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410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包括基座、支撑组件和固定板,其中,支撑组件,包括设于基座上的支撑面;固定板,固设于支撑面的一侧;所述固定板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处开设有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基座、支撑组件和固定板的配合,在实现对全站仪脚架尖角部分的固定的同时,又能够避免全站仪脚架尖脚部分与地面的接触,最终达到避免全站仪脚架的尖脚部分对地面造成破坏的目的。

Total station foot rest fix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测量
,特别涉及一种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测绘学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测绘类相关的专业。使用全站仪作为测量学的基本技能,需要教师为学生现场展示。为了更好的展示全站仪的使用过程及脚架放置方法,此教学过程可在学校的是实训室中进行。无论是学校已有实训室还是新建实训室,大部分采用橡胶地面。由于全站仪脚架的下端为尖脚部分,因此在橡胶地面上放置全站仪容易在地面上留下印记(脚架腿的坑),对地面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开发一种新型全站仪固定装置,以实现全站仪脚架的固定且能够防止全站仪脚架的尖脚部分对地面造成破坏的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全站仪固定装置,以防止全站仪脚架的尖脚部分对地面造成破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包括基座;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上的支撑面;和固定板,固设于所述支撑面的一侧;所述固定板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处开设有孔。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面相邻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所述通孔对位水平设置,所述通孔设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中部或上部;和锁紧结构,穿设于所述通孔。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防脱插销,所述防脱插销包括销体和防脱环;所述防脱环一端连接于所述销体,另一端设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可拆卸套接于所述销体的另一端。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3个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一端连接于所述的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另一端连接于中心组件。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与所述中心组件通过合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的长度可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通过基座、支撑组件和固定板的配合,在实现对全站仪脚架尖角部分的固定的同时,又能够避免全站仪脚架尖脚部分与地面的接触,最终达到避免全站仪脚架的尖脚部分对地面造成破坏的目的。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使用状态下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的防脱插销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2-支撑面,3-固定板,4-第一侧面,5-第二侧面,6-通孔,7-防脱插销;8-销体;9-防脱环;10-连接件;11-螺栓组;12-连接片;13-中心组件;14-孔;15-定位销;16-定位孔;17-卡合部;18-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19-全站仪脚架尖角部分;121-第一连接片;122-第二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其主要设计思想在于:通过设计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实现对全站仪脚架尖角部分19的固定,解决全站仪脚架的尖脚部分对地面造成破坏的技术问题。通过该整体设计思想的设置,本技术利用基座、支撑组件和固定板的配合,在实现对全站仪脚架尖角部分19的固定的同时,又能够避免全站仪脚架尖角部分19与地面的接触,最终达到避免全站仪脚架的尖脚部分对地面造成破坏的目的。基于如上设计思想,下述实施例对该设计思想下的其中一部分具体应用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基座1、支撑组件和固定板3。具体地,支撑组件,包括设于基座上的支撑面2。固定板3,固设于所述支撑面2的一侧,所述固定板3水平设置,其中心处开设有孔14(如图3),以固定全站仪脚架尖脚部分19。其中,所述孔14还可设为正方形、长方形中的任意一种,只要其可实现对全站仪脚架的固定即可,从而使得全站仪脚架尖脚部分19与地面不直接接触。使用时,将全站仪的脚架分别插入固定板3的孔14中,一方面,通过支撑面2实现对脚架的支抵,通过固定板实现对全站仪脚架尖脚部分19的固定;另一方面,可避免全站仪脚架的尖脚部分与地面直接接触。三者相互配合,在实现对全站仪脚架尖角部分19的固定的同时,又能够避免全站仪脚架尖角部分19与地面的接触,最终达到避免全站仪脚架尖脚部分19对地面造成破坏的目的。该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经反复试验,安全可靠。同时,该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能够快速拆卸,不影响全站仪(水准仪)的正常使用;展示方便,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使用;而且适用于各种脚架,应用广泛。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的性能,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与与所述支撑面2相邻设置的第一侧面4和第二侧面5(其中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侧面4和所述第二侧面5相对设置,所述支撑面2、所述第一侧面4和所述第二侧面5呈U型,进一步增加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的稳定性。如图4和图5所示,使用时,将全站仪脚架分别放入本实施例的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中,其尖脚部分置于所述固定板3的孔14中。一方面,能够实现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对全站仪脚架的固定;另一方面,可避免全站仪脚架的尖脚部分与地面直接接触,进一步避免全站仪脚架尖脚部分19对地面造成破坏。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的性能,所述第一侧面4和所述第二侧面5通过连接件10和螺栓组11与基座1固定连接。通过调节螺栓组11可实现所述第一侧面4和所述第二侧面5与基座1的夹角,从而实现全站仪脚架的张合程度控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的性能,在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通孔6和穿设于所述通孔6的锁紧结构。具体地,所述通孔6开设于所述第一侧面4和所述第二侧面5,所述通孔6对位水平设置,所述通孔6设于所述第一侧面4和所述第二侧面5的中部或上部,便于对全站仪脚架的固定。使用时,首先将全站仪三脚架置于本实施例的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中,然后将锁紧结构穿过对位开设的通孔6,最后将锁紧结构锁紧,从而实现全站仪脚架的固定锁紧,避免其滑出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具体地,所述锁紧结构可选用任意可穿设于通孔6和实现锁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18)包括/n基座(1);/n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基座(1)上的支撑面(2);和/n固定板(3),固设于所述支撑面(2)的一侧;所述固定板(3)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板(3)的中心处开设有孔(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18)包括
基座(1);
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基座(1)上的支撑面(2);和
固定板(3),固设于所述支撑面(2)的一侧;所述固定板(3)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板(3)的中心处开设有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面(2)相邻设置的第一侧面(4)和第二侧面(5);所述第一侧面(4)和所述第二侧面(5)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站仪脚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
通孔(6),开设于所述第一侧面(4)和所述第二侧面(5),所述通孔(6)对位水平设置,所述通孔(6)设于所述第一侧面(4)和所述第二侧面(5)的中部或上部;和
锁紧结构,穿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笑娜孙亮陈冉丽边占新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