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平壁中空缠绕管无泄漏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070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平壁缠绕管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双平壁中空缠绕管无泄漏连接装置,包括支撑管和加固环,所述支撑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缠绕管,所述缠绕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定位壳,后侧所述定位壳的底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侧螺旋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压板,顶侧所述压板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垫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气囊、垫圈和连接环实现对连接处泄露的防治,提高缠绕管的连接精度,避免出现错位,防止泄露的污水导致地下水污染,保证地面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A Leakage-Free Connection Device for Double Flat Wall Hollow Winding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平壁中空缠绕管无泄漏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双平壁缠绕管
,具体为一种双平壁中空缠绕管无泄漏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双壁中空缠绕管是一种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经缠绕焊接成型的一种管材,由于其独特的成型工艺,可以生产直径达3米的管材,这是其他生产工艺难以完成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由于其本身优异的融焊接性能不但保证了产品成型工艺和产品质量,而且也为施工连接提供了多种可靠方式,如电热熔焊接,热收缩连接等等,因此,对一种双平壁中空缠绕管无泄漏连接装置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双平壁中空缠绕管的连接装置容易出现泄露的现象,缠绕管的连接精度不高,容易出现错位,泄露的污水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影响地面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传统的双平壁中空缠绕管连接装置的安装较为复杂,密封过程费时费力,拆装速度较慢,不利于快速施工,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双平壁中空缠绕管无泄漏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平壁中空缠绕管无泄漏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平壁中空缠绕管无泄漏连接装置,包括支撑管和加固环,所述支撑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缠绕管,所述缠绕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定位壳,后侧所述定位壳的底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侧螺旋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压板,顶侧所述压板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气囊,所述气囊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垫圈,所述气囊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右侧所述加固环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挂钩,左侧所述加固环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挂环。优选的,所述的气囊的纵切面呈双圆环状设置,且气囊由硅胶片制成。优选的,所述连接环的外侧与支撑管的内侧滑动连接,且连接环的内侧与内套管的外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挂钩的内侧与挂环的内侧滑动连接,左右两侧所述加固环的内侧均与定位壳的外侧相贴合。优选的,所述垫圈由硫化橡胶块制成,且垫圈的内侧与左右两侧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均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气囊、垫圈和连接环实现对连接处泄露的防治,提高缠绕管的连接精度,避免出现错位,防止泄露的污水导致地下水污染,保证地面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固定柱、螺钉和定位壳实现了对双平壁中空缠绕管连接装置的简易安装,密封过程省时省力,拆装迅速,有利于快速施工,便于更换管道,恢复管道畅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中:1-支撑管、2-缠绕管、3-内套管、4-固定柱、5-限位块、6-螺钉、7-挡板、8-定位壳、9-压板、10-垫板、11-气囊、12-垫圈、13-连接环、14-加固环、15-挂钩、16-弹簧、17-挂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平壁中空缠绕管无泄漏连接装置,包括支撑管1和加固环14,所述支撑管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缠绕管2,所述缠绕管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套管3,所述内套管3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4,所述固定柱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定位壳8,后侧所述定位壳8的底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的内侧螺旋连接有螺钉6,所述螺钉6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挡板7,所述固定柱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压板9,顶侧所述压板9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垫板10,所述垫板10的底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气囊11,所述气囊1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垫圈12,所述气囊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3,右侧所述加固环1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挂钩15,左侧所述加固环1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挂环17。所述的气囊11的纵切面呈双圆环状设置,且气囊11由硅胶片制成,这种设置有利于气囊11缓冲左右两侧垫圈12的挤压,所述连接环13的外侧与支撑管1的内侧滑动连接,且连接环13的内侧与内套管3的外侧滑动连接,这种设置有利于连接环13承担来自内套管3内的压力,防止管道开裂,所述挂钩15的内侧与挂环17的内侧滑动连接,左右两侧所述加固环14的内侧均与定位壳8的外侧相贴合,这种设置有利于加固前后两侧定位壳8的连接,所述垫圈12由硫化橡胶块制成,且垫圈12的内侧与左右两侧所述支撑管1的一端均滑动连接,这种设置有利于垫圈12密封支撑管1。工作流程:安装时,左右两侧所述支撑管1插入垫圈12内侧,前后两侧定位壳8互相对接,转动螺钉6与限位块5螺旋连接,左右两侧所述加固环14的内侧均与定位壳8的外侧相贴合,实现了对双平壁中空缠绕管连接装置的简易安装,密封过程省时省力,拆装迅速,有利于快速施工,便于更换管道,恢复管道畅通,拉动挂环17挂入挂钩15的内侧,弹簧16受力拉长,有利于加固前后两侧定位壳8的连接,转动螺钉6,螺钉6推动挡板7靠近限位块5,左右两侧固定柱4靠近,左右两侧所述支撑管1压紧垫圈12内侧,紧垫圈12挤压气囊11,气囊11膨胀,压板9按压垫板10向内挤压气囊11,气囊11向内挤压连接环13,橡胶制连接环13支撑内套管3防止管道泄露,实现对连接处泄露的防治,提高缠绕管的连接精度,避免出现错位,防止泄露的污水导致地下水污染,保证地面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缠绕管2对内套管3支撑,防止管道破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平壁中空缠绕管无泄漏连接装置,包括支撑管(1)和加固环(1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缠绕管(2),所述缠绕管(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套管(3),所述内套管(3)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4),所述固定柱(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定位壳(8),后侧所述定位壳(8)的底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的内侧螺旋连接有螺钉(6),所述螺钉(6)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挡板(7),所述固定柱(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压板(9),顶侧所述压板(9)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垫板(10),所述垫板(10)的底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气囊(11),所述气囊(1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垫圈(12),所述气囊(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3),右侧所述加固环(1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挂钩(15),左侧所述加固环(1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挂环(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平壁中空缠绕管无泄漏连接装置,包括支撑管(1)和加固环(1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缠绕管(2),所述缠绕管(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套管(3),所述内套管(3)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4),所述固定柱(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定位壳(8),后侧所述定位壳(8)的底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的内侧螺旋连接有螺钉(6),所述螺钉(6)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挡板(7),所述固定柱(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压板(9),顶侧所述压板(9)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垫板(10),所述垫板(10)的底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气囊(11),所述气囊(1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垫圈(12),所述气囊(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3),右侧所述加固环(1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挂钩(15),左侧所述加固环(14)的右端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祥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润新型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