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密封形式的旋转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04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密封形式的旋转阀,包括旋转阀外壳体、旋转阀定子、旋转阀转子和旋转杆,旋转阀转子位于旋转阀外壳体的内部,旋转阀定子位于旋转阀转子的上方,旋转杆的表面与旋转阀转子的表面固定连接,旋转阀外壳体的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外圈与进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该气密封形式的旋转阀,通过设置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外圈与进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具有有效的解决了密封失效的效果,增强了使用寿命的特点。

A rotary valve with gas se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密封形式的旋转阀
本技术涉及旋转阀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气密封形式的旋转阀。
技术介绍
如专利网申请公布号为CN201821236460.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压气密封RTO旋转阀,虽然通过非接触式高压气密封,且密封平面只有一个平面,有效的解决了密封失效问题,将ROT废气侧与烟气隔绝,提高了处理效率,减小了设备故障率,利于使用和维护,但在采用旋钮带动挡板转动,来达到调节控制气体进入量时,通过密封圈与尼龙绳滑动插接时,由于尼龙绳在使用时,会导致尼龙绳在密封圈的表面拉扯,长期使用尼龙绳的表面会损坏密封圈的表面,导致密封失效,降低了使用的寿命,所以需要一种气密封形式的旋转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封形式的旋转阀,其具有有效的解决了密封失效的效果,增强了使用寿命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密封形式的旋转阀,包括旋转阀外壳体、旋转阀定子、旋转阀转子和旋转杆,旋转阀转子位于旋转阀外壳体的内部,旋转阀定子位于旋转阀转子的上方,旋转杆的表面与旋转阀转子的表面固定连接,旋转阀外壳体的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外圈与进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一轴承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调节轴、锥齿轴和从动轴,调节轴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进气管的外表面,调节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手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调节轴达到了便于操作调节的效果。进一步地,旋转阀外壳体的表面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的表面与调节轴的表面转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密封圈达到了密封的效果,避免了尼龙绳在密封圈的表面拉扯损坏密封圈的效果。进一步地,调节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锥齿轴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和第一带轮,第一锥齿的表面和第二锥齿的表面啮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啮合达到了给锥齿轴提供动力的效果。进一步地,从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的表面和第一带轮的表面均通过皮带传动连接,锥齿轴的表面和从动轴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移动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达到了锥齿轴转动的同时从动轴也同时转动,便于移动管同时移动的效果。进一步地,进气管的一端内壁铰接有挡板,挡板的表面和移动管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铰接块,铰接块的表面呈U型形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挡板达到了调节进气管的进入口进气流量大小的效果。进一步地,多个铰接块的相对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多个第二轴承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铰接轴,多个铰接轴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铰接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铰接轴和轴承达到了铰接杆在铰接时便于调节转动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外圈与进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具有有效的解决了密封失效的效果,增强了使用寿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进气管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铰接块结构主视图。图中:1、旋转阀外壳体;2、进气管;3、第一轴承;4、调节轴;5、锥齿轴;6、从动轴;7、操作手轮;8、密封槽;9、密封圈;10、第一锥齿;11、第二锥齿;12、第一带轮;13、第二带轮;14、移动管;15、挡板;16、铰接块;17、第二轴承;18、铰接轴;19、铰接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气密封形式的旋转阀,如图1-4所示,包括旋转阀外壳体1、旋转阀定子、旋转阀转子和旋转杆,旋转阀转子位于旋转阀外壳体的内部,旋转阀定子位于旋转阀转子的上方,旋转杆的表面与旋转阀转子的表面固定连接,旋转阀外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2,进气管2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3,第一轴承3的外圈与进气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轴承3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调节轴4、锥齿轴5和从动轴6,调节轴4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进气管2的外表面,调节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手轮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调节轴达到了便于操作调节的效果;旋转阀外壳体1的表面开设有密封槽8,密封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9,密封圈9的表面与调节轴4的表面转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密封圈达到了密封的效果,避免了尼龙绳在密封圈的表面拉扯损坏密封圈的效果;调节轴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10,锥齿轴5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11和第一带轮12,第一锥齿10的表面和第二锥齿11的表面啮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啮合达到了给锥齿轴提供动力的效果;从动轴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13,第二带轮13的表面和第一带轮12的表面均通过皮带传动连接,锥齿轴5的表面和从动轴6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移动管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达到了锥齿轴转动的同时从动轴也同时转动,便于移动管同时移动的效果;进气管2的一端内壁铰接有挡板15,挡板15的表面和移动管14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铰接块16,铰接块16的表面呈U型形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挡板达到了调节进气管的进入口进气流量大小的效果;多个铰接块16的相对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7,多个第二轴承17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铰接轴18,多个铰接轴18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铰接杆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铰接轴和轴承达到了铰接杆在铰接时便于调节转动的效果;通过设置进气管2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3,第一轴承3的外圈与进气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具有有效的解决了密封失效的效果,增强了使用寿命的特点。工作原理:使用时,转动操作手轮7带动调节轴4转动,调节轴4旋转带动第一锥齿10旋转,通过啮合带动第二锥齿11旋转,第二锥齿11旋转带动锥齿轴5旋转,锥齿轴5旋转带动第一带轮12旋转,通过皮带带动第二带轮13旋转,第二带轮13旋转带动从动轴6旋转,当锥齿轴5和从动轴6同时旋转时带动移动管14移动,移动管14向前移动时带动铰接杆19移动,拉动挡板15打开进气管2的管口,通过操作手轮7的转动来调节挡板15打开角度的大小,来达到流量控制的多少。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密封形式的旋转阀,包括旋转阀外壳体(1)、旋转阀定子、旋转阀转子和旋转杆,所述旋转阀转子位于旋转阀外壳体的内部,所述旋转阀定子位于旋转阀转子的上方,所述旋转杆的表面与旋转阀转子的表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旋转阀外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3),所述第一轴承(3)的外圈与进气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封形式的旋转阀,包括旋转阀外壳体(1)、旋转阀定子、旋转阀转子和旋转杆,所述旋转阀转子位于旋转阀外壳体的内部,所述旋转阀定子位于旋转阀转子的上方,所述旋转杆的表面与旋转阀转子的表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旋转阀外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3),所述第一轴承(3)的外圈与进气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密封形式的旋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3)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调节轴(4)、锥齿轴(5)和从动轴(6),所述调节轴(4)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进气管(2)的外表面,所述调节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手轮(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密封形式的旋转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阀外壳体(1)的表面开设有密封槽(8),所述密封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9),所述密封圈(9)的表面与调节轴(4)的表面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密封形式的旋转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人杰王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杰恩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