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下摄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摄影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水下摄影机采用无线方式传输数据信号会因距离增加导致信号接收不良的技术问题,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中部安装推进机架和储水腔,所述装置主体尾端安装调向节,所述装置主体的下方安装支架,所述装置主体的前部安装透明罩,所述透明罩内安装摄影机;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安装脊背,所述脊背内部设置信号发射端,所述摄影机通过所述信号发射端进行数据传输。装置内部的放大电路中采用两组放大芯片,且两者组成桥式功率放大器,实现发射功率的放大,提高整体远程控制时信号发射的稳定性。
An underwater came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摄影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下摄影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摄影装置。
技术介绍
在摄影工作中需要在进行特殊的情况下进行摄像取景等工作,现有技术中针对于水下摄影的方式有多种,并且现有市场中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水下摄影,现有技术中的水下摄影机大多需要在有线的前提下进行视频的传输,并且在进行拍摄时容易产生镜头的晃动导致拍摄视频质量的下降。水下摄像机在进行远距离拍摄时,随着距离的增加会导致控制信号传输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大多的水下远距离拍摄时会出现机体由于水流的冲击导致机体损毁或者迷失的问题,因此针对于机体的安全回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水下摄影装置在进行水下摄影时机体整体的灵活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摄影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下摄影机采用无线方式传输数据信号会因距离增加导致信号接收不良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摄影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中部安装推进机架和储水腔,所述装置主体尾端安装调向节,所述装置主体的下方安装支架,所述装置主体的前部安装透明罩,所述透明罩内安装摄影机;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安装脊背,所述脊背内部设置信号发射端,所述摄影机通过所述信号发射端进行数据传输。所述信号发射端连接桥式放大模块,所述桥式放大模块包括两组并联连接的放大器。所述摄影机安装有镜头,所述镜头的一端与防抖动支架相连,所述防抖动支架包括磁铁支架和固定端盖,所述磁铁支架上设有驱动线圈,所述固定端盖上设有陀螺仪传感器和微芯片,所述镜头的外侧加设有活动滤镜。所述支架包括一端与所述装置主体连接的地脚支撑杆,所述地脚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地杆,所述地杆的下侧端开设有长条状槽口,所述地杆内部填充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火花塞。所述地脚支撑杆内部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调向节设置有两组转向槽,所述转向槽相互垂直分布在调向节的外表面。所述推进机架有两组,分别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每个所述推进机架的内部安装一台电机,所述电机分别为电机Ma和电机Mb;所述装置主体的尾端安装电机Mc和电机Md,所述电机Mc和电机Md位于装置主体的两侧;在电机驱动电路中,所述电机Ma与电机Mb并联后的总体与所述电机Mc和电机Md并联后的总体并联。所述电机Ma和电机Mb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弧面状的第一网孔板;所述电机Mc和电机Md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弧面状的第二网孔板。所述储水腔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储水腔与装置主体的衔接处设置密封结构。所述装置主体设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位于所述透明罩的下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一种水下摄影装置,装置内部的放大电路中采用两组放大芯片,且两者组成桥式功率放大器,实现发射功率的放大,提高整体远程控制时信号发射的稳定性;(2)本技术所述一种水下摄影装置,镜头处内部加设防抖动结构,在实际水下工作时,能够在机体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减少由于自身运动或者受到水流冲击时导致机体镜头晃动情况,提高摄像视频的质量;(3)本技术所述一种水下摄影装置,在地杆的内部加设气囊,并且在气囊的内部加设电火花塞,使机体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通过气囊的作用浮出水面,减小不必要的损失;(4)本技术所述一种水下摄影装置,整体采用仿生学原理,在机体的尾端通过加设多向调节的调节轴进行控制,能够便于机体尾部进行多方向的摆动,提高机体在水下的灵活度,提高整体拍摄的稳定性,提高拍摄过程中的灵活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