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变压器事故本体排油装置,整体安装于变压器侧边,包括柜体、托架、排油管路以及电动阀其中排油管路贯穿柜体,在柜体内的部分通过托架支撑,排油管路一端与变压器排油口相连,另一端接至事故油池;电动阀设于柜体内的排油管路上;排油管路的水平高度低于排油管路油出口高度;排油管路具有两个支路,并行连通于两端联管之间,一端通过第一联管与变压器排油口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联管接至事故油池;各支路上分别设有电动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自然排油原理,不使用油泵,减少故障点;排油时间短,有利于防止火灾扩大;采用防止拒动的方案,可靠性高,故障反馈及时有效;排油装置配备波纹管,消除焊接及安装误差。
An oil drain device for transformer accident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事故本体排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排油装置,具体为一种变压器事故本体排油装置。
技术介绍
引起变压器火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一旦发生火灾,应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火情。变压器大多是油浸自然冷却式。变压器油是石油的一种产品,闪点约为140℃,并易蒸发燃烧。如果变压器油大量流入火灾区域,将引发更大的损失。实践证明,当安装有变压器的变电站、换流站以及其他大型变压器室等场所发生火灾时,将变压器本体内的变压器油高效、稳定排出,可有效降低火灾扩大的风险。而目前,进行变压器排油时需要人工进到现场手动操作,而在火灾现场进行排油极大威胁了人员的生命安全,增加了灭火作业的危险性,基本是无法操作的。因此有必要为变电站、换流站以及其他大型变压器室等场所配置排油装置,而目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变压器事故本体排油装置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变压器火灾现场没有排油设施、无法进行变压器人工排油操作等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远程操作、有效降低火灾扩大风险的变压器事故本体排油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变压器事故本体排油装置,整体安装于变压器侧边,包括柜体、托架、排油管路以及电动阀其中排油管路贯穿柜体,在柜体内的部分通过托架支撑,排油管路一端与变压器排油口相连,另一端接至事故油池;电动阀设于柜体内的排油管路上;排油管路的水平高度低于排油管路油出口高度。排油管路具有两个支路,并行连通于两端联管之间,一端通过第一联管与变压器排油口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联管接至事故油池;各支路上分别设有电动阀。电动阀配有泄漏监测仪。排油管路穿过柜体的夹层处填充保温耐火材料,并通过盖板封堵。柜体为具有上盖及维修门的双层钣金结构,在双层钣金结构的夹层之间填充保温耐火材料,在上盖及维修门处粘贴防火阻燃胶条。在排油管路上设有波纹管段。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自然排油原理,不使用油泵,减少故障点;排油时间短,有利于防止火灾扩大。2.本专利技术排油装置采用两个电动阀并联,防止拒动的方案,可靠性高;排油装置配备泄漏监测仪,如电动阀出现渗漏,泄漏监测仪会给出报警信号,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检修,故障反馈及时有效;排油装置配备波纹管,消除焊接及安装误差。3.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层柜体保温机构,在柜体双层钣金之间填充保温耐火材料硅酸铝针刺毯,在上盖及维修门处粘贴防火阻燃胶条,以确保火灾发生时的极限高温工况下,电动阀能够正常工作,完成本体排油过程。4.本专利技术中排油装置管路与柜体之间的间隙用保温耐火材料填充后,使用盖板进行封堵,使保温耐火材料均匀紧密地填充在管路进出口处,防止火灾时热量从该处进入柜体内部。5.