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科普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59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震科普模型,包括支撑架、振动平台、振动电机和场景模型,振动平台位于支撑架上方,且在振动平台的底部与支撑架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支撑部件,场景模型固定连接于振动平台的底部,支撑架中间设置为能够容纳所述场景模型的镂空结构;场景模型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固定连接于振动平台的底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第一壳体中设置有包含学校模型的建筑物群模型,第二壳体中设置有能够展示教室场景的教室模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震科普模型,能够完成地震灾害的科普教育,同时还能亲身体验。

A popular model of earthquake sc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科普模型
本技术属于科普教育
,具体涉及一种地震科普模型。
技术介绍
我国关于地震的科普教育是所有科普教育中比较匮乏的,尤其是在中小学生当中,由于地震灾害的认知不足,一旦发生地震时,往往很难从容应对,因此,地震灾害的科普教育尤为重要。现有的地震灾害科普教育主要是通过一些地震科普模型来实现,通过一振动电机带动一平台振动,在平台上设置建筑物模型,功能单一,缺乏趣味性,很难亲身感受地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地震科普模型,能够在进行科普教育的过程中,也能够亲身体验地震震感,从而对地震灾害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震科普模型,包括支撑架、振动平台、振动电机和场景模型,所述的振动平台位于所述的支撑架上方,且在所述的振动平台的底部与所述的支撑架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支撑部件,所述的场景模型固定连接于所述的振动平台的底部,所述的支撑架中间设置为能够容纳所述场景模型的镂空结构;所述的场景模型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震科普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振动平台、振动电机和场景模型,所述的振动平台位于所述的支撑架上方,且在所述的振动平台的底部与所述的支撑架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支撑部件,所述的场景模型固定连接于所述的振动平台的底部,所述的支撑架中间设置为能够容纳所述场景模型的镂空结构;/n所述的场景模型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和所述的第二壳体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的振动平台的底部,所述的第一壳体与所述的第二壳体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的第一壳体中设置有包含学校模型的建筑物群模型,所述的第二壳体中设置有能够展示教室场景的教室模型;/n所述的振动电机包括电机固定板、第一振动电机、第二振动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科普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振动平台、振动电机和场景模型,所述的振动平台位于所述的支撑架上方,且在所述的振动平台的底部与所述的支撑架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支撑部件,所述的场景模型固定连接于所述的振动平台的底部,所述的支撑架中间设置为能够容纳所述场景模型的镂空结构;
所述的场景模型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和所述的第二壳体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的振动平台的底部,所述的第一壳体与所述的第二壳体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的第一壳体中设置有包含学校模型的建筑物群模型,所述的第二壳体中设置有能够展示教室场景的教室模型;
所述的振动电机包括电机固定板、第一振动电机、第二振动电机和第三振动电机,所述的电机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的第一壳体和所述的第二壳体的底部,所述的第一振动电机、所述的第二振动电机和所述的第三振动电机具有不同的振动频率,所述的第一振动电机、所述的第二振动电机和所述的第三振动电机并排固定于所述的电机固定板的底部;
所述的振动平台的顶部设置有护栏,所述的支撑架的其中一侧设置有扶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科普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的底部具有若干个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林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优诺科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