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4476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包括待测管线与设在待测管线外侧检测使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的端部通过导线连接有红夹和黑夹,所述待测管线的外壁并行连接有示踪线,且示踪线的外壁连接有无线线管夹,所述接收器包括壳体、检测球罩、接收笼架和操控面板,且操控面板设置在壳体的一端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有源和无源相结合,无源通过接收器和发射器实现,无线线管夹产生磁场在管线上依次减弱趋势,在破损位置磁场信号源受到影响,使信号线圈加强破损处信号强度,有源通过示踪线实现,示踪线通电后,在线路上形成环形磁场,在破损位置,会被示踪线检测,形成坐标位置,可明确检测器高度位置和损坏具体位置。

An underground pipeline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线探测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接收机内置感应线圈,接收管道的磁场信号,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计算管道的走向和路径。一般有三种接收模式:峰值模式(最大值)、谷值模式(最小值)、宽峰模式;另外现在更先进的仪器一般都带有峰值箭头模式(结合了峰值与谷值两者的优点,使操作更直观)以及罗盘导向(用于指明管线的走向)。现有的管线探测通过磁场接收,在一些环境复杂和有其他场影响的环境下,检测结果稳定性不足,而且不能具体的检测出管线的高度位置和损坏具体位置,影响后续对管线的抢救和改道等作业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包括待测管线与设在待测管线外侧检测使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的端部通过导线连接有红夹和黑夹,所述待测管线的外壁并行连接有示踪线,且示踪线的外壁连接有无线线管夹,所述接收器包括壳体、检测球罩、接收笼架和操控面板,且操控面板设置在壳体的一端内壁上,检测球罩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内壁上,所述接收笼架卡接在壳体靠近检测球罩的内壁上,且壳体的靠近检测球罩的一端外壁卡接有仪器箱,发射器和接收器均可收纳在仪器箱内。优选的,所述无线线管夹包括两个对称的管夹半环、磁性连接带和信号线圈,且两个对称的管夹半环相对一侧通过磁性连接带相连接,信号线圈等距离平行分布在管夹半环的内壁上。优选的,所述示踪线包括PE外保护层、铜层和钢芯,且铜层均匀分布在钢芯的外壁上,PE外保护层套接在铜层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黑夹夹持连接有接地棒,且红夹夹持连接在示踪线的一端外壁上,示踪线的另一端通过接地端子设在待测管线的端部外壁上。优选的,所述红夹靠近发射器和待测管线端口处一侧连接有近端接地线,且近端接地线的端部连接有线桩。优选的,所述发射器和接收器均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微处理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管线探测装置通过接收器和发射器,两者之间设置无线线管夹产生磁场在管线上依次减弱趋势,在破损位置,磁场的信号源会受到影响,使无线线管夹的内置信号线圈加强破损处的信号强度,可在接收设备上准确确定出破损位置,便于后期对管线的抢救和改道作业;2.本管线探测装置通过有源和无源相结合,无源通过接收器和发射器实现,有源通过管线铺设时,管道并行设置的示踪线,示踪线通电后,在线路上形成环形的磁场,在遇到破损位置,磁场受到影响,会被示踪线检测,配合上无源确定位置,形成坐标位置,可明确检测器高度位置和损坏具体位置。综上所述,本管线探测装置通过有源和无源相结合,无源通过接收器和发射器实现,通过接收器和发射器,其无线线管夹产生磁场在管线上依次减弱趋势,在破损位置,磁场的信号源会受到影响,使无线线管夹的内置信号线圈加强破损处的信号强度,有源通过管线铺设时,管道并行设置示踪线,示踪线通电后,在线路上形成环形的磁场,在遇到破损位置,磁场受到影响,会被示踪线检测,配合上无源确定位置,形成坐标位置,可明确检测器高度位置和损坏具体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的探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的无线线管夹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的接收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待测管线、2无线线管夹、3接收器、4红夹、5发射器、6黑夹、7接地棒、8磁性连接带、9管夹半环、10信号线圈、11仪器箱、12检测球罩、13接收笼架、14握把、15操控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包括待测管线1与设在待测管线1外侧检测使用的发射器5和接收器3,发射器5的端部通过导线连接有红夹4和黑夹6,待测管线1的外壁并行连接有示踪线,且示踪线的外壁连接有无线线管夹2,接收器3包括壳体、检测球罩12、接收笼架13和操控面板15,且操控面板15设置在壳体的一端内壁上,检测球罩12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内壁上,接收笼架13卡接在壳体靠近检测球罩12的内壁上,且壳体的靠近检测球罩12的一端外壁卡接有仪器箱11,发射器5和接收器3均可收纳在仪器箱11内,无线线管夹2包括两个对称的管夹半环9、磁性连接带8和信号线圈10,且两个对称的管夹半环9相对一侧通过磁性连接带8相连接,信号线圈10等距离平行分布在管夹半环9的内壁上,示踪线包括PE外保护层、铜层和钢芯,且铜层均匀分布在钢芯的外壁上,PE外保护层套接在铜层的外壁上,黑夹6夹持连接有接地棒7,且红夹4夹持连接在示踪线的一端外壁上,示踪线的另一端通过接地端子设在待测管线1的端部外壁上,红夹4靠近发射器5和待测管线1端口处一侧连接有近端接地线,且近端接地线的端部连接有线桩,发射器5和接收器3均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微处理器。工作原理:本管线探测装置在作业时,通过有源和无源相结合,红夹4和黑夹6连接接地端和示踪线端,无源通过接收器3和发射器5实现,通过接收器3和发射器5中无线线管夹2产生磁场在管线上依次减弱趋势,在破损位置,磁场的信号源会受到影响,使无线线管夹2的内置信号线圈10加强破损处的信号强度,有源通过待测管线1铺设时,管道并行设置示踪线,示踪线通电后,在线路上形成环形的磁场,在遇到破损位置,磁场受到影响,会被示踪线检测,配合上无源确定位置,形成坐标位置,可明确检测器高度位置和损坏具体位置,后期对管线定位位置进行抢救和改道作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包括待测管线(1)与设在待测管线(1)外侧检测使用的发射器(5)和接收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5)的端部通过导线连接有红夹(4)和黑夹(6),所述待测管线(1)的外壁并行连接有示踪线,且示踪线的外壁连接有无线线管夹(2),所述接收器(3)包括壳体、检测球罩(12)、接收笼架(13)和操控面板(15),且操控面板(15)设置在壳体的一端内壁上,检测球罩(12)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内壁上,所述接收笼架(13)卡接在壳体靠近检测球罩(12)的内壁上,且壳体的靠近检测球罩(12)的一端外壁卡接有仪器箱(11),发射器(5)和接收器(3)均可收纳在仪器箱(1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包括待测管线(1)与设在待测管线(1)外侧检测使用的发射器(5)和接收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5)的端部通过导线连接有红夹(4)和黑夹(6),所述待测管线(1)的外壁并行连接有示踪线,且示踪线的外壁连接有无线线管夹(2),所述接收器(3)包括壳体、检测球罩(12)、接收笼架(13)和操控面板(15),且操控面板(15)设置在壳体的一端内壁上,检测球罩(12)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内壁上,所述接收笼架(13)卡接在壳体靠近检测球罩(12)的内壁上,且壳体的靠近检测球罩(12)的一端外壁卡接有仪器箱(11),发射器(5)和接收器(3)均可收纳在仪器箱(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线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线管夹(2)包括两个对称的管夹半环(9)、磁性连接带(8)和信号线圈(10),且两个对称的管夹半环(9)相对一侧通过磁性连接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艳平彭耀刘基强徐联泽陈谱郭孟周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