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94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2:07
一种组合继电器,具有相对连接的底座及上盖;底座的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底座分隔为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电磁模组,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第二电磁模组;第一电磁模组远离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动触头及第一静触头,朝向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动触头及第二静触头;第二电磁模组朝向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动触头及第三静触头,远离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动触头及第四静触头。如此通过组合继电器实现三相电互锁且单相连通、安装简单方便、减少端子焊接、连接可靠。

Combined re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
,特别是一种组合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三相电因为每相用户的负荷不一致,导致三相电的相间电流(或电压)的幅值不一致,相间电流(或电压)幅值超过一定范围时,须对三相负荷进行调节,从而使不平衡的负荷差异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现有的三相负荷平衡自动调节装置通常采用三个单相继电器分别控制A相、B相及C相的通断,通过三个单相继电器的组合作用使得其中一相接入负载。三相之间不能实现互锁,可能导致同时有两相或两相以上接入负载,导致相间短路,三个继电器的安装比较复杂、麻烦,端子的数量较多,端子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较多的焊接连接点容易出现连接失效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三相电互锁且单相连通、安装简单方便、减少端子焊接、连接可靠的组合继电器,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组合继电器,具有相对连接的底座及上盖;底座的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底座分隔为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电磁模组,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第二电磁模组;第一电磁模组远离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动触头及第一静触头,第一电磁模组朝向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动触头及第二静触头;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衔铁,第一衔铁远离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连接支脚,连接支脚与一第一滑杆的中部连接,第一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动触头及第二动触头连接;第二电磁模组朝向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动触头及第三静触头,第二电磁模组远离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动触头及第四静触头;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衔铁,第二衔铁远离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连接支脚,连接支脚与一第二滑杆的中部连接,第二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动触头及第四动触头连接;组合继电器还包括与第一动触头连接的第一端子、与第二动触头连接的第二端子、与第一静触头连接的第三端子、与第二静触头连接的第四端子、与第三动触头连接的第五端子、与第四动触头连接的第六端子、与第三静触头连接的第七端子、与第四静触头连接的第八端子;第一端子与外部三相电的A相连接,第二端子与外部三相电的B相连接;第六端子与外部三相电的C相连接;第三端子与第四端子及第五端子均一体连接;第七端子与第八端子均一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模组上设置有若干穿过上盖的第一接线端,第二电磁模组上设置有若干穿过上盖的第二接线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杆及第二滑杆附近设置有动触头状态感应器,动触头状态感应器包括突出设置于第一滑杆或第二滑杆的侧壁上的抵接块、相对上盖固定设置的感应静触头及设置于感应静触头靠近抵接块的一侧的感应动触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组合继电器具有相对连接的底座及上盖;底座的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底座分隔为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电磁模组,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第二电磁模组;第一电磁模组远离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动触头及第一静触头,第一电磁模组朝向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动触头及第二静触头;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衔铁,第一衔铁远离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连接支脚,连接支脚与一第一滑杆的中部连接,第一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动触头及第二动触头连接;第二电磁模组朝向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动触头及第三静触头,第二电磁模组远离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动触头及第四静触头;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衔铁,第二衔铁远离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连接支脚,连接支脚与一第二滑杆的中部连接,第二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动触头及第四动触头连接;组合继电器还包括与第一动触头连接的第一端子、与第二动触头连接的第二端子、与第一静触头连接的第三端子、与第二静触头连接的第四端子、与第三动触头连接的第五端子、与第四动触头连接的第六端子、与第三静触头连接的第七端子、与第四静触头连接的第八端子;第一端子与外部三相电的A相连接,第二端子与外部三相电的B相连接;第六端子与外部三相电的C相连接;第三端子与第四端子及第五端子均一体连接;第七端子与第八端子均一体连接。如此通过一个组合继电器实现三相电互锁且单相连通、安装简单方便、减少端子焊接、连接可靠。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具有本技术提供的组合继电器的低压负荷自动平衡控制开关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低压负荷自动平衡控制开关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低压负荷自动平衡控制开关移除端子支架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组合继电器及开关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组合继电器移除上盖后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4中的组合继电器移除上盖后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组合继电器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1至图4,一种具有本技术提供的组合继电器的低压负荷自动平衡控制开关,包括本技术提供的组合继电器10、开关继电器20及与组合继电器10、开关继电器20均连接的端子组件30。端子组件30包括端子座31、嵌设于端子座31上的若干端子柱32及与端子柱32螺纹连接的锁紧螺钉33。端子柱32的末端开设有连接孔,锁紧螺钉33可活动地伸入到连接孔中。开关继电器20具有一个与组合继电器10连接的进线端子21、一个与端子组件30连接的出线端子32及套设于出线端子32上的互感器33。互感器33用于感应出线端子32上的电流。组合继电器10具有相对连接的底座11及上盖12。请参考图5,底座11的中部设置有隔板101,隔板101将底座11分隔为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第一空腔的中部设置有第一电磁模组13,第二空腔中部设置有第二电磁模组14。第一电磁模组13上设置有若干穿过上盖12的第一接线端137,第二电磁模组14上设置有若干穿过上盖12的第二接线端147。第一电磁模组13远离第二电磁模组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动触头131及第一静触头132。第一电磁模组13朝向第二电磁模组1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动触头133及第二静触头134。第一电磁模组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衔铁135。第一衔铁135远离第一电磁模组13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连接支脚,连接支脚与一第一滑杆136的中部连接,第一滑杆13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动触头131及第二动触头133连接。第一电磁模组13通电时将驱动第一衔铁135绕中心轴摆动,从而使得第一滑杆136滑动,进而带动第一动触头131与第一静触头132抵接或分离,同时带动第二动触头133与第二静触头134分离或抵接。当第一动触头131与第一静触头132抵接时,第二动触头133与第二静触头134分离;同理,当第一动触头131与第一静触头132分离时,第二动触头133与第二静触头134抵接。第二电磁模组14朝向第一电磁模组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对连接的底座及上盖;底座的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底座分隔为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电磁模组,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第二电磁模组;第一电磁模组远离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动触头及第一静触头,第一电磁模组朝向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动触头及第二静触头;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衔铁,第一衔铁远离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连接支脚,连接支脚与一第一滑杆的中部连接,第一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动触头及第二动触头连接;第二电磁模组朝向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动触头及第三静触头,第二电磁模组远离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动触头及第四静触头;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衔铁,第二衔铁远离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连接支脚,连接支脚与一第二滑杆的中部连接,第二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动触头及第四动触头连接;组合继电器还包括与第一动触头连接的第一端子、与第二动触头连接的第二端子、与第一静触头连接的第三端子、与第二静触头连接的第四端子、与第三动触头连接的第五端子、与第四动触头连接的第六端子、与第三静触头连接的第七端子、与第四静触头连接的第八端子;第一端子与外部三相电的A相连接,第二端子与外部三相电的B相连接;第六端子与外部三相电的C相连接;第三端子与第四端子及第五端子均一体连接;第七端子与第八端子均一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对连接的底座及上盖;底座的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底座分隔为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电磁模组,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第二电磁模组;第一电磁模组远离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动触头及第一静触头,第一电磁模组朝向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动触头及第二静触头;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衔铁,第一衔铁远离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连接支脚,连接支脚与一第一滑杆的中部连接,第一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动触头及第二动触头连接;第二电磁模组朝向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动触头及第三静触头,第二电磁模组远离第一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动触头及第四静触头;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衔铁,第二衔铁远离第二电磁模组的一侧突出设置有连接支脚,连接支脚与一第二滑杆的中部连接,第二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动触头及第四动触头连接;组合继电器还包括与第一动触头连接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培浩郑旭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格蕾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