摄影装置的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摄影装置的调向节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摄影装置的推进机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摄影装置的防抖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摄影装置的镜头端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摄影装置的地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摄影装置的电机Ma、电机Mb、电机Mc和电机Md的电路连接原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摄影装置的桥式放大模块电路原理图;图中:1.装置主体;11.脊背;12.照明灯;13.透明罩;2.摄影机;21.镜头;22.活动滤镜;23.防抖动支架;231.连接件;24.磁铁支架;241.驱动线圈;25.固定端盖;251.陀螺仪传感器;252.微芯片;3.信号发射端;31.放大器;32.桥式放大模块;33.接地线公共端子;4.推进机架;41.第一网孔板;42.电机Ma;43.电机Mb;44.电机Mc;45.电机Md;46.第二网孔板;5.储水腔;6.调向节;61.转向槽;62.第一固定端;63.第二固定端;64.方向舵;71.地脚支撑杆;72.缓冲弹簧;73.地杆;74.气囊;75.电火花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水下摄影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上端竖直活动连接有脊背11,脊背11内固定连接信号发射端3,用于传输摄影机2的视频信号和水下摄影装置的控制信号。装置主体1的前端安装高清透明罩13,摄影机2通过防抖动支架23安装在透明罩13的内部。透明罩13下端设有固定在装置主体1上的照明灯12,用于在水下摄影过程中的照明。装置主体1底部安装支架,包括一端与装置主体1连接,另一端与地杆73连接的地脚支撑杆71,地脚支撑杆71内部设有缓冲弹簧72,用于在装置触地时提供缓冲,减轻对整个装置的冲击力。在装置主体1靠近尾部的位置设有储水腔5,储水腔5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打开进水口,水进入储水腔5,装置下潜,关闭进水口,打开出水口将储水腔5内的水排出,装置上浮;所述储水腔5与装置主体1内部的衔接位置处采用密封结构,达到密封状态。通过调节储水腔5内的水量可以帮助装置悬停在需要的水深位置。装置主体1的尾端设有调向节6,用于装置在行进过程中控制方向。装置主体1还设有推进机架4,推进机架4包括两组,分别位于装置主体1的两侧,用于驱动水下摄影装置。如图1、图2所示,调向节6通过第一固定端62与装置主体1连接,通过第二固定端63与方向舵64连接;调向节6分为三向转动,调向节6与第一固定端62和第二固定端63之间通过转轴连接,用于尾部360°的转向,调向节6的中间位置处为球体状,调向节6中设置有两组转向槽61,且两组转向槽61相互垂直分布在尾端调向节6的外表面,设置转向槽61使方向舵64转动更灵活,方向控制更灵敏。如图1、图3、图7所示,推进机架4有两组,分别位于装置主体1的两侧,每个推进机架4的内部安装一台电机,分别为电机Ma42和电机Mb43;装置主体1的尾端安装电机Mc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摄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中部安装推进机架和储水腔,所述装置主体尾端安装调向节,所述装置主体的下方安装支架,所述装置主体的前部安装透明罩,所述透明罩内安装摄影机;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安装脊背,所述脊背内部设置信号发射端,所述摄影机通过所述信号发射端进行数据传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摄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中部安装推进机架和储水腔,所述装置主体尾端安装调向节,所述装置主体的下方安装支架,所述装置主体的前部安装透明罩,所述透明罩内安装摄影机;所述装置主体的上部安装脊背,所述脊背内部设置信号发射端,所述摄影机通过所述信号发射端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摄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信号发射端连接桥式放大模块,所述桥式放大模块包括两组并联连接的放大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摄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摄影机安装有镜头,所述镜头的一端与防抖动支架相连,所述防抖动支架包括磁铁支架和固定端盖,所述磁铁支架上设有驱动线圈,所述固定端盖上设有陀螺仪传感器和微芯片,所述镜头的外侧加设有活动滤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摄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包括一端与所述装置主体连接的地脚支撑杆,所述地脚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地杆,所述地杆的下侧端开设有长条状槽口,所述地杆内部填充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火花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摄影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