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口径地下管廊用双平壁缠绕管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4073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管廊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大口径地下管廊用双平壁缠绕管用连接装置,包括双平壁缠绕管和转盘,所述双平壁缠绕管的外侧缠绕有密封垫层,所述密封垫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密封垫层的外侧设有紧固环,且紧固环贯穿第一外壳,所述紧固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扳手、扳手孔、螺纹管、垫圈和套筒,可以在双平壁缠绕管保持不动的情况下,转动扳手,使套筒转动,从而螺旋连接另一侧螺纹管,起到连接双平壁缠绕管的作用,大大减少了工作操作流程,节省大量资源。

A connecting device of double flat wall winding pipe for large diameter underground pipe gall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口径地下管廊用双平壁缠绕管用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下管廊
,具体为一种大口径地下管廊用双平壁缠绕管用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础设施建设正值高峰,随着地上空间的越来越拥挤,地下管廊也成为了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大口径管道又是地下管廊发展的重要支持,近年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新的大口径地下管廊用管不断出现,双平壁缠绕管因其优异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管道都是有一定长度的,因此,对一种大口径地下管廊用双平壁缠绕管用连接装置的需求日益增长。地下管廊用双平壁缠绕管,因其半径较大,所以连接装置较少,传统的连接方式有的过于简单,密封效果不好,导致大量财产损失,同时增加后期维护成本,有些连接方式过于笨重复杂,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大口径地下管廊用双平壁缠绕管用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主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口径地下管廊用双平壁缠绕管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口径地下管廊用双平壁缠绕管用连接装置,包括双平壁缠绕管(1)和转盘(13),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平壁缠绕管(1)的外侧缠绕有密封垫层(2),所述密封垫层(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腿(3),所述支腿(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壳(10),所述第一外壳(10)的内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9),所述第一连接杆(9)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杆(8),所述密封垫层(2)的外侧设有紧固环(4),且紧固环(4)贯穿第一外壳(10),所述紧固环(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且连接板(6)与第一外壳(10)固定连接,且连接板(6)的顶端与紧固环(4)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口径地下管廊用双平壁缠绕管用连接装置,包括双平壁缠绕管(1)和转盘(13),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平壁缠绕管(1)的外侧缠绕有密封垫层(2),所述密封垫层(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腿(3),所述支腿(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外壳(10),所述第一外壳(10)的内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9),所述第一连接杆(9)的底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杆(8),所述密封垫层(2)的外侧设有紧固环(4),且紧固环(4)贯穿第一外壳(10),所述紧固环(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且连接板(6)与第一外壳(10)固定连接,且连接板(6)的顶端与紧固环(4)滑动连接,所述转盘(13)的底端设有第二连接杆(14),且第二连接杆(14)贯穿第一外壳(10),所述第二连接杆(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齿轮盘(15),且齿轮盘(15)与紧固环(4)啮合,所述第一外壳(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纹管(11),所述螺纹管(11)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祥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润新型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