242设置带来的问题。通过设置支撑部25的侧面与第一平面241在同一平面上,该支撑部25的底面与主体腔2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支撑部25的设置使得副体腔3与底面的接触由线与面的接触变为面与面的接触,提高了继电器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放置平稳,即使受到外力也不会倾倒。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侧板三23的外部一体式设有过渡槽231和安装槽232,过渡槽231的侧壁为L型且过渡槽底面与安装槽232相接,过渡槽231与主体腔2联通。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在侧板三23的外部设有过渡槽231和安装槽232,且过渡槽231与主体腔2相联通,如此设置有利于继电器上的元器件在继电器罩本体上的安装,对比现有技术,过渡槽231的侧壁为L型且过渡槽底面与安装槽232相接,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便于继电器的安装而且保证了被安装的继电器的电性能。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安装槽232为长方形且侧壁上成对设有U型槽2322,安装槽232内设有若干定位柱2321。具体的,定位柱2321的数量为两个,而且定位柱2321与安装槽232之间还设有加强筋一2323,定位柱2321用于继电器端子的固定,加强筋一2323的设置使得整个定位柱2321的稳定性提高,有利于整体强度加强。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继电器罩本体1的底面上成对设有T字型加强筋二12,侧板一21上设有加强筋三13且加强筋三13沿侧板一21纵向延伸与加强筋二12相连。通过在继电器罩本体1的底面上设置成对的加强筋二12,对比现有技术的面与面接触,本继电器罩为线与面接触,减少了继电器罩本体1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摩擦带来的磨损。加强筋二12为T型而且成对对称设置,使得继电器罩整体的强度提升,放置时稳定性好。本继电器罩结构设置合理,通过主体腔2、副体腔3等以匹配继电器的各个元件,确保继电器稳固置放,使用方便;侧面24由第一平面241和斜面242构成,斜面2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罩,其特征在于,包括:/n继电器罩本体(1),其上部开口,包括一主体腔(2)和一副体腔(3),主体腔(2)和副体腔(3)通过隔板(11)隔开;/n一主体腔(2),由侧板一(21)、侧板二(22)、侧板三(23)和隔板(11)首尾相接构成,/n一副体腔(3),底部设有开口一(31),副体腔(3)的侧面(24)由第一平面(241)和斜面(242)构成,斜面(242)设于平面(241)与底面之间且斜面(242)与底面的夹角为钝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继电器罩本体(1),其上部开口,包括一主体腔(2)和一副体腔(3),主体腔(2)和副体腔(3)通过隔板(11)隔开;
一主体腔(2),由侧板一(21)、侧板二(22)、侧板三(23)和隔板(11)首尾相接构成,
一副体腔(3),底部设有开口一(31),副体腔(3)的侧面(24)由第一平面(241)和斜面(242)构成,斜面(242)设于平面(241)与底面之间且斜面(242)与底面的夹角为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242)的外侧设有支撑部(25),该支撑部(25)的侧面与第一平面(241)在同一平面上,该支撑部(25)的底面与主体腔(2)的底面在同一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怡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群峰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