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05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注阀,包括阀体及设于阀体内的阀芯,阀体的底部设有冷媒入口,阀体的侧壁上设有冷媒出口,阀芯包括阀杆、活塞、下载板及第一弹性元件,活塞设于阀体内,阀杆一端与活塞连接,另一端从阀体的顶部穿出至阀体外,下载板设于阀体内,且位于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之间,下载板上设有用于容置活塞并与活塞形成密封配合的容置槽,容置槽底部设有冷媒流通孔,第一弹性元件连接在活塞和阀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弹性元件及下载板,第一弹性元件将活塞压入容置槽中,即便长时间使用后存在磨损,但在第一弹性元件的挤压作用下会抵消磨损量,从而保证活塞始终能够与下载板形成可靠密封,提高充注阀的使用寿命。

A charging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注阀
本技术涉及冷媒充注
,特别涉及一种充注阀。
技术介绍
冷媒是在空调系统中,通过蒸发与凝结,使热转移的一种物质。在空调、冰箱等制冷家电的制造、维修过程中,需要向这些设备的冷媒罐内充注冷媒,而所有冷媒大多都是通过冷媒充注机冲入冷媒罐内,然后再冲入制冷系统中,且在把冷媒从冷媒机充注入冷媒罐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充注阀来连接冷媒机和冷媒罐,以保证冷媒充注的气密性并对冷媒充注起开关作用。现有技术当中,目前使用的充注阀,在长时间使用后,极易造成密封性下降,导致充注阀的使用寿命普遍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注阀,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充注阀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一种充注阀,包括阀体及设于所述阀体内的阀芯,所述阀体的底部设有冷媒入口,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有冷媒出口,所述阀芯包括阀杆、活塞、下载板及第一弹性元件,所述活塞设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杆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从所述阀体的顶部穿出至所述阀体外,所述下载板设于所述阀体内,且位于所述冷媒入口和所述冷媒出口之间,所述下载板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活塞并与所述活塞形成密封配合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底部设有冷媒流通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在所述活塞和所述阀体之间,并用于在所述阀杆失去外力时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容置槽中。进一步地,所述阀芯还包括密封圈及若干第二弹性元件,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嵌入于所述安装槽内并至少一部分凸出于所述容置槽中,当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容置槽中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活塞形成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连接在所述密封圈和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若干第二弹性元件关于所述容置槽的中轴线圆周阵列排布。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包括一圆柱面及与所述圆柱面衔接的一圆锥面,所述圆柱面与所述活塞的底端端面衔接,所述容置槽包括依次连接的锥孔及圆孔,所述锥孔与所述圆锥面密封配合,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圆孔内,并与所述圆柱面密封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阀杆上,并连接在所述活塞和所述阀体的顶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滑块,所述阀体的内壁设有两个滑槽,每一所述滑块设于一所述滑槽内并可上下滑动,每一所述滑块与其所在的所述滑槽之间各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顶部设有穿出孔,所述穿出孔与所述阀杆之间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冷媒流通孔的数量为多个。进一步地,所述冷媒流通孔中设有冷媒过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第一弹性元件及下载板,当阀杆失去外力时,第一弹性元件将活塞压入容置槽中,并与活塞形成密封配合,即便长时间使用后存在磨损,但在第一弹性元件的挤压作用下会抵消磨损量,从而保证活塞始终能够与下载板形成可靠密封,提高充注阀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充注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充注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当中I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充注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当中II处的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当中的充注阀,阀体10及设于阀体10内的阀芯20,其中:阀体10的底部设有第一接头11,第一接头11上设有冷媒入口111,冷媒入口111与阀体10的内部空腔连通,阀体10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接头12,第二接头12上设有冷媒出口121,冷媒出口121与阀体10的内部空腔连通。第一接头11与冷媒机(图未示)连接,第二接头12与冷媒罐(图未示)连接,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均可以为螺接式、卡套式或扩口式的管接头。阀芯20包括阀杆21、活塞22、下载板23、第一弹性元件24、密封圈25及若干第二弹性元件26,活塞22滑动设于阀体10内,阀杆21一端与活塞22连接,另一端从阀体10的顶部穿出至阀体10外,下载板23设于阀体10内,且位于冷媒入口111和冷媒出口121之间,下载板23上设有用于容置活塞22并与活塞22形成密封配合的容置槽231,容置槽231底部设有多个冷媒流通孔232,第一弹性元件24连接在活塞22和阀体10之间,并用于在阀杆21失去外力时将活塞22压入容置槽231中,容置槽231的内壁上设有安装槽233,密封圈25滑动嵌入于安装槽233内并至少一部分凸出于容置槽231中,当活塞22压入容置槽231中时,密封圈25套入活塞22上并与活塞22形成密封配合,并在活塞22会向外扩开密封圈25,为了保证密封性,第二弹性元件26连接在密封圈25和安装槽233的底部之间,以顶压密封圈25,以使密封圈25始终与活塞22密封接触。其中,第二弹性元件26为弹簧,若干第二弹性元件26关于容置槽231的中轴线圆周阵列排布,使挤压力均匀分布。在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当中,第二弹性元件26还可以为填充于容置槽231内的弹性材质(如橡胶、硅胶等),或者第二弹性元件26可以为一环形的弹簧。为了方便活塞22顺利压入容置槽231中,密封圈25的内圈的两端分别倒设有圆角。另外,密封圈25可以由纯柔性材质制成,也可以为内硬外软,例如中间为铁板外面包裹一层橡胶,这样既可以保证密封圈25与安装槽233之间的密封,又能够保证密封圈25具有一定的刚度,保证与活塞22挤压的可靠性。具体地,活塞22包括一圆柱面221及与圆柱面221衔接的一圆锥面222,圆柱面221与活塞22的底端端面衔接,容置槽231包括依次连接的锥孔231a及圆孔231b,当活塞22压入容置槽231中时,锥孔231a与圆锥面222密封配合,密封圈25设于圆孔231b内,并与圆柱面221密封配合,从而形成前后双重密封结构,提高充注阀的密封性。另外,在本实施例当中,活塞2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滑块223,阀体10的内壁设有两个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注阀,包括阀体及设于所述阀体内的阀芯,所述阀体的底部设有冷媒入口,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有冷媒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阀杆、活塞、下载板及第一弹性元件,所述活塞设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杆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从所述阀体的顶部穿出至所述阀体外,所述下载板设于所述阀体内,且位于所述冷媒入口和所述冷媒出口之间,所述下载板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活塞并与所述活塞形成密封配合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底部设有冷媒流通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在所述活塞和所述阀体之间,并用于在所述阀杆失去外力时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容置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注阀,包括阀体及设于所述阀体内的阀芯,所述阀体的底部设有冷媒入口,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有冷媒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阀杆、活塞、下载板及第一弹性元件,所述活塞设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杆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从所述阀体的顶部穿出至所述阀体外,所述下载板设于所述阀体内,且位于所述冷媒入口和所述冷媒出口之间,所述下载板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活塞并与所述活塞形成密封配合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底部设有冷媒流通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在所述活塞和所述阀体之间,并用于在所述阀杆失去外力时将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容置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还包括密封圈及若干第二弹性元件,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嵌入于所述安装槽内并至少一部分凸出于所述容置槽中,当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容置槽中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活塞形成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连接在所述密封圈和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二弹性元件关于所述容置槽的中轴线圆周阵列排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鹿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