本专利技术在变压器发生火灾时,通过远方控制排油装置启动,将变压器本体内的油通过排油装置排出至事故油池,解决了由于变压器本体排油不便,变压器油大量流入火灾区域,引发更大损失的问题,在变电站、换流站以及其他大型变压器室等场所得到广泛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变压器事故本体排油装置与变压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中保温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中盖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柜体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排油装置,B为变压器,1为柜体,2为托架,3为第一联管,4为第一电动阀,5为联管,6为第一波纹管,7为第二联管,8为第二电动阀,9为联管,10为第二波纹管,11为电动阀,12为泄漏监测仪,13为盖板,14为保温耐火材料,15为上盖,16为维修门,17为防火阻燃胶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变压器事故本体排油装置,整体安装于变压器侧边,包括柜体1、托架2、排油管路以及电动阀,其中排油管路贯穿柜体1,在柜体1内的部分通过托架2支撑,排油管路一端与变压器排油口相连,另一端接至事故油池;电动阀设于柜体1内的排油管路上,电动阀的控制端与电气控制装置相连;排油管路的水平高度低于排油管路油出口高度。如图3所示,排油管路具有两个支路,并行连通于两端联管之间,一端通过第一联管与变压器排油口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联管7接至事故油池;各支路上分别设有电动阀。本实施例中,排油管路的两个支路上各设一个电动阀,分别是第一电动阀4和第二电动阀8(阀门的规格均采用DN150),两个电动阀均配有泄漏监测仪。排油管路和电动阀分别与泄漏监测仪12(本实施例采用HS-P3)相连。当有漏油时,先流过电动阀到达联管(或单支排油管路),然后流入泄漏监测仪12,通过泄漏监测仪12对常闭状态下的电动阀监测其是否漏油。排油管路穿过柜体1的夹层处填充保温耐火材料,14并通过盖板13(本实施例采用半圆形)封堵,如图4A~4B所示。如图5所示,柜体1为具有上盖15及维修门16的双层钣金结构,在双层钣金结构的夹层之间填充保温耐火材料硅酸铝针刺毯,在上盖15及维修门16处粘贴防火阻燃胶条17,确保火灾发生时的高温工况下,电动阀能够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工作,完成本体排油过程。在排油管路上设有波纹管段。本实施例以两个支路为例,具有第一波纹管6和第二波纹管10,分别安装于两个支路上的电动阀与一端联管之间,用于消除焊接及安装误差。具有两个支路的变压器事故本体排油装置工作过程如下:当变压器正常运行时,本体排油装置处于非排油状态,第一电动阀4、第二电动阀8处于常闭状态,防止变压器本体中的油进入事故油池;两个泄漏监测仪12分别监测第一电动阀4、第二电动阀8的常闭状态,如产生泄漏,泄漏监测仪会给出报警信号,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当变压器发生火灾时,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控制使本体排油装置进入排油状态,第一电动阀4、第二电动阀8打开,变压器本体中的变压器油通过重力作用,通过具有两个支路排油管路自然排入到事故油池中。只有一个排油管路的排油系统也可实现本装置的功能,但因无法保证电动阀正常开闭而影响动作的可靠性。本排油装置适用于变压器本体排油系统,采用自然排油原理,不使用油泵,减少故障点;排油时间短,有利于防止火灾扩大,采用两个电动阀并联,防止拒动,可靠性高;本排油装置配备波纹管,实现焊接及安装误差的消除;本排油装置管路与柜体之间的间隙,用保温耐火材料填充后,使用盖板进行封堵;使用双层柜体保温机构,在柜体双层钣金之间填充保温耐火材料硅酸铝针刺毯,在上盖及维修门处粘贴防火阻燃胶条。确保火灾发生时的极限高温工况下,电动阀能够正常工作,完成本体排油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事故本体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体安装于变压器侧边,包括柜体、托架、排油管路以及电动阀,其中排油管路贯穿柜体,在柜体内的部分通过托架支撑,排油管路一端与变压器排油口相连,另一端接至事故油池;电动阀设于柜体内的排油管路上;排油管路的水平高度低于排油管路油出口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事故本体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体安装于变压器侧边,包括柜体、托架、排油管路以及电动阀,其中排油管路贯穿柜体,在柜体内的部分通过托架支撑,排油管路一端与变压器排油口相连,另一端接至事故油池;电动阀设于柜体内的排油管路上;排油管路的水平高度低于排油管路油出口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事故本体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油管路具有两个支路,并行连通于两端联管之间,一端通过第一联管与变压器排油口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联管接至事故油池;各支路上分别设有电动阀。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睿智,周良,王冬冬,任霞,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方特变电